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忠
明朝時期的奸臣嚴嵩,禍國殃民,陷害忠良,無惡不作,罄竹難書,《明史》曾專列《奸臣傳》揭露其滔天罪行。按說,這樣的人早該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再踏上一只腳,使其永遠不得翻身。但一碼歸一碼,他的文章卻略勝于清官海瑞一籌,也被流傳下來,為什么呢?這與前人有一份堂堂的公允之心,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不計前嫌。生父曾被嚴嵩所害,與其不共戴天的一代文宗王世貞,沒有“恨屋及烏”,他本著“代不能廢人,人不能廢篇,篇不能廢句”(《守詩選序》)的精神,摒棄私人成見,對嚴嵩的詩給予積極肯定。
無私無畏。嚴嵩的《玲山塘集》存目于清代紀曉嵐編纂的《四庫全書》中,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里評價他的文集時,引用王世貞“孔雀雖然毒,不能掩文章”的詩句,也對嚴嵩的作品進行了客觀的介紹和圈點。難道紀曉嵐不怕引火燒身,背上為壞人“涂脂抹粉”的罪名而蒙冤受屈嗎?他的高尚人格恰恰就在這里鑄就輝煌。
魯迅說,潑臟水時不能把孩子潑出去。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具備大海一般寬闊的胸懷。王世貞、紀曉嵐等古人的言行,不能不讓人心生敬意;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讓中國文學這棵樹枝繁葉茂,源遠流長,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