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前景分析
白及為蘭科白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白根、連及草、甘根、紫蘭等。白及是傳統(tǒng)中藥之一,以干燥塊莖入藥。具有補肺止血、消腫生肌功能。自1990年以來,白及市場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目前市場價格為450~550元/公斤。
白及市場價格一路上揚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20世紀(jì)80年代,白及用量不大,主要作為處方藥使用,屬“小三類”藥材,每年市場需求量為200~300噸。進入21世紀(jì),白及的用途不再局限于醫(yī)藥領(lǐng)域,還成為化工用品的原料,其價格也隨著其用量的不斷增加而平穩(wěn)上升。近年來,白及已經(jīng)成為“云南白藥”“快胃片”“白及顆?!薄鞍准疤菨{”等30多種中成藥的主要原料,醫(yī)藥上還用作胃鏡檢查的保護劑、手術(shù)止血劑等。白及在美容方面具有奇特療效,有“美白仙子”的美譽,白及面膜、白及祛痘霜、白及牙膏、白及香皂相繼開發(fā)。工業(yè)上將白及用作染布的黏合劑、高級卷煙煙條黏合劑,書畫裝裱黏合劑。此外,白及粉和白及黏液分別用于高級陶瓷、橡膠制品中,白及市場用量有較大幅度增長,迄今為止市場需求量每年在4000噸左右。
另一方面,白及長期靠野生采挖為主,野生資源嚴(yán)重枯竭。2013年全國掀起了種植白及的高潮,但生產(chǎn)中白及無法用種子繁殖,只能用塊莖培育,此時野生白及資源已瀕臨枯竭,種苗也是一個大難題,加上當(dāng)時才開始對白及進行野生馴化栽培研究,生產(chǎn)中栽培技術(shù)不太成熟,白及種植發(fā)展緩慢。經(jīng)過兩年栽培推廣,技術(shù)難題上有了一些突破,2014年種植量雖然超過6萬畝,但由于種源、環(huán)境不當(dāng),實際有效面積只有6千畝,按每畝產(chǎn)干貨300公斤計,三年后產(chǎn)量也只有1800噸,只占市場需求量的45%,缺口仍然很大。因此,種植白及前景非常廣闊。
二、經(jīng)濟效益分析
1.成本投入
(1)種苗費:一般每畝需要種苗(塊莖)80公斤,種苗價格按150元/公斤計算,每畝需種苗費12000元。
(2)整地、種植費:按每畝旋耕機翻地費200元,人工理墑種植需要3個人2天完成,種植費用600元,共計800元。
(3)遮陽網(wǎng)、肥料、農(nóng)藥費:遮陽網(wǎng)的費用2800元,肥料、農(nóng)藥費按每畝1200元計,共需4000元。
(4)管理費:第一年2000元,第二年1500元,第三年1000元,共計4500元。
(5)采收加工費:每畝地需要5個人一天采完,需要費用500元,機器切片費用500元,共計1000元。
成本投入合計:不計土地費用,種植1畝白及成本投入共需22300元。
2.經(jīng)濟收入
白及種植3年后便可收獲,每畝平均可收獲干藥材300公斤,按每公斤450元計算,種植3年后每畝總收入135000元。除去成本,每畝純收入可達112700元,每年純收入約38000元,效益非常可觀。種植第一年后可以選留少部分塊莖自行留種,效益將更加可觀。
三、種植提示
1.種植要求
(1)種植環(huán)境要求較嚴(yán):白及喜溫暖氣候,適宜種植在海拔1600~2000米地區(qū),年均溫15~18℃。海拔過高,生長慢、產(chǎn)量低,海拔低,夏季高溫高濕、塊莖易腐爛。
(2)塊莖需要與菌根菌共生:白及屬蘭科植物需要有菌根菌寄生才能生長,而菌根菌只存在于塊莖的須根中,作為繁殖材料的塊莖必須帶有須根。
(3)對土壤要求較嚴(yán):種植白及要選有菌根菌、透水、透氣的肥沃土壤,一般土壤栽培不宜成功,并且不能連作。
2.種植要點
(1)種源選擇是關(guān)鍵:全國白及正品只有一種,即紫花三叉白及,此種在全國有兩個生態(tài)型,一個是產(chǎn)于湖北、江蘇一帶的大種型,另一個是產(chǎn)于云南、貴州、四川一帶的小種型。其中又以大種型產(chǎn)量高,結(jié)合白及生長特點,種植戶選擇大種型、帶須根的1~2年生塊莖較好。目前市場上有組培苗出售,但組培苗缺少菌根菌,移栽至大田后抗性差成活率低,應(yīng)盡量少用。
(2)掌握好采收年限:在白及種植的第三年苗枯黃時采收最佳。
四、銷售渠道
1.藥材市場銷售:加工成品直接進入藥材批發(fā)市場或中藥飲片廠。
2.中藥房銷售:白及作為常用的處方藥之一,有一定的用量,可直接聯(lián)系各大中藥房進行銷售。
3.農(nóng)貿(mào)市場銷售:白及鮮品具有潤肺止咳和滋補的顯著功效,已被大眾接受,可在農(nóng)貿(mào)市場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進行銷售。
4.美容店銷售:白及粉是美白佳品,是高級面膜的主要組成成分。白及磨成粉后可聯(lián)系一些高級美容店進行銷售。
(云南 郭喬儀 唐云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