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軍
“我在青年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后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并不以為可惜?!?/p>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嗎?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吶喊〉自序》
1
你的童年沐浴在溫和與寬厚的氛圍之中。
你在百草園樂園般的魔幻世界玩耍;你在三味書屋里盡情享受讀書的樂趣。
可愛與頑皮是兒童的天性,你的童年也不例外。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是你快樂的游戲天地。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是你忠實的玩伴。你在這里聆聽油蛉低唱,看蟋蟀彈琴,偶爾也翻開斷磚遇見蜈蚣;還有斑蝥,你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夏天,你聽長媽媽講著赤練蛇的神奇故事;冬天,你跟閏土的父親學習捕鳥。
遠離了四書五經的古板束縛,來自天性的求知欲將你帶到了更為廣闊的想象天地。
你敬重老壽先生的方正與質樸;你喜歡書塾讀書的歡快與童趣。
三味書屋的“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養(yǎng)成了你終生珍惜光陰、勤奮讀書的良好習慣。
2
幸運的童年時代過后,隨之而來的便是不幸的少年時代。
周家的兩次重大的家庭變故,嚴重地損害了你的精神健康,給你留下了終生難以愈合的傷痕。祖父的被捕下獄,給家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讓你感受了腐朽王朝的虛偽統(tǒng)治。父親的英年早逝,給不幸的家庭帶來的更是雪上加霜,讓你過早地品嘗到了生活的艱難。親友冷淡的表情,在你的記憶中劃下一道深刻的印痕;社會冷漠的氛圍,使你的內心發(fā)生了一次深刻的變化。
這兩次家庭變故,使你長久地陷入了孤獨以及對存在境遇的質疑之中。
家族敗落的不幸,讓你在短短的幾年經歷了別人一生都難以經歷的深刻體驗。
你以前總能看見母親的笑臉,現在卻是特別留意那些壓在母親肩上的悲痛;你以前總是遭受著父親的嚴厲責罵,現在卻只能在沉重的回憶中緬懷父親。
家庭的變故,留給你的是一種揮之不去的隱痛。這樣的隱痛像夢魘一樣折磨了你的一生。
3
父親病逝,你的人生艱難地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母親在生計無法維持的情況下,仍然讓你繼續(xù)讀書,仍然寄家族的希望于你。
你不愿做幕友或是當商人,只得將靈魂賣給鬼子進了洋學堂。
當你處在人生的第一次黑暗歲月時,“進化論”的第一抹陽光照亮了你的人生。你懷著急迫而興奮的心情,閱讀了嚴復編譯的《天演論》。
在你的心底,第一次知道了“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原理,也第一次激起了你思考國家的出路問題。
從此,你的根深扎在生命本體,時刻清醒在現實的人生際遇。
4
二十二歲時,你到日本留學,在弘文學院認識了一個終生的摯友——許壽裳。
你們在一起除了探討文學和哲學等問題之外,還經常探討有關國民性的改造問題,并開始嘗試著文學創(chuàng)作。你發(fā)表了自己改寫的《斯巴達之魂》,敘述了古希臘斯巴達三百勇士抗擊波斯侵略軍、堅守要隘以致全部戰(zhàn)死的悲壯故事。
二十四歲時,你進入了仙臺學習醫(yī)學。對中醫(yī)的失望,讓你開始關注西醫(yī)。
仙臺求學期間,你忍受著多少屈辱和輕蔑。
在異國他鄉(xiāng),多虧了藤野先生的關懷,才溫暖了你冰冷的心。
幻燈事件是你在一個電影鏡頭中所見人們在觀看死亡時的荒謬,在心靈深處所產生的一次強烈震撼。因而,你思索許久,開始質疑學醫(yī)的意義,開始選擇以文學抗拒荒謬,作為未來人生存在的必然。
你還是毅然離開仙臺,不愿深受惡語的刺激,不愿忍受非人的折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