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書屋
- 從“樂園”走向“學堂”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散文名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囿于名家對這篇文章的定論,習慣于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個空間意象進行對比探討,得出非此即彼的結論,即“百草園”象征大自然和自由快樂,“三味書屋”象征束縛、嚴厲,甚至是腐朽的教育。筆者在教學這篇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深入挖掘文本內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對這篇傳統(tǒng)文本進行了個性化解讀。一、百草園也是學習的“課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開篇以“樂”為中心描繪百草園。作者采用白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22年12期2023-01-20
- 三味書屋
June 23, 20162016年6月23日On the morning of June 23, 2016, Gu Cunxing rises from bed at 4:30 a.m. Cooking over firewood, he prepares some corn porridge for himself and his wife, Shen Haiying. Gu pours a spoonful of white sugar into t
漢語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 2021年5期2021-10-28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兩種教育情景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兒時的兩種生活場景,從教育的角度來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又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情景,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經的兩種教育模式。分析兩種教育情景的利弊,對語文教育有著一定的啟示和幫助。關鍵詞:百草園 三味書屋 教育情景 語文教育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謂是百讀不厭的經典作品,在這篇散文中,魯迅先生深情地回憶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從教育的角度看,他筆下本真的童年生活背后也折射出對教育方式的探索,每個人的一生大概都有“百草園
文學教育 2021年9期2021-09-27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于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場景: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寫“我”家屋后的百草園,以“樂”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那里有許多有趣的動植物。長大后,“我”被送去三味書屋讀書,那里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兒童在那里受到規(guī)矩的束縛。但作者并未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對學生課間溜到后園嬉耍和老私塾先生在
連環(huán)畫報 2021年6期2021-08-03
- yáo zhuàn 肴饌
“肴饌”也是三味書屋“三味”中的一味。很多人讀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但三味書屋中“三味”的含義是什么呢?古人對“三味”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前人對讀書感受的一種比喻,“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即佐菜的調料)。”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鄲書目》:“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边@是把書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為很好的精神食糧。而三味書屋的開設人壽鏡吾老先生對三味書屋的解釋是“布衣暖,菜根香,詩
學生導報·高中版 2021年17期2021-07-21
- 讀《朝花夕拾》有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講述了百草園的生活和三味書屋的生活。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的樂園,在泥墻根一帶發(fā)現(xiàn)許多有趣的昆蟲與種類繁多的植物,從而產生了無窮無盡的樂趣,所以在魯迅眼中,百草園成為了他成長的樂園;三味書屋是魯迅讀書時的學堂,在學堂里有著嚴厲的老先生,手握戒尺,戴著眼鏡,搖頭晃腦地念著“知乎者也……”給同學們傳授知識。我認為魯迅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他兒時是一個善于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趣的事物的人,正是這些事物,讓他的童年既充實又
學生導報·東方少年 2021年17期2021-07-21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2課時)課堂實錄
迅先生兒時在三味書屋的學習情況和成長經歷,感受童真童趣。3.感受作者對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的向往與懷念,準確把握作品主題。二、教學流程師:上節(jié)課,我們隨著魯迅先生回到了他小時候玩耍的園子——百草園,同學們想想這座園子有哪些好玩、可玩的呀?生:雪地捕鳥。生:拔何首烏。生:吃又酸又甜的覆盆子。生:觀鳥,捉蟲?!瓗煟荷瞎?jié)課,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yè),以“我的樂園——百草園”為主題,寫一段文字。下面老師就展示一下優(yōu)秀習作,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PPT顯示優(yōu)秀習作片段,教
