劉春香 李惠瓊 李美容
一次性引流袋在改進鼻飼技術中的運用及效果研究
劉春香 李惠瓊 李美容
目的 探討一次性引流袋應用于鼻飼技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180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96例和對照組84例,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甘油節(jié)灌注法, 實驗組采用一次性引流袋緩慢滴入法,對比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誤吸發(fā)生率和吸入性肺炎、腹脹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每餐患者護士平均耗時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一次性引流袋在改進鼻飼技術中的運用能降低患者的誤吸率和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率, 減少護理工作時間。
一次性引流袋;鼻飼技術;誤吸;吸入性肺炎;工作時間
鼻飼技術是將胃管經一側鼻腔插入胃內, 從胃管內注入食物、藥物和水的方法, 鼻飼是吞咽意識障礙老年患者補充營養(yǎng)的重要途徑, 且腸內營養(yǎng)比場外營養(yǎng)更符合機體需要,可防止腸黏膜萎縮, 預防腸道細菌移位[1]。本科每天都有10~15例患者需進行鼻飼, 從2009年6月份起本科使用山東威高集團醫(yī)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引流袋運用予鼻飼技術中。有效的降低了患者誤吸和肺炎的發(fā)生率,降低護士工作時間?,F(xiàn)對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4年4月在本科住院的腦梗死患者180例, 年齡60~80歲, 平均年齡72歲, 隨機分為實驗組96例和對照組84例,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甘油節(jié)灌注法, 實驗組使用山東威高集團醫(yī)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引流袋運用予鼻飼技術, 在引流袋下方距離出液口左右3 cm處穿一小繩用于懸掛鼻飼液, 將引流袋下方的膠塞去除后將甘油注射器抽去活塞套在引流袋上形成一漏斗, 將流質食物、藥物和水由此漏斗處注入引流袋內, 將鼻飼液懸掛在距離病床60~80 cm的輸液架上, 排盡空氣, 證實胃管在胃內后, 將引流袋處引流管的錐形街頭與胃管相連接, 根據患者病情和鼻飼液的性質用引流管上的調速器調節(jié)流速。操作完畢后分離胃管, 在胃管內注入30~50 ml的溫開水。
1.3 護理方法
1.3.1 鼻飼前護理
1.3.1.1 掌握鼻飼時間 一般腦血管意外患者在發(fā)病48 h后開始鼻飼, 腦梗死患者在發(fā)病24 h開始鼻飼, 鼻飼時間一般選擇在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無消化道出血、無顱內壓增高和呼吸道通暢時開始鼻飼。
1.3.1.2 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 避免過大的噪音, 停止不需立即執(zhí)行的治療與護理。
1.3.1.3 鼻飼前予翻身拍背, 徹底吸凈痰液, 病情許可將床頭抬高, 采取床頭角度>30°的半坐臥位, 此體位可借助重力作用, 加大反流阻力、加速胃的排空、減少胃內容物從擴張的胃向食管返流[2]。
1.3.1.4 鼻飼前抽吸胃液, 檢測胃潴留量, 當胃潴留量>150 ml時, 暫停鼻飼, 嚴重者可給予胃復安或嗎丁啉等胃腸動力藥[3]。
1.3.2 鼻飼中的護理
1.3.2.1 加強巡視, 注意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對于清醒患者及時了解有無不適;對于昏迷患者要觀察有無寒戰(zhàn)、誤吸等。
1.3.2.2 按照病情和流質的性質調節(jié)輸入速度, 營養(yǎng)液的輸入宜由慢到快, 逐漸過渡, 以減少胃腸道反應, 并配合正確的鼻飼體位, 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3.2.3 鼻飼過程中注意營養(yǎng)液的溫度, 過冷時要及時加熱?;杳曰颊咭^察有無寒戰(zhàn)、誤吸等。
1.3.3 鼻飼后的護理
1.3.3.1 鼻飼后每4小時抽吸胃液1次, 以檢測患者的胃排空情況。鼻飼后半臥位30 min。30 min后平臥位并將頭偏向一側。
