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桃栽培模式現狀與發(fā)展建議

      2015-05-30 10:48:04王志強牛良崔國朝魯振華曾文芳
      果農之友 2015年9期
      關鍵詞:盛果期桃園結果枝

      王志強 牛良 崔國朝 魯振華 曾文芳

      果樹栽培模式,是指定植方式(株行距、栽植密度)、整形修剪方式、花果管理方式和土肥水管理方式的統(tǒng)稱,反映了果園管理的基本面。在國家桃產業(yè)技術體系各綜合試驗站的大力支持下,2013—2014年作者對我國山東、河北、河南、江蘇、湖北、四川、陜西、山西、北京、安徽、浙江、上海等主要桃產區(qū)的栽培模式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調查,內容包括果園立地條件、株行距、栽植密度、整形修剪方式、樹體結構、產量、效益、行間管理、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存在的問題等,目的是對我國主要桃產區(qū)現有栽培管理模式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為栽培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變革提供依據。

      1 我國桃主要栽培模式

      調查發(fā)現,我國桃園的地形地貌涵蓋了平原、丘陵、山地等各種立地條件,栽植密度從每畝22株(株行距5米×6米)至每畝333株(株行距1米×2米),整形方式有三主枝自然開心形、兩主枝自然開心形、小冠多主枝杯狀形、主干形等,樹冠有高有低、樹形有直立有開張,可謂千姿百態(tài)。但是概括來講,可以分為三大類,即稀植大冠型、中密杯狀型、中密V字型和高密主干型。

      1.1 稀植大冠型

      在華北桃產區(qū)傳統(tǒng)桃園多見。定植株行距4~5米×5~6米,采用多主枝開心形,各主枝均勻分布。這其中又可分為高冠整形和低冠整形兩類:

      高冠:一般為平原或緩坡丘陵桃區(qū),年降雨量相對較少,定植株行距4~5米×5~6米。為較傳統(tǒng)的稀植大冠模式,主枝3~4個,主枝上再著生側枝,側枝上再著生結果枝組或直接著生結果枝,樹冠成形一般需要3~4年,4~5年進入盛果期。主枝開張角度多30~40度,樹體高度3~4米以上。這種模式的特點是生產出的果實果個大,品質好,盛果期產量在2 000千克以上。不足之處是整形修剪較復雜,進入盛果期相對較晚。近些年這種模式在逐漸減少。

      低冠:平原或緩坡丘陵桃區(qū)均有分布。采用5米×5米或4米×5米株行距定植,多采用3主枝自然開心形,干高50厘米以下,主枝開張角度50~60°,甚至更大,樹體高度1.8米左右,修剪上采用短枝或長枝修剪,每棵樹約160個果枝,畝產1 000~1 500千克。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樹冠低,修剪、采果方便,但結果表面化,限制了產量的提高,且背上易萌發(fā)徒長枝,夏季修剪量大。

      1.2 中密杯狀型(小冠開心型)

      株行距多采用3米×3米或3米×4米,這是目前我國應用最廣泛的栽培模式,在各桃產區(qū)均有采用,占到露地桃栽培面積的85%以上,但在樹冠整形、修剪方面,不同桃園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高冠:在黃河流域桃產區(qū)較多見,尤其是近幾年新發(fā)展的桃園。定植密度多采用3米×4米或3米×5米,主干高度30~50厘米,樹體高度在3米以上,主枝延長頭與地面夾角接近垂直。因樹冠較高,行間有一定空間,行間通風透光條件相對較好,地面多采用小型機械耕作,部分果園采用自然生草。多采用3~4個主枝,主枝上配備中小型結果枝組或直接著生結果枝,結果枝數量150~200個,盛果期畝產量3 000千克左右。

      中冠:黃淮、江淮地區(qū)平原和緩坡丘陵地區(qū)較多見。株行距3米×4米或3米×5米,樹體高度2~3米,主干高50~60厘米左右。采用多主枝(多3~4個)自然開心形,主枝與地面夾角40~50°。在修剪上,多采用重剪回縮,夏季修剪量大。一般定植后第4年左右進入盛果期,畝產2 000千克左右。

      低冠:是全國各山地桃園主要的栽培模式,也見于部分平原桃區(qū)。定植株行距多3米×4米,依地勢地形稍有變化。多采用小冠開心形,主枝數3個左右,主枝上配有側枝或直接著生結果枝組,3~4年樹冠形成,4~5年進入盛果期。主枝開張角度50~60°,樹體高度約2米。產出果實果個、品質中等,產量一般2 000千克左右。

      1.3 中等密度V字形

      V字形的主要特點是采用與行向垂直的2個主枝,沒有中心干,沿行看群體結構呈“V”字形,是否培養(yǎng)側枝依株距不同而有所差別。目前在一些較新發(fā)展的桃園有所應用,株距多為1.5~3米,行距為4~5米,樹體高度多在3米以上。

      如江蘇省豐縣,地處黃河故道地區(qū),地勢相對較平整,土質為輕沙壤土,年均降雨量700毫米左右。定植株行距為2米×4米,主枝多為2個,與行向垂直,主干50厘米左右,主枝與主干夾角30~40°,樹體高度2.5~3米,行間有少量空隙,主枝上著生小型結果枝組或直接著生結果枝,多采用長枝修剪,結果枝量200枝/株左右,畝產4 000千克左右。樹冠上下均能結果,果實在樹冠內分布較均勻,中下部透光較好,中下部果實也著色良好。地面由于為起壟栽培,多采用自然生草。一般2~3年開始結果,3~4年豐產,進入盛果期需4~5年。