初中生世界 2020年12期2020-12-18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有筆墨飄香的三味書屋,讓孩子收獲了知識,收獲了快樂,收獲了能力……關鍵詞:百草園;三味書屋;陶行知教育思想;學生關鍵能力偉大文學家魯迅筆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表現(xiàn)了兒時的魯迅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歡樂的心理,于是,百草園成了很多人心靈的向往。我們學校也有一座百草園,雖與魯迅筆下的百草園不盡相同,但它同樣是孩子們成長的樂園。 根據學校臨近廣西藥用植物園的地理優(yōu)勢和資源優(yōu)勢,2008年9月我們學校創(chuàng)建了中草藥實踐基地——“百草園”。我們的班
新教育時代·學生版 2020年9期2020-10-21
- 《從百草園到三昧書屋》(第2課時)課堂實錄
迅先生兒時在三味書屋的學習情況和成長經歷,感受童真童趣。3.感受作者對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的向往與懷念,準確把握作品主題。二、教學流程師:上節(jié)課,我們隨著魯迅先生回到了他小時候玩耍的園子——百草園,同學們想想這座園子有哪些好玩、可玩的呀?生:雪地捕鳥。生:拔何首烏。生:吃又酸又甜的覆盆子。生:觀鳥,捉蟲。師:上節(jié)課,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yè),以“我的樂園——百草園”為主題,寫一段文字。下面老師就展示一下優(yōu)秀習作,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PPT顯示優(yōu)秀習作片段,教師請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學研究 2020年3期2020-06-03
- 品味精準語言 體會獨特情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部編本初中教材選入的第一篇魯迅作品,這篇作品對于學生學習魯迅作品的興趣起著很關鍵的作用。魯迅先生對三味書屋的情感到底是怎樣的歷來有很多爭議。緊扣文本,對文中精準的語言進行分析和品味,是體會魯迅先生獨特情感的重要手段?!娟P鍵詞】品味語言? 體會情感【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060-02一、教材分析魯迅的作品歷來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初中語文統(tǒng)編本教材中每一冊都
課程教育研究 2020年5期2020-04-22
- 金色童年的回眸
——重讀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處于獨特的地位:首先是寫作上地理位置的改變,《朝花夕拾》中的前5篇文章寫于北京,后5篇寫于廈門,小引及后序寫于廣東廣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正是魯迅廈門寫作的第1篇;其次,從寫作內容上看,不同于《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等懷人敘事類作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憶及童年生活的一篇。相較于百草園而言,三味書屋看似壓抑兒童天性的一大場所,但仔細品讀之后會發(fā)現(xiàn),它也正是和百草園同樣重要的活動場所。從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兩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 2020年12期2020-01-09
- 紅批視頻作文
”釋義孫俊強三味書屋是清末壽鏡吾先生開辦的一所私塾。書屋正中懸掛著寫有“三味書屋”四個大字的橫匾,兩側屋柱上有一副對聯(lián):“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濒斞赶壬倌陼r代曾在這里讀過書,后來還寫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么,“三味”是什么意思呢?“三味”出自宋朝李淑的《邯鄲書目》,即“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意思說:經書是人必需的糧食,史書是改善生活的佳肴,諸子百家是佐餐調料??梢姟叭丁笔怯蔑嬍硜肀扔鞲黝惖浼奶攸c,勉勵學者努力
作文評點報·初中版 2019年41期2019-12-30
- “三味書屋”是哪三味
“三味書屋”原來取名于古語:“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币馑际钦f讀四書五經之類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讀經典史記如嘗佳肴美酒;而讀諸子百家學說,則味如醬醋,好比烹調中的佐料。也就是說,讀書既是生活所必需,又極有味。魯迅先生的私塾老師壽鏡吾的子孫對“三味書屋”含義的解釋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币馑际菫槿艘十斃习傩?,不去當官做老爺;滿足于粗茶淡飯,不羨慕山珍海味的享受;認真體會詩書的深奧內容,從而獲得深長的意味。
支部建設 2019年24期2019-11-19
- 初中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方法探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其中的經典作品。這篇作品主要記敘了魯迅童年時期在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充滿了濃厚的童趣和對往事的懷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魯迅的作品一直被認為是最晦澀、最難懂的篇目,其獨特的文風和深邃的思想一直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通過正確的教學,讓學生深入地理解魯迅作品的藝術特點和思想內涵,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是魯迅作品中文學性與思想性并重的佳作,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重點。關鍵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大眾科學·下旬 2019年5期2019-09-10
- 三味書屋之“三味”
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薄斞浮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已經是初中生了。讀著魯迅先生描述百草園中其樂無窮的那些話語,再讀他不得不離開百草園,來到到處是束縛還有很多懲罰的三味書屋讀書,當時我還儼然以一個“過來人”的心態(tài)笑道:嗨,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缃?,來到浙江紹興,魯迅故里,少時讀魯迅的情景歷歷在目,
