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龍
人在饑餓的時候會有什么感覺?今天,好多人已經(jīng)久違那種頭昏、眼花、胃痙攣的生理疼痛和心理恐懼,除了那些刻意減肥的朋友。饑餓,過去只是一個被動的生活選項,而現(xiàn)在,它開始成為某些人群的文化自覺,乃至演變?yōu)橐环N療法。
馮小剛拍《1942》時,要求演員減肥,餓著,大冬天一頓就喝一碗菜粥。張國立一天只吃一個蘋果,最后減了21斤。為什么不借助化裝、造型、燈光等現(xiàn)代技術(shù)去“打造”一個饑民形象?張國立說:“自信心!外表不一樣了,你的身體、體力和那個狀態(tài)才是吻合的。”
如果只是減去身體的重量,達(dá)到瘦成像皮包骨頭那樣的效果,那也太表面化了,饑餓往往會改變甚至顛覆一個人對世界的認(rèn)知。張國立說:“我最大的體驗是,人在饑餓的時候是沒有尊嚴(yán)的。過去不太明白,餓一頓,你就能變節(jié)???自己那次‘瘦身的時候,有一名群眾演員從身邊經(jīng)過,他可能剛吃完一個烤玉米,我聞到那個味道,就下意識地想去要。”
張國立更有一個重要的發(fā)現(xiàn):電影中的臺詞寫得太多了,一個人真餓到那個狀態(tài),是不愿意多說話的,因為他沒有力氣。張國立對編劇劉震云說:“臺詞太多了,我沒勁說。”劉震云彼時才恍然大悟:“哎喲,這是我的錯,我是吃飽了寫的!你說你想蹦出哪幾個字,我馬上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