1.3.3.2 如果患者出現(xiàn)大便次數(shù)增多、不成形或水樣便,要減慢鼻飼的速度, 適當減少鼻飼量, 同時可予胃管末端加溫器加溫, 以助于患者對場內營養(yǎng)溫度的耐受, 并可給予適當?shù)闹幓蛑篂a藥。注意保持肛周皮膚的清潔和干燥,預防皮膚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3.3.3 胃管固定 腦血管意外患者經常帶有嘔吐, 很容易將胃管嘔出, 加上頭痛煩躁, 也很容易將胃管拔出。采用棉帶固定, 先用反“8”字打結固定于患者鼻孔處, 再用止血帶膠管套住棉帶后從患者耳后打活結固定于腦后, 既可以防拔管又可以防壓瘡。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誤吸發(fā)生情況、吸入性肺炎、腹脹發(fā)生情況、每例患者每餐護士的耗時, 并進行對比。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誤吸發(fā)生率、腹脹和肺炎的發(fā)生率、護理工作時間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1, 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誤吸、腹脹和肺炎的發(fā)生例數(shù)比較(n)
表2 兩組每餐每例患者護士平均耗時比較( x-±s, min)
長期臥床患者活動少, 胃腸功能下降, 排空延遲, 易發(fā)生胃潴留[4], 也是造成返流的因素。還有高齡患者呼吸道組織學的退變, 呼吸道纖毛活動減少, 降低了呼吸道的自凈作用[5], 增加了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率。傳統(tǒng)的甘油節(jié)注射器推注流質法, 由于是人工分次間斷操作, 一次灌注量不易掌握, 注入速度、壓力不易控制, 易導致營養(yǎng)液一次注入量過多, 速度過快, 壓力過大而引發(fā)惡心、嘔吐、返流, 甚至誤吸, 引起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6]??諝膺M入胃內引起腹脹。另外因反復的抽吸、分離、連接過程, 流質容易外溢, 造成病床單位的污染。而一次性引流袋在鼻飼技術中的運用有以下優(yōu)勢:①科研合理利用力學原理, 利用重力的作用將流質食物滴入胃內。②引流袋使用后易于清洗, 可反復使用。③鼻飼由傳統(tǒng)的分段式改為連續(xù)式, 避免了因空氣進入胃內引起腹脹、胃擴張和食物反流的現(xiàn)象。④鼻飼速度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流質的性質用引流袋上的流量調速器控制在每餐流質15~20 min滴完, 避免了因護理工作量過大而推注過快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出現(xiàn)。⑤避免傳統(tǒng)方法的甘油節(jié)反復抽吸污染病床單位和流質。⑥省時、省力, 傳統(tǒng)方法每例患者每餐鼻飼需用時10~20 min, 而此科研方法只需將引流袋內的流質排好空氣后與胃管接上即可為下一例患者操作, 只需巡回觀察, 30 min內可給6~10例患者進行鼻飼操作。⑦經濟、方便,引流袋1.6元/副, 可重復使用, 5~7 d更換1次。⑧專人使用,避免叉感染。
[收稿日期:2015-04-13]
[1] 胡回云, 代海燕, 童忱.鼻飼飲食返氣管套管5例的預防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9, 9(2): 406.
[2] 霍建珊, 何春梅, 謝東霞.鼻胃管注食發(fā)生誤吸的原因及護理對策.全科護理, 2011, 9(7):1811-1812.
[3] 康介馨, 岳云霞, 朱躍華.老年危重患者發(fā)生誤吸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2, 34(4): 134-135.
[4] 朱冬蘭.護理干預預防老年臥床患者鼻飼并發(fā)吸入性肺炎效果觀察.當代醫(yī)學, 2007(11):123-125.
[5] 王曉慧.鼻飼體位與誤吸之研究.科技咨詢導報, 2007, 15(4): 156.
[6] 胡曉芬, 吳新鳳, 陳軍莉.腦卒中患者應用輸液泵鼻飼的效果觀察.護士進修雜志, 2009, 24(22):2102-210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165
江門市科技計劃項目局(項目編號:2012002)
529100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人民醫(yī)院內一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