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婷,鄒惠玲(江蘇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她們的舞臺:當代美國婦女劇作家研究》述評
徐國婷,鄒惠玲
(江蘇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張生珍的《她們的舞臺:當代美國婦女劇作家研究》是國內(nèi)第一部研究美國當代婦女劇作家的著作,著力探討了美國婦女劇作家的政治思想、創(chuàng)作風格、藝術特色以及對文學史的貢獻。這部作品的問世,將美國婦女劇作家的名字和作品系統(tǒng)性地載入了史冊,為她們提供了一個集中展現(xiàn)的舞臺。
張生珍;美國;婦女劇作家
張生珍的《她們的舞臺:當代美國婦女劇作家研究》是國內(nèi)第一部研究美國當代婦女劇作家的著作。作者將美國婦女戲劇的發(fā)展史以社會變革為分界點,梳理、歸納了美國婦女戲劇的發(fā)展歷程以及各個階段的特點。她指出,美國婦女戲劇發(fā)展的每個階段都與社會的變革緊密相連,“社會思潮的流變促成文學的繁榮。而文學作品中刻畫的現(xiàn)實又促使人們對社會文化思潮進行重新認識?!煌瑲v史時期、不同種族、性取向有差異的婦女劇作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既是社會發(fā)展和歷史變遷的產(chǎn)物,也是對社會歷史語境的再現(xiàn)?!保╬12)
按照該書作者的闡述,在美國婦女戲劇的發(fā)展初期,女權運動尚未興起,婦女劇作家的作品體現(xiàn)著明顯的地域意識和文化傳統(tǒng)。莉蓮· 海爾曼(Lillian Hellman)和貝思·亨利(Beth Henley)兩位白人婦女劇作家的作品中顯現(xiàn)了美國南方的地域意識:她們的作品不僅以美國南方為大背景,更是處處透露著南部的社會文化意識,塑造出深受南方文化影響的婦女形象——有深陷家庭牢籠的南方婦女,也有挑戰(zhàn)男權的婦女。此外,她們的劇作之中還蘊含著“當時美國南部戰(zhàn)敗之后又要保持尊嚴”(p34)的荒誕性。美國少數(shù)族裔婦女劇作家的作品中則閃現(xiàn)著民族意識。拉美裔劇作家中貢獻最大的瑪麗亞·伊瑞妮·福尼斯(Maria Irene Fornes)不僅在戲劇創(chuàng)作中成就斐然,而且創(chuàng)辦了拉美戲劇作家實驗室,團結了一大批拉美裔劇作家。非裔婦女之間的共性使她們以自己的方式構建和重建歷史與身份,她們的創(chuàng)作展示了黑人女性主義美學原則。洛蘭·漢絲貝麗(Lorraine Hansberry)的作品反映出復雜的黑人種族問題,蘇珊·洛莉·帕克斯(Suzan-Lori Parks)的作品則揭示出黑人種族的歷史創(chuàng)傷。華裔婦女劇作家的作品傳達出生活在美國的華人對身份的追問,例如林小琴的《紙?zhí)焓埂罚≒aper Angels,1991)和《苦甘蔗》(Bitter Cane,1991)探討了華裔在美國生存的艱難困境,書寫了華人女性的文化創(chuàng)傷和記憶。
對于女權主義興起之后的美國當代婦女劇作家,作者更為深入具體地闡釋了她們作品中清晰的政治意識。參與政治活動的婦女劇作家“用獨特的視角、深刻的思想和強烈的責任感及使命感書寫婦女自己的故事和民族的歷史”,她們“將婦女個人的成長深植于美國時代和文化的變遷歷程之中,尤其是伴隨著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衰退,著重刻畫了女性如何在外界力量左右下既保持獨立自我又在與他人的關系中實現(xiàn)自我的艱難歷程”(p109)。作者以猶太裔婦女劇作家溫迪·溫瑟斯坦(Wendy Wasserstein)的作品為例,圍繞上述觀點展開論述。她指出,溫瑟斯坦“筆下的女主人公從大學畢業(yè)、追求職業(yè)、人到中年的歷程構成彼此的續(xù)集”,其作品呈現(xiàn)出“婦女運動對個人生活的影響”(p127)。此外,作者還以瑪莎·諾曼(Marsha Norman)等人為例,闡述了這些婦女劇作家對包括母女關系在內(nèi)的婦女關系的探索?,斏ぶZ曼的作品大多揭示了復雜的母女關系,有些作品直接表現(xiàn)了母女之間的沖突和艱難交流,另一些作品則表現(xiàn)了“具有母女關系特征的婦女關系”(p142)。除了表現(xiàn)在女權運動背景下婦女對個人發(fā)展的追問以及對婦女關系的探索外,當代美國婦女作家對婦女性別身份的關注也是該書的焦點之一。作者概述了同性戀婦女劇作家的劇本,詳細分析了其中的同性戀題材和戀童癖等問題。
更有意義的是,作者將研究拓展到這些作品的藝術特色。在作者看來,她們的作品不僅繼承了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而且運用了豐富各異的藝術形式。與同時代男性劇作家的創(chuàng)作相比,這些當代美國婦女戲劇的創(chuàng)作手法毫不遜色。此外,該書的附錄提供了研究當代美國戲劇的珍貴資料:一是“婦女劇作家創(chuàng)作大事記”,整理了從1665年至2013年美國戲劇發(fā)展史上婦女劇作家的創(chuàng)作歷程;二是迄今為止主流美國戲劇獎的獲獎名單,包括普利策獎、紐約劇評獎、托尼獎和奧比獎。
《她們的舞臺:當代美國婦女劇作家研究》著力探討了美國婦女劇作家的政治思想、創(chuàng)作風格、藝術特色以及對文學史的貢獻。這部作品的問世,不僅將美國婦女劇作家的名字和作品系統(tǒng)性地載入了史冊,也是國內(nèi)首次把目光聚焦在這樣一群被忽視的作家群體之上。作者重現(xiàn)了美國當代婦女劇作家自己的聲音,也為這群一直不斷努力、頑強生存在戲劇內(nèi)外的婦女劇作家們提供了一個集中展現(xiàn)的舞臺。
[1]張生珍.她們的舞臺:當代美國婦女劇作家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徐國婷(1990-),江蘇淮安人,現(xiàn)為江蘇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
鄒惠玲,江蘇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I207.4
A
1007-0125(2015)03-0009-01
本文系江蘇師范大學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3YZD00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