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在城市里生活,噪聲是令人們頭疼的污染之一,它已經(jīng)與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并稱世界“四大公害”。人若長期生活在90分貝以上的噪音環(huán)境中,會嚴重影響聽力,甚至會引起神經(jīng)衰弱、頭疼和血壓升高等。如果突然暴露在高達150分貝的噪音環(huán)境中,聽覺器官會發(fā)生急劇外傷,引起耳膜破裂出血。如果超過180分貝,那將會讓人死亡。
日常生活中的噪音雖然不會讓人死亡,卻也在危害我們的健康。幸好,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消除這些噪音,我們不僅可以利用建筑物來隔音,還可以利用植物這個“天然消聲器”。
我們說的噪音,通常是指音高和音強變化混亂、聽起來不和諧的聲音。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是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chǎn)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音。交通運輸、工廠作業(yè)、建筑施工、大媽跳廣場舞用的高音喇叭都會產(chǎn)生噪音,甚至人的大聲說話也可以是噪音。
人們早就發(fā)現(xiàn)植物有減弱噪音的作用。當你漫步在綠樹成蔭的道路上,一定會感到十分寧靜、心情舒暢,走進林中,更會覺得寂靜無聲。這都是植物消除了外界噪音的緣故。
曾經(jīng)有人測定過,噪音通過成片樹林時,可減弱26~43分貝;綠化的街道比不綠化的街道可降低噪音8~10分貝;在公路兩旁各造10米寬的喬木、灌木搭配的林帶,可使噪音減低一半。還有人做過實驗,10米寬的林帶可減弱噪音30%,而20米、30米、40米寬的林帶,可分別減弱噪音40%、50%和60%。因此,綠化造林已成為城市降低和消除噪音的一大措施。一般來說,樹冠矮的喬木和灌木,比樹冠高的喬木消除噪音能力大。灌木枝多葉茂,吸音作用更顯著。闊葉樹的葉片大,吸音效果要比針葉樹好。幾條狹林帶,比一條寬林帶吸音作用大。由喬木、灌木和草本共同構成的多層次林帶,比一層稠密的林帶吸音效果更好。
綠色植物為什么能減弱噪音呢?
原來,樹木的枝葉不僅對聲波有很強的吸收能力,而且還能不定向地反射聲波。當噪音的聲波通過樹林時,樹葉表面的氣孔和絨毛,像多孔的纖維吸音板一樣,能把聲音吸收掉。尤其是厚而多汁的葉片,吸音效果更好。同時,枝葉的擺動,使聲波減弱,并迅速消失。另一方面,當噪音傳到樹林這堵綠墻時,一部分被枝干和樹葉反射,結果就使噪音大大減弱。因此,人們將綠色植物譽為天然的“消音器”和“隔音板”。
消除噪音能力較強的植物,有珊瑚樹、雪松、圓柏、龍柏、水杉、云杉、鵝掌楸、海桐、桂花、臭椿、女貞等。
不過,叫人惋惜的是,植物雖然是噪音的克星,但如果噪音太強,植物的生長也會受到影響。當然,噪聲對植物的影響并不是一種直接行為,而是通過改變動物的一些行為,從而間接地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繁殖。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國家進化綜合中心的研究人員弗蘭西斯等人曾做過一個研究。從2005年開始,他們進入新墨西哥州西北部的響尾蛇山谷,那里有數(shù)千座天然氣井,在開發(fā)天然氣的過程中,整天都會發(fā)出震耳欲聾的噪音。弗蘭西斯通過長達7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噪音改變了當?shù)匕蓸涞姆植挤秶娇拷鼩饩牡胤?,矮松樹越少。噪音為何可以影響矮松樹的分布范圍呢?原來,這與西部叢林松鴉對噪音的反應有關。
西部叢林松鴉的主要食物之一就是矮松樹的松子。西部叢林松鴉是懂得未雨綢繆的聰明鳥兒,它們有在地上挖坑埋藏松子的習慣,一些被它們遺忘的松子,在春暖花開的時候就有機會發(fā)育成小樹苗。矮松樹的自然播種,就主要依賴于西部叢林松鴉的藏食行為。
鳥兒需要靠鳴叫來求偶和相互交流,西部叢林松鴉也不例外,因此,西部叢林松鴉會盡可能選擇一些清凈的地方居住和生活。那些噪音大的地方,西部叢林松鴉就很少過去覓食,即使偶爾去一趟,也是急吼吼的。它們在噪音地吃飽之后,不會就地埋藏一些松子,而是叼一些逃離噪音地,回到安靜的地方埋藏。西部叢林松鴉不在噪音大的區(qū)域藏食,結果這些地方的矮松樹就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