小學閱讀指南·高年級版 2019年12期2019-06-15
- 三味書屋之“三味”
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薄斞浮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已經是初中生了。讀著魯迅先生描述百草園中其樂無窮的那些話語,再讀他不得不離開百草園,來到到處是束縛還有很多懲罰的三味書屋讀書,當時我還儼然以一個“過來人”的心態(tài)笑道:嗨,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啊!如今,來到浙江紹興,魯迅故里,少時讀魯迅的情景歷歷在目,
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 2019年12期2019-06-15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聚焦兩個特定的場景,即“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講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對于這樣的一篇課文,我們需要教什么?基于散文這種文體,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作者個性化的言語形式走進“我”的心靈世界,體會作者對這段童年生活的情感。此外,這類回憶性散文,作者在敘述的時候采用的是“兒童視角”和“成人視角”,基于這一特點,我們必須讓學生體會這種視角運用的妙處。統(tǒng)編本教材把它放在了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單元提示告訴我
語文建設·上 2019年2期2019-05-30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聚焦兩個特定的場景,即“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講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對于這樣的一篇課文,我們需要教什么?基于散文這種文體,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作者個性化的言語形式走進“我”的心靈世界,體會作者對這段童年生活的情感。此外,這類回憶性散文,作者在敘述的時候采用的是“兒童視角”和“成人視角”,基于這一特點,我們必須讓學生體會這種視角運用的妙處。統(tǒng)編本教材把它放在了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單元提示告訴我
語文建設 2019年2期2019-05-17
- 憶兒時
兒童樂園。而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孩子們在那里雖然受到規(guī)矩的束縛,但是課間溜到后園嬉耍、趁老私塾先生入神讀書時偷樂的場景使得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然而,這所有的童真童趣終將一去不復返。我們不得不承認,童年的經歷會成為一個人生命中重要的記憶。憶兒時,我們總能獲得蓬勃的詩意、靈動的智慧,還有那不滅的希望。憶兒時,蕩滌潛滋暗長的朽氣、俗氣,恢復久違的生氣、靈氣,更是自贖自強、永葆年輕的理想之道。
學生天地 2018年31期2018-11-29
- 憶兒時
兒童樂園。而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孩子們在那里雖然受到規(guī)矩的束縛,但是課間溜到后園嬉耍、趁老私塾先生入神讀書時偷樂的場景使得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然而,這所有的童真童趣終將一去不復返。我們不得不承認,童年的經歷會成為一個人生命中重要的記憶。憶兒時,我們總能獲得蓬勃的詩意、靈動的智慧,還有那不滅的希望。憶兒時,蕩滌潛滋暗長的朽氣、俗氣,恢復久違的生氣、靈氣,更是自贖自強、永葆年輕的理想之道。
學生天地·初中 2018年11期2018-11-20
- 從“三味書屋”的課堂談初中文言文誦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分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描述中,曾這樣闡述自己幼時的私塾先生壽鏡吾授課時的表情情態(tài):“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以及“金笸籮,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痹谧x到這段話時,我認為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時,他總是微微一笑,而且將頭仰起,晃著,向后拗過去,拗過去?!蹦敲?,壽老先生的語文課堂教學體制到底進展如何呢?從現(xiàn)在的教學創(chuàng)新性設計以及課堂結構的要求看,這些方面老先生的課堂還是有所欠缺的。第一,他并沒有在課堂中進行范讀。壽先生雖然自己也是一個愛好讀書
讀與寫·教師版 2018年12期2018-10-20
- 多彩的童年人生的序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主旨和藝術手法作出了近乎公式化的同一觀點,即作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孩子們的毒害,表達了魯迅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這一判定很顯然違背了基本事實和作品的創(chuàng)作初衷,是一種人為的拔高式的文本解讀,是不科學的解讀。魯迅的很多作品都肩負起了反封建的歷史使命,如果據此給他的所有作品都貼上反封建的標簽是不科學的。魯迅無疑是個戰(zhàn)士,但他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對作品主旨的解析,應盡可能擺脫政治因素的影響,依據作品的創(chuàng)
語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5期2018-09-01
- “三味書屋”陳設釋疑
【關鍵詞】“三味書屋”;陳設;釋疑【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近日,我又一次講授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在備課時,我突然對文中三味書屋的描寫產生了興趣。作者這樣寫道:“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蔽耶a生了疑惑:三味書屋中為何要掛著一幅畫著梅花鹿和古樹的畫?為何在三味書屋中沒
