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駐江蘇儀征市小記者薛一凡滿眼淚花地報道:我們班有兩大特色,一是查字典快,二是吃零食成風。查字典的習慣是從三年級培養(yǎng)起的,而吃零食的“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
一年級開始,小“吃貨”們便蠢蠢欲動,每天上學都會在校門口的小店駐足。那些小店不僅賣文具、漫畫,還賣各式各樣的小零食。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好多小零食可是“三無”零食。自從去年我們搬到了新校區(qū),部分商家就更猖獗了。有時候,他們甚至用裝火腿腸的袋子裝辣條,避免檢查人員發(fā)現(xiàn)。一到夏天,因為天熱,小顧客增多,各種便宜飲料更是好賣。有一種叫CC棒,吃起來的樣子像抽煙,非常不雅。
我也是個零食狂,一回到家就先找點吃的解解饞??晌页缘牧闶扯际菑恼?guī)的超市購買,那些零食明確標明了廠家、保質期和成分,讓人吃得放心。
所以,奉勸我們班上的小“吃貨”們,一定要抵制“三無”零食的誘惑。在此,我要提供一些小方法:家長可購買正規(guī)零食、水果放在家中,供孩子食用;控制孩子的零花錢,只允許購買文具,不允許買小店零食;同學互相監(jiān)督,誰再吃“三無”零食就罰誰掃地、拖地。
新的學期開始了,真心希望同學們戒掉吃“三無”零食的壞習慣,和它們徹底說Byebye!
新鮮解讀:“三無”食品是哪“三無”
“三無”食品一般是指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或生產許可證)及無生產廠名稱。也有說法是:無生產廠名,無生產廠址,無生產衛(wèi)生許可證編碼的產品。還有說法是:無廠名,無地址,無商標。所以,小伙伴們在購買之前,一定要看看食品包裝袋上有沒有以上提到的生產廠名稱、生產日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