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靜鈞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各級政府都要建立簡政放權、轉(zhuǎn)變職能的有力推進機制;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都要簡化程序,明確時限,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如何理解“有權不可任性”呢?
“任性”一詞,是當下網(wǎng)絡熱詞,但不是新詞,其詞意仍然限于原義,這使“有權不可任性”一語不僅具有親和感,也給人相當多的知識內(nèi)涵。
從語用學的角度來看,“任性”的主體是私人,“任性”的客體是私人資產(chǎn)或私人稟賦,如金錢是個人專有的私人資產(chǎn),美貌是個人的專有特質(zhì),所以有這樣的網(wǎng)絡用語:“有錢就這么任性” “有錢就是任性”。“任性”就指私人對個人資產(chǎn)的任意處置權。法律上,私人對私人財產(chǎn)有自由處置權,所以,“法無禁止皆許可”,私人對私物“任性”,并不違法。
然而,當“任性”一語引申入公共領域之時,“任性”的主體就不是私人,而是公共部門或以公共部門的名義履職的官員,“任性”的客體不再是私人資產(chǎn)而是公共產(chǎn)品,如權力,自然就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有權不可任性?!?/p>
“有權不可任性”既有“權力法定”的含義,“法無授權不可為”,權力不可亂為,權力不是個人資產(chǎn),不能想怎么耍性子玩權就怎么用權,“依法行政”是其基本的權力觀;它又有勸勉勤政之意,權力既然是人民賦予的公共資產(chǎn),就要盡勤勉和忠實之責,就要用好、用對、用準,還要負責任,不得以權謀私,不可瀆職腐敗,不得懈政息政。
李總理把“權力不可任性”放在簡政放權、轉(zhuǎn)變政府職能的語境下,這使“權力不可任性”的意思變得更加清晰。當審批權的集中超過一定限度,當審批程序的設置的復雜程度超過一定臨界點之時,行權者容易產(chǎn)生“自由支配權力”的錯覺,行權者更會依照其個人性格偏好,由著其性子使用權力,或由著其性子不使用權力,這使社會上形成了“有權就這么任性”的觀感。
即便這樣的“自由處置權力”的本意與出發(fā)點是為公非私、為民非己、為他非親,但權力的任性,導致權力運行自主脫軌,增加了糾偏的成本,擾亂了市場方向,最終導致社會低效,政府職能轉(zhuǎn)變無法實現(xiàn)。
權力的“任性”也使行權者站在了走向腐敗的邊緣?!叭涡浴钡臋嗔偰苷业匠浞值臋嗔ぷ獾男枨?,自律者或許能秉持“權為民所用”,自覺讓“任性”的權力沒有成為尋租的獵物,而失去足夠自律的行權者或部門則輕易掉入腐敗的泥沼。當“任性”的權力成為“部門利益化”后,改革就無法深入下去,簡政放權更會受到陽奉陰違的抵制。
可見,政府部門審批權過度集中,是導致“權力任性”的主因之一。要使權力失去“任性”的物質(zhì)基礎,唯有重新回到“大道至簡”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約束,認真執(zhí)行簡政放權的改革,簡化權力的設置程序,下放一切可以下放的審批權,取消一切可以取消的審批權,能由市場完成的就讓位于市場,并用好、用妥手中的審批權??梢赃@么說,“有權不可任性”是當前條件下所有行政政府部門和官員應有的治權哲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