課外語文·下 2018年5期2018-06-28
- 隨機選點 由點及面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為例,具體闡釋“隨機選點,由點及面”的解讀策略。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第二課時,我們共同討論了三味書屋的生活。和百草園的生活相比,三味書屋的生活是乏味的,但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有學生覺得三味書屋的生活也挺有意思,于是筆者就順勢做了一個調查,即調查有多少人認為三味書屋的生活是枯燥的,又有多少人認為三味書屋的生活是有趣的。調查結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同學認為三味書屋的生活也很有趣。此時筆者覺得,這種認識上的差異完全可以成為學生走進文本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8年4期2018-05-29
- 景物描寫不容忽視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景物描寫別具一格,但很多人也會忽略其價值,本文主要從還原與建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本語境、理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景物描寫的內在機理以及提升概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景物描寫三個方面來談此篇散文的景物描寫。關鍵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景物描寫一、還原與建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本語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于1926年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選自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根據現(xiàn)在統(tǒng)編的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
科學與財富 2018年1期2018-03-03
- 我的百草園與我的三味書屋
年都有自己的三味書屋,那是童年的白日幻夢,少年時的拿云豪志。每當走過教學樓后方的小種植地,我都想寫點什么,我于今年九月來到這里,每到用餐的時間,有時是與同學一同前往,更多的是一個人的時光。每當走過那片芳草鮮美的綠草地,看到漫天飛舞的蜂蝶,隨著蜂蝶多走了一段路,穿過小道,面前豁然開朗,別有洞天,生機蕩漾的金黃的花朵,綠繁的枝葉,漫天舞蹈的蜂蝶恍如舞動的仙子,我被迷醉于這無比清澈而純凈的生命氣息中。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所描述的春天的草地,就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新青年 2018年2期2018-03-02
- 隨機選點 由點及面
——例談深化文本解讀的一種策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為例,具體闡釋“隨機選點,由點及面”的解讀策略。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第二課時,我們共同討論了三味書屋的生活。和百草園的生活相比,三味書屋的生活是乏味的,但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有學生覺得三味書屋的生活也挺有意思,于是筆者就順勢做了一個調查,即調查有多少人認為三味書屋的生活是枯燥的,又有多少人認為三味書屋的生活是有趣的。調查結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同學認為三味書屋的生活也很有趣。此時筆者覺得,這種認識上的差異完全可以成為學生走進文本
中學語文 2018年10期2018-02-09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狀況,感悟成長。教學難點:學習本文鮮活生動的語言。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于1926年9月18日。1926年魯迅應廈門大學的邀請離開北京。魯迅到廈門大學正值暑假,學生還沒有開學,魯迅回憶起少年時的往事,便寫下了這篇回憶性散文。二、作者簡介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日,首次用“魯迅”作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一生創(chuàng)作和翻譯了很多作品,如小說集《吶喊》、《彷徨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42期2017-03-02
- 語文課堂怎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時達到了極致。我要求學生各用一個詞來概括自己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總體感受,學生的回答普遍是:自由快樂的百草園 ,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讓學生提煉這篇文章的主旨時,學生的回答又幾近一致: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墒沁@里的三味書屋真的只是枯燥乏味嗎?這篇文章真的只是表現(xiàn)對封建教育的不滿嗎?為了讓學生對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認識,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6年11期2017-01-13
- 三味書屋 DRAGON'S DIGEST
三味書屋DRAGON'S DIGESTIn a world of desire, ego can be terminal寂寞的生命,虛幻的慰藉,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筆下的未來精神世界Only Qi Na and Hanyi were left at the clinic; the others had happily returned home. Qi Na was a bit unhappy. All women who find themselves en
漢語世界 2016年6期2016-12-16
