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長發(fā)
微創(chuàng)膀胱造瘺術與恥骨上膀胱造瘺術治療急性尿潴留的效果分析
申長發(fā)
目的 分析急性尿潴留行恥骨上膀胱造瘺術與微創(chuàng)膀胱造瘺術治療的效果。方法 70例急性尿潴留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5例。對照組行恥骨上膀胱造瘺術治療;觀察組行微創(chuàng)膀胱造瘺術治療, 觀察兩組療效。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手術時間、拔管時間、瘺口愈合時間與術中出血量均顯著少于對照組, 且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11.43%低于對照組57.14%, 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尿潴留患者行微創(chuàng)膀胱造瘺術治療的效果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急性尿潴留;微創(chuàng)膀胱造瘺術;恥骨上膀胱造瘺術
急性尿潴留是一種泌尿外科常見急癥, 需予以緊急診斷并及時處理[1]。為探討急性尿潴留行微創(chuàng)膀胱造瘺術與恥骨上膀胱造瘺術治療的效果,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已選取的70例急性尿潴留患者資料,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尿潴留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5例?;颊呔鶠槟行? 對照組患者年齡49~86歲, 平均年齡(70.12±5.75)歲, 其中有24例良性前列腺的增生癥患者, 6例下尿路外傷型狹窄, 2例前列腺癌, 3例神經類膀胱;觀察組患者年齡48~85歲, 平均年齡(69.25±5.50)歲, 其中有25例良性前列腺的增生癥患者, 5例下尿路外傷型狹窄, 3例前列腺癌, 2例神經類膀胱。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恥骨上膀胱造瘺術治療。患者取平臥位,在恥骨上方兩橫指處行長度約為3 cm縱行切口, 并對皮膚與皮下組織進行依次切開;鈍性分離患者兩側錐狀肌與腹直肌,暴露其膀胱頂壁與前壁, 用組織鉗對膀胱壁進行提夾, 將膀胱切開, 置引流管, 待引流通暢之后, 用2-0的可吸收線對膀胱切口予以縫合。
1.2.2 觀察組采用微創(chuàng)膀胱造瘺術治療?;颊呷∑脚P位,并取恥骨上兩橫指處作為穿刺點, 于B超作用下, 用18G的穿刺針對膀胱進行穿刺, 待感到有明顯落空之后, 將針芯退出, 若針鞘中有液體溢出, 則穿刺成功, 并由穿刺針鞘放入金屬類導絲, 且導絲的前端盤曲在膀胱內15 cm, 并沿著穿刺針的邊緣于皮膚穿刺點的部位行0.50~1.00 cm的橫向切口,導絲予以固定后, 將穿刺針退出, 手術后置管引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拔管時間、瘺口愈合時間、術中出血量與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情況比較 經治療, 觀察組各項手術指標均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經治療,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11.43%顯著低于對照組57.14%,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拔管時間(d) 瘺口愈合時間(d) 術中出血量(ml)對照組 35 27.25±4.36 13.68±3.52 12.25±3.38 12.35±1.64觀察組 35 12.50±2.45a 9.28±3.45a 9.16±2.10a 0.70±0.28a
表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留置導尿管與膀胱造瘺術為臨床上急性尿潴留治療的常見方法, 導尿管的方法失敗后, 一般采用恥骨上膀胱造瘺術,但此種方法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 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高[2]。經研究可得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情況: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拔管時間、瘺口愈合時間與術中出血量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 , 表明急性尿潴留患者行微創(chuàng)膀胱造瘺術的臨床效果顯著, 可以完善其各項手術指標,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赡芤驗槲?chuàng)膀胱造瘺術屬于微創(chuàng)術, 對患者造成的傷害小,其操作簡便, 取材方便, 有利于減少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此外, 微創(chuàng)膀胱造瘺術的手術切口小, 為0.50~1.00 cm, 對患者的組織損傷小, 使患者瘺口能得到快速愈合[3]。同時, 手術中用18G的穿刺針對膀胱進行穿刺, 由于穿刺針較細, 對患者血管的損傷小, 借助B超的幫助, 能避免穿刺時誤入腹腔, 對其腹腔具有保護作用[4]。導絲的前端盤曲在膀胱內,可以避免由于穿刺時用力過大對患者直腸與膀胱壁造成損傷;通過查看針鞘中液體的溢出來判斷是否穿刺成功, 可以避免由于反復穿刺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恥骨上膀胱造瘺術的創(chuàng)傷大, 對患者腹膜與腹腔臟器有損傷。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11.43%顯著低于對照組57.14%(P<0.05), 表明急性尿潴留患者行微創(chuàng)膀胱造瘺術的臨床效果顯著, 能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可能因為微創(chuàng)膀胱造瘺術中使用的金屬導絲屬于軟頭導絲, 在置入導尿管時, 不會造成尿道損傷, 從而減少尿路感染, 利于排尿[5]。
綜上所述, 急性尿潴留患者行微創(chuàng)膀胱造瘺術的臨床效果顯著, 能夠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袁正義, 曹培.前列腺增生術后后尿道狹窄并急性尿潴留32例臨床分析.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 2013, 18(2):191-192.
[2] 冉瑞明, 康忠明, 史光東, 等.急性尿潴留患者經皮微創(chuàng)膀胱穿刺置管術的臨床效果.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8):1454-1455.
[3] 康厚彬, 何秉勛, 朱智虎, 等.腔鏡輔助下微創(chuàng)經皮膀胱穿刺造瘺術的臨床應用.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2, 19(6):865-866.
[4] 劉剛, 陳銳, 朝魯, 等.經恥骨上膀胱穿刺造瘺術和后期換管損傷腹部臟器六例報道并文獻回顧.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 2012, 35(23):63-65.
[5] 羅欣, 楊翔, 林宇峰, 等.急性尿潴留增加患者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早期并發(fā)癥的風險.嶺南現(xiàn)代臨床外科, 2014, 14(2): 186-18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8.037
2015-03-16]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yī)院
張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