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杏華
(宜興 214221)
紫砂壺的造型雖然變化無窮,仍然需要遵循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法則,由感性而發(fā),步入自由、天然、自怡、自娛、自樂的創(chuàng)作空間。這款“三友筋紋壺”(見圖 1)采用傳統(tǒng)手工制作法,結(jié)合筋紋器與“三友壺”的特點設(shè)計而成,用規(guī)則的筋紋融合仿生造型的物狀,用筋紋的語言淡化雕塑的工藝特征,刪繁就簡、收斂有致,同樣具有藝術(shù)美。
圖1 三友筋紋壺
紫砂“三友筋紋壺”是以“礎(chǔ)壺”為造型和筋紋結(jié)合為一體的器身,筋紋的線條特別典雅、優(yōu)美。與傳統(tǒng)的筋紋器不一樣,“三友筋紋壺”是在筋紋器的基礎(chǔ)上加以雕飾竹、梅、松,這些雕塑構(gòu)成了壺器實實在在的立體空間,產(chǎn)生空間上的自然美感,予人以剛勁之美?!暗A(chǔ)壺”造型和筋紋結(jié)合為一體的器身有舒展的塊面,雍容雅致、從容不迫,便于在此塊面捏塑梅花、梅枝。梅花清新,梅枝的線條勁挺有力,給人以陽剛力度。
在紫砂“三友筋紋壺”上,能夠感受到它整體的大氣,但不覺張揚,而是內(nèi)斂含蓄,這點很合文人的審美追求。筋紋的塊面成疊落式樣,即上小下大,漸次舒展,形成了很有張力且給人以向上的挺拔感、聳立感。筋紋和捏塑的交融,柔中有剛、剛中帶柔、剛?cè)嵯酀?,線條簡潔不冗雜。倘若把筋紋構(gòu)成壺體看作“枝”,那么竹、梅、松的雕飾就是“葉”,兩者的巧妙搭配,構(gòu)成了“枝葉并茂”的藝術(shù)效果。所有這些組合起來,很符合大眾在欣賞藝術(shù)品中推崇“有骨有肉”的審美理念。
紫砂“三友筋紋壺”的蓋面平,壺鈕處理成縮微的松樹虬枝狀,視覺上有輕盈上揚之感,具有動態(tài)效果,且與筋紋的壺身形成視覺上的對比,與壺把彎曲的梅枝狀、壺流的竹節(jié)狀形成了上下呼應(yīng)之勢。壺流略微高聳,但能與壺鈕之挺拔呼應(yīng),整體之勢節(jié)奏感強,與儒家、道家一致推崇的剛?cè)嵯酀呛吓牡摹H绻f剛為陽、柔為陰,陰陽和諧,那此壺是和諧的,剛不壓柔,柔不壓剛,比較而言,是柔和中見剛勁,這比剛勁中見剛勁要高明得多。我們常說增之一分則太高,少之一分則太矮,說的是恰到好處之重要。恰到好處就是和諧,和諧則美。觀此壺把的位置,“把”底部之上限與壺之第二道圓弧線在同一個水平位置,比起上提或下移都要和諧,產(chǎn)生了視覺之美。
紫砂“三友筋紋壺”的松樹、翠竹、梅花三樣裝飾,合稱“歲寒三友”。中國古代文人喜愛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來表現(xiàn)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堅毅不撥的青松、挺撥多姿的翠竹、傲雪報春的冬梅,它們雖系不同屬科,卻都有不畏嚴霜的高潔風(fēng)格。它們在歲寒中同生,歷來被中國古今文人們所敬慕,因此被譽為“歲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貞的友誼?!皻q寒三友”傳遞著妙不可言的文化價值,緣起宋代文豪蘇東坡的典故:北宋神宗元豐二年,大文豪蘇東坡遭到權(quán)臣排擠,被貶至黃州。蘇東坡初到黃州時,遠離親友的心情非??鄲?。他唯有寄情詩歌,以解煩憂?!恫匪阕印S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當時心情的最好寫照:“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焙髞?,家眷來伴、朋友來訪,使他的情緒漸漸好轉(zhuǎn),然而,生活上的拮據(jù)仍然是很大的問題。為了解決經(jīng)濟困難,蘇東坡自己開墾了一片荒地,種植稻、麥、桑、棗等農(nóng)作物。不久,他又在田邊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畫上雪花,取名為“雪堂”。蘇東坡在院子里種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個寓所被他裝扮得素凈典雅,十分切合蘇東坡當時的心境。一次,黃州知州徐君猷特意來雪堂看望他,見他的居所冷清蕭瑟,便打趣地問他坐臥起居,滿眼看見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蘇東坡指著窗外搖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風(fēng)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币馑际钦f:清風(fēng)吹拂和泉水淙淙的聲音就是兩曲優(yōu)美的音樂,枝葉常青的松柏、經(jīng)歷寒冬而不雕謝的竹子和傲雪綻放的梅花,便是相伴嚴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見蘇東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從此對他更加敬仰。后來,松、竹、梅被世人合稱為“歲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潔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將其視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歲寒三友”也演變成了紫砂“三友筋紋壺”的文化蘊意。
紫砂壺具倘有深究的價值,至少具備文化的價值和審美的價值。研究了紫砂“三友筋紋壺”,實際上就是在探究它的文化淵源,討論它的造型,實際上就是在討論的美學(xué)價值。說到底,紫砂壺除了滿足基本也是必備的使用功能外,其文化價值和美學(xué)價值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是紫砂壺能不能成為一件藝術(shù)品或準藝術(shù)品的重要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