- 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題的思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的主題發(fā)展,或是歷史變遷的思考,或是對這篇散文的主題加以討論,目的只是希望對作者的本真在課堂教學中有一個切實的反映。【關鍵詞】百草園;三味書屋;含蓄;快樂;健康;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封建教育制度《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于1926年秋天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樓上寫的一篇回憶兒時的散文。當時的社會政治形勢,是我國正處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高潮時期,國共第一次合作,國民革命軍順利北伐,對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是一次極大的沖擊。但是,封建軍閥和帝國主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5期2016-07-13
- 走出習作的“三味書屋”,回歸創(chuàng)作的“百草園”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深刻地描繪了兒童的世界,這是一個可愛的、成長的世界——“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接著魯迅有滋有味地敘述了長媽媽講過的美女蛇的故事,讓人一下子回到了有生命力的愛夢想的童年。然而,正如魯迅先生所揭示的,成人偏偏要將兒童趕出這個世界,趕進整天枯坐誦讀的“三味書屋”。自問:習作教學為“應試”還是為“兒童
閱讀(教學研究) 2016年3期2016-05-30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探尋魯迅生活軌跡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他用詩意般的筆墨,嫻熟的語言技巧,舒卷自如,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繪聲繪色的童年世界。魯迅的這篇文章,構思精巧,其中,“我不知道家里的人為什么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最為嚴厲的書塾……”一段使全文如行云流水、渾然一體。其中“也許”一詞體現(xiàn)了三次,生動形象地寫出來魯迅兒時的天真、可愛。他以為自己是犯了什么錯被懲罰才被送到書塾的,體現(xiàn)了兒童的天真心理。文中也講述了許多“我”的童年故事,如“美女蛇的故事”“雪地里捕鳥”……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6年1期2016-05-30
- 魯迅與“三味書屋”
迅將其沿用為三味書屋的館訓。三味書屋曾是魯迅讀私塾的地方,從12歲時起,幾乎有6年時間魯迅是在此處度過求學時光的。這間書屋我曾去拜訪過,因為受保護的緣由,許多景物已難以觸摸。比如魯迅親手刻著“早”字的那張桌子,被鎖在屋里,不得近前打量,也就無法親身體驗。關于“三味”的由來,主要有三種解釋:其一,出自“三昧”,梵語samadhi的音譯,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三昧原是一種外來音譯的佛教語言,一為“定”,二為“正受”,三為“等持”,指誦讀佛經、領悟經義的三
初中生學習·低 2016年7期2016-05-14
- 精巧的構思,細膩的描寫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猶如眾星中一輪皎潔的明月,分外燦爛奪目。其精巧的構思、細膩的描寫,到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構思精巧,融情于景(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標題明晰,一目了然。課文先用“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引出對百草園生活的回憶,敘述的內容有自然的景象、有神秘的傳說、有捕鳥的樂趣。敘述井然有序,隨季節(jié)的變化重點突出了春冬的特色。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仿佛是在聽一個天真爛漫的孩童向伙伴們講述自己的故事。聽到那一聲聲的夸贊炫耀,看見那眉飛色舞的神態(tài)
初中生天地 2016年7期2016-04-12
-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三味書屋DRAGON'S DIGESTTHE GREAT CHARLIE BROWN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現(xiàn)代都市里文藝青年們的困惑、掙扎和追求W hen Kongshan said she was com ing to my house that day to eat, I hurried to get some chicken wings to make for her. She ha
漢語世界 2016年4期2016-03-14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練習系統(tǒng)的價值取向演變研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練習系統(tǒng)的價值取向演變研究◎王詩琳 徐 鵬通過梳理建國后人教版初中語文經典篇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練習系統(tǒng),比較不同時期練習系統(tǒng)的發(fā)展演變,探究其中反映出的價值取向變化。這些變化不僅幫助我們多角度思考文本本身的意義價值以適應于課堂解讀,對我們反思過去的教學、正視現(xiàn)在的教學、設想未來的教學也極具啟發(fā)性。語文教材的練習系統(tǒng)具有促進學生知識積累、強化核心能力培養(yǎng)等功能。設計練習系統(tǒng)需要教材編寫者對通篇文本宏觀反復把握。由于編者對教材選文
