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
摘 要:蒙古族的音樂享譽世界,“一個偉大的民族,創(chuàng)造偉大的音樂”,就是最蒙古族最好的贊美。蒙古族音樂有著非常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音樂來表達蒙古人民美好的生活愿景和向往,在世界音樂中首屈一指,是音樂的一個奇跡。蒙古族的音樂特征比較明顯,經典之作非常多,現代與傳統(tǒng)結合,中方與西方結合,非常具有藝術特色。
關鍵詞:蒙古族;音樂;聲樂特征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6--01
一、蒙古族民族唱法聲樂藝術特征
蒙古族的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在演唱過程中,其長調的藝術技巧對其有著一定的影響,同時長調的藝術特征也正是蒙古族民族唱法的特征之一?,F代很多學習蒙古唱法的歌唱家都非常注重長調的應用,比如說被稱為“長調歌王”的哈扎布以及烏拉托噶等眾多音樂演唱家都充分借鑒了蒙古長調的演唱技巧,使其的音樂演唱上極具蒙古音樂氣息。
蒙古族的長調傳人拉蘇榮是一位杰出的蒙古族歌唱家,他演唱了上百首的具有蒙古民族風格的當代原創(chuàng)歌曲,他所演唱的這些音樂曲目中不光展現了蒙古族的民族唱法技巧,同時也夾雜了蒙古族傳統(tǒng)的藝術風格。從拉速榮所演唱的眾多歌曲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到蒙古族的民族聲樂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其音質干凈飽滿,其中真假音之間的結合較為靈活自然。比如他所保留的優(yōu)秀曲目《敖包相會》中,就采用了蒙古族聲樂中的發(fā)聲技巧,利用氣息沖擊制造出類似于打嗝的發(fā)聲方式,同時將長調的發(fā)聲技巧使用的淋漓盡致?,F今蒙古族民族唱法技巧已經得到眾多聲樂演唱中靈活掌握。
二、蒙古族流行唱法聲樂藝術特征
在蒙古族流行唱法中,也有蒙古族與現代流行音樂相結合的藝術特征。韓磊在演唱流行歌曲時,將蒙古族特有的“換氣活”、“呼吸深”等演唱技巧運用起來,演唱出來的歌曲恢弘大氣,歌曲的意境非常好;齊峰將蒙古唱法“諾古拉”運用到流行音樂的演唱中,體現出了蒙古族的文化氣息。他們的演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在演唱過程中氣息非常寬廣、音域也比較寬闊,真假聲能夠自由的轉換,這是蒙古族特有的聲樂特點。另外,韓磊和齊峰在演唱技巧上,也運用了蒙古族獨特的“哨曰郭拉胡”、“諾古拉”、“哈亞拉嘎”等技巧,與歌曲的曲風特點都非常相符,能夠非常完美的展現歌曲的意境,并且蒙古氣息非常濃厚。
騰格爾是比較著名的蒙古族歌唱家,他的演唱充滿了蒙古族氣息。騰格爾在不斷的演唱中將蒙古族與現代流行音樂融合,在傳統(tǒng)的蒙古族聲樂唱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編制演唱了很多新的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歌曲。比如《蒙古人》、《天堂》等,都是傳唱頻率非常高的歌曲?!短焯谩愤@首樂曲,雖然采用漢語進行演唱,但是其中包含了濃厚的蒙古族氣息,表現出了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底蘊。雖然與傳統(tǒng)的蒙古族歌曲在風格上有一些差異,但是在加入流行元素之后歌曲反而更好聽,意味更深。這也是騰格爾的演唱特點,將傳統(tǒng)與現代結合,傳承與創(chuàng)新共存。《天堂》中運用了非常多的長調,比如“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唉依呦”這一句中“空”就運用了“柴曰郭胡拉”技巧,“水”運用了“哨曰郭胡拉”技巧,,這些技巧都能夠讓演唱者的聲音體現出一種粗狂、蒼涼的意味,讓人們在聽的同時,能夠體會到大草原的空曠,似乎處于天堂中。
三、蒙古族美聲唱法聲樂藝術特征
從藝術特征上來說,蒙古族的一般民族唱法主要表現在旋律和演唱技巧上。蒙古族美聲唱法聲樂的藝術特征從唱法上來說,其技巧性同蒙古族的聲樂藝術特征是一致的。
美聲唱法在演唱中,較為關注科學的呼氣、純凈的音色、飽滿的音質以及真假聲的轉換和結合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蒙古族歌唱者在以美聲形式進行演唱時,在蒙古族的風格歌曲中所展現出來的唱法藝術特征就是注意演唱中的呼吸氣息的科學性、音色要干凈飽滿,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和感染力、真聲和假聲之間的轉換結合等。當前很多歌唱家在演唱中將蒙古傳統(tǒng)唱法和美聲唱法相結合,進而使所演唱出來的歌曲藝術出現了不同的變化。比如說我國少數民族歌唱家德德瑪,其代表曲中《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呼倫貝爾大草原》等都是耳熟能詳的著名樂曲。其中這些曲目中就能看出德德瑪的演唱藝術風格,主要就是科學呼吸和美聲混合共鳴兩個方面,進而將這些音樂作品演唱的別具魅力。
蒙古族聲樂藝術上的優(yōu)勢主要就體現在呼吸氣息上,這點同美聲唱法是一樣的。很多歌唱家在呼吸及其它方面的科學性都極為重視,比如德德瑪在演唱《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時就將這種優(yōu)勢充分地展現出來,帶給我們優(yōu)秀的歌唱作品。蒙古族美聲唱法和傳統(tǒng)聲樂其呼吸氣息的一致性還表現在喉音技巧上。從長調和呼麥的演奏技巧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點,除此之外蒙古族的歌唱家在演唱中的穿著和姿勢對呼吸用其也有著較大的影響力,綜上所述這也是蒙古族歌唱家在演唱方面的優(yōu)勢所在。
結論:
作為我國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蒙古族的音樂已經廣為流傳。蒙古族的聲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已經登上音樂高峰,從音樂價值上來說,其聲樂藝術已經可以與意大利的美聲唱法一較高下。蒙古族的聲樂之所以發(fā)展得的如此成功,具有如此之高的藝術成就,主要就是因為蒙古族的音樂一直在不停地與時俱進,其歌唱藝術的發(fā)展過程中,借鑒了當代的流行音樂和美聲的優(yōu)秀唱法,在其的融合下構成了獨具特色的蒙古唱法,同時也成就了蒙古族音樂在國際上的音樂地位。
參考文獻:
[1]烏云陶麗.論蒙古族歌唱藝術[J].音樂研究.2015.2.
[2]王慶梅.聲樂藝術的多元化[J].藝術教育.2012..9.
[3]林穎.蒙古族聲樂藝術的母愛主題[J].大舞臺.2011.3.
[4]欒嵐.蒙古族長調民歌的傳承和發(fā)展[J].藝術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