現(xiàn)代語文 2016年17期2016-03-02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孫立湘(黑龍江省青岡縣第四中學 黑龍江綏化 151600)教學目標:1.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2.學習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3.體會作者蘊涵其中童真童趣。教學重點:了解作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狀況,感悟成長。教學難點:學習本文鮮活生動的語言。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于1926年9月18日。1926年魯迅應廈門大學的邀請離開北京。魯迅到廈門大學正值暑假,學生還沒有開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6年22期2016-03-01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探尋魯迅生活軌跡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當時非常羨慕他,覺得他擁有了“百草園”。多么大的一筆財富,那是一個別人未曾擁有的密境,一個只屬于他自己的寶地?,F(xiàn)在也是如此,在成人的世界里,我們是多希望有一片屬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的一篇文章,讀完后,我心中要憧憬好一會兒,時間也似乎為此停留了,停留在魯迅那美好的童年時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寫的是魯迅的童年生活與學習,回憶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全文流露著童年的快樂,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5年7期2015-09-23
- 魯迅的“三味”
?!焙笱赜脼?span id="j5i0abt0b" class="hl">三味書屋的館訓。 三味書屋曾是魯迅讀私塾的地方,少年時代,從12歲時起,幾乎有六年時間往返此地求學度過。這間書屋我曾去拜訪,只是因為受保護的緣由,許多景象已難以觸摸。比如魯迅親手刻著“早”字的那張桌子,被鎖在屋里,不得近前打量,也就無法親身體驗。 關于“三味”的由來,有三種解釋:其一,出自“三昧”,梵語samadhi的音譯,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原是一種外來音譯的佛教語言,一為“定”,二為“正受”,三為“等持”,指誦讀佛經、領悟經義的
思維與智慧·上半月 2015年2期2015-03-23
- 人教版初中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注釋獻疑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注釋獻疑□張中校注釋是語文教科書助讀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教版初中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注釋中存在幾個問題,值得教師和教材編寫者注意。人教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注釋語文教科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載體,它包含著范文系統(tǒng)、知識系統(tǒng)、作業(yè)系統(tǒng)和助讀系統(tǒng)。助讀系統(tǒng)是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并提示課文重難點以促進學生理解的一系列材料。而注釋是助讀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教科書的注釋一般包括題解、注音和釋義
學語文 2015年5期2015-02-28
- 識字寫字教學的“三味書屋”
朱連清漢字是審美性的文字,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就是一個特定的審美世界。我們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去觸摸并感悟漢字所蘊藏的審美因素,挖掘并尋覓文字所散發(fā)的各種“香味”,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審美的特有感受力。一、識字寫字教學散發(fā)文化味【案例點擊】蘇教版第五冊《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片段師:說起“重陽節(jié)”,你知道哪些有關它的知識?先學生自主交流,然后教師課件出示有關重陽節(jié)的知識:①我國古代把六叫做“陰”數(shù),把九叫做“陽”數(shù)。②農歷九月初九,兩個九相重,都是陽數(shù),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14年9期2014-08-21
- 讓經典美文為學生寫作搭橋鋪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談談我們應該怎樣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借助教材中的經典美文所具備的寫作示范功能促進學生的作文走向成功之路。一.整體感知,把握關鍵,學會擬題指導學生寫作,最首要的是指導學生根據已有的材料和所要表達的中心擬寫新穎而又能夠概括全文主旨的文題。因為文題是綱,“綱舉目張”;因為文題是統(tǒng)率是靈魂,是對文章中心最直接的揭示。所以,教學經典美文時,我們首先必須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品讀文本、整體感受文本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用最簡潔、最精確、最凝練、最具概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14年4期2014-04-11
- 只為那一片寧靜的精神家園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我們也可以找到這種童年的味道。放眼望去,百草園里,從低到高,無不充溢著各種各樣的樂趣,單是那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足以令人流連忘返。這里有聲有色,有動有靜,趣味無窮。瞧,那可憐的斑蝥,被強大的力量按住,就只能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來逃脫。這一幕多么類似于我們曾經將那忙著趕路的螞蟻圍得團團轉,將那恃強凌弱的蛤蟆趕出自己的領地,將蜻蜓捉到帳子里,讓它吃掉那煩人的蚊子……可以說昆蟲是每個孩子童年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之一。到了冬天,百草園里可就沒那么
初中生世界·七年級 2014年3期2014-04-10
- 喚起語文教學的靈性——從“三味書屋”里的鏡頭說起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的教學精彩“鏡頭”,結果半數(shù)談的都是“三味書屋”的樂趣,題目或“誰說書屋無趣味”,或“品三味書屋的甜美情趣”,或“三味書屋漫溢的溫情”。問題也多是“作為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你是否只感覺到其間的枯燥乏味?”這樣無新意的提醒。鏡頭大同小異,細細品味,倒是泛起了很多關于語文教學的感慨。教師捕捉三味書屋的樂趣去尋找教學亮點,這首先是一件好事。為什么呢?還在我初中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就告訴我《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滿了三味書屋對童年快樂
語文知識 2014年6期2014-03-11
- 從百草園的童真到三味書屋的童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是歷來初中語文課堂中必學的傳統(tǒng)篇目之一,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學中對本文主題方面的一些認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主題是什么?說法不一,傳統(tǒng)的說法是: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腐朽的、脫離兒童實際的封建私塾教育。通讀全篇,仔細體味,這種說法有它不合情理的地方。從人的成長歷程這一角度分析,從幼年時的玩耍階段到童年時接受啟蒙教育階段,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兩個階段,兩者
教師·中 2014年1期2014-02-20
- 讓經典美文為學生寫作搭橋鋪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談談我們應該怎樣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借助教材中的經典美文所具備的寫作示范功能促進學生的作文走向成功之路。一.整體感知,把握關鍵,學會擬題指導學生寫作,最首要的是指導學生根據已有的材料和所要表達的中心擬寫新穎而又能夠概括全文主旨的文題。因為文題是綱,“綱舉目張”;因為文題是統(tǒng)率是靈魂,是對文章中心最直接的揭示。所以,教學經典美文時,我們首先必須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品讀文本、整體感受文本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用最簡潔、最精確、最凝練、最具概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4年11期2014-01-15
- 魯迅啟蒙教師壽鏡吾先生的思想探討
娟【摘要】“三味書屋”,何為三味?壽鏡吾老先生的子孫們說法不一,是否與壽鏡吾老先生的思想情操有關?為人方正、質樸、博學、不懈做官?為何書塾墻上又掛“松鹿圖”?人性是復雜的,原來壽鏡吾老先生因為清王朝的腐朽自己不愿做官,又因為深受儒家建功立業(yè)思想的浸染,故有“松鹿圖”,這反映了中國古代不得意文人知識分子的尷尬生存處境。【關鍵詞】 魯迅;壽鏡吾;三味書屋; 松鹿圖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幼年讀書的地方。他于12歲那年到這里上學。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獄,少年魯迅離家去
讀寫算 2011年34期2011-09-05
- 淺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寫作特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作者——魯迅于1926年寫的一篇散文,從題目所示,文章應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寫百草園,后一部分寫三味書屋。又據文章的寫作時間和內容來看,這是一篇回憶兒時生活的散文。然而,這并非是供茶余飯后消遣時間的一般散文,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xiàn)今,文章都具有特殊的含義和深刻的主題——對自由快樂生活的向往,對枯燥乏味且虐殺兒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揭露和批判。面對現(xiàn)實,作者回憶兒時家鄉(xiāng)的樂園“百草園”,聯(lián)想到“三味書屋”整天“讀經”的囚禁生活,寫下了這篇愛
現(xiàn)代教育教學導刊 2009年2期2009-10-14
- 《魯迅·壽鏡吾·三味書屋》閱讀理解
迅·壽鏡吾·三味書屋關 捷三味書屋是當時紹興城著名的私塾,魯迅先生童年時曾在這里學習。書屋的第五代主人壽宇說:“我小的時候,我祖父壽鏡吾親口對我說,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當老百姓,不去當官做老爺;‘菜根香就是滿足于粗茶淡飯,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眽坨R吾是三味書屋的第三代主人,也是最有作為的主人。他從先人手里接過教鞭,一揮就是60年。僅僅從啟蒙了周氏一門的魯迅、周作人這一點來看,壽鏡吾就為中國新文學創(chuàng)下了殊勛
21世紀中學生作文·初中教師版 2008年1期2008-09-18
- 何謂“三味書屋”的“三味”?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有個“三味書屋”。它在浙江紹興城內魯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魯迅先生少年時讀書的地方。那么,何為“三味”呢?原來,“三味”取自“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古語。其大意是:讀四書五經之類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讀經典史記味如吃喝佳肴美酒,而讀諸子百家學說之類的書,則味如醬醋,好比烹調中的佐料一樣?!?span id="j5i0abt0b" class="hl">三味書屋”的橫匾是清代乾嘉年間的著名書法家梁山舟書寫的。當時,匾的兩旁還懸掛著這樣一副木刻的對聯(lián):“至樂無聲唯孝悌,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1年4期1991-01-01
- “三味書屋”的“三味”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的人,都知道文中有個“三味書屋”。它在紹興城內魯迅故居的附近,是魯迅先生少年時讀書的地方。那么,何為“三味”呢?原來,“三味”取自“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古語。其大意是:讀四書五經之類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讀經典史記味如吃喝佳肴美酒;而讀諸子百家學說之類的書,則味如醬醋罷了。好比烹調中的佐料一樣?!?span id="j5i0abt0b" class="hl">三味書屋”的橫匾是清代乾嘉年間的著名書法家梁山舟書寫的。當時,匾的兩旁還懸掛著這樣一幅木刻的對聯(lián):至樂無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10期198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