      1.4 高密主干形

      主干形的主要特點是保留中央領導干,結果枝或小型結果枝組直接著生在主干上。株距多為1~1.5米,行距1.8~2.5米,多為2米。

      如陜西省扶風縣的主干形桃園,株行距1.0米×1.8米,樹勢中等,南北行,樹體高度2.5米,11年生樹體直徑24厘米,株產商品果15~18千克。冬季修剪留長果枝35個左右,中果枝25左右,短果枝25左右;留果量長果枝2個,中短果枝1個,品種為八月脆,單果質量250~300 克,6月、8月各夏剪1次。行間耕作采用小型旋耕機。定植第2年樹體高度達到1.5米,產量1 500千克左右,第3年3 500~4 000千克,盛果期畝產5 000~6 000千克。

      這種模式由于管理相對簡單,投產快,產量高,在黃河流域及其以北新建桃園采用較多。其管理要點在于后期的樹勢控制上,要防止上大下小及徒長枝的生長。

      2 我國桃栽培模式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2.1 栽培模式單一,地域特點不明顯

      小冠開心形(中密杯狀形)在各主產區(qū)都是主導的栽培模式,占80%~90%以上,無論是南方多雨地區(qū),或是北方干旱地區(qū),還是西北黃土高原地區(qū),也無論是山區(qū)丘陵瘠薄土壤還是平原肥沃地區(qū),基本上大同小異,更多的是在修剪控制上的好壞,是修剪技術的體現。長三角地區(qū)的老桃園,中下部枝量非常少,結果部分多集中在頂層,雖然與當地降雨量大、土壤條件較好有一定關系,但一定程度上也與沒有選擇合適的栽培模式有關。

      2.2 行間通道不明確,行距偏小

      多數桃園株距與行距的差別不大,進入桃園沒有明確的行,即行間作業(yè)通道不明顯,給田間管理帶來不便,除增加了修剪、打藥、采收等的難度外,果園(特別是中下部)的通風透光條件也大受影響,必將進一步造成病害發(fā)生加重、果實品質降低。

      2.3 樹冠矮,樹姿過于開張

      很多地區(qū)都存在,且占有一定比例。果園的產量與樹冠體積密切相關,矮而平的樹冠體積相對較小,且樹冠內枝葉密集,中下部透光差,結果表面化,是限制桃園產量的主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果實品質的提升。此外,這種桃園的群體結構往往導致進出果園要“低頭哈腰”,甚至是“匍匐前進”,果園勞作環(huán)境極差。

      與此相反,高而窄的樹冠可有效提升樹冠體積,而且合理地分散了葉面積,改善了樹冠的透光條件。適當增加行寬,在行與行之間留下一定的空間,不僅有利于行間作業(yè),同時也是一條通風道和透光帶,改善了果園群體的通風透光條件,對于減少病蟲發(fā)生、提升果實品質都有重要意義。

      2.4 機械化程度低

      在機械化方面,我國桃產區(qū)僅有少數果園在地面管理上采用了小型旋耕機,在病蟲害防治上使用了機械輔助加壓,但都是非行走式自動噴霧,仍然保持傳統(tǒng)的人工噴霧,桃園95%以上的工作都是由人工來完成的,機械化程度非常低,勞動強度也較大。

      除地勢、經濟因素外,栽培模式是限制機械化程度提高的主要因素,在近幾年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且在未來仍將繼續(xù)增加的情況下,提高桃園的機械化程度,減少勞動力支出必將是大勢所趨,在此背景下,桃園的栽培模式也將面臨重大變革。

      3 關于我國桃栽培模式發(fā)展變革的建議

      (1)在各桃主產區(qū)開展系統(tǒng)的栽培模式試驗,并進行示范比較,篩選適合不同區(qū)域、不同立地條件的栽培模式。

      (2)在規(guī)?;l(fā)展的新建果園,推薦采用適宜機械化操作的寬行高冠樹形,如中等密度V字形。

      (3)總體上看,北方氣候干燥,降雨量小,桃樹的年生長量相小,為提高早期產量,可采用更高的栽培密度,減少主枝數,而在長江流域及中南地區(qū),桃樹生長量大,應適當降低密度,增加主枝數量。研究表明,適當增加主枝數量可以分散營養(yǎng)分配,削弱每個主枝的生長勢,減少旺長,反之亦然。

      (4)在生產中,很多果農傾向于低冠桃園,認為采摘方便,但從經濟效益上看,樹冠越高,產量也隨之增加,經濟效益自然也越高。低冠限制了桃園產量的提高,也導致果園勞作環(huán)境的惡化,降低了勞動效率,在以后的發(fā)展中,應逐步改造。此外,高冠桃園雖然增加了果實采摘等管理的難度,但通過逐步實現機械化,可以大大降低勞動強度和勞動力支出,是桃園逐漸走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猜你喜歡
      盛果期桃園結果枝
      桃樹不同粗度結果枝的生長結果習性初探
      老伯和桃園
      幼兒100(2023年21期)2023-06-21 02:20:46
      山地盛果期劣質棗樹改接換優(yōu)關鍵技術
      河北果樹(2021年4期)2021-12-02 01:15:06
      桃園建植時品種選擇需要注意的問題
      河北果樹(2020年2期)2020-05-25 06:58:50
      桃樹結果枝組的培養(yǎng)和修剪
      桃園尋夢
      民族音樂(2019年3期)2019-08-14 01:05:18
      結果枝葉片數影響早熟柑桔果實品質
      “室”外桃園
      阿克蘇盛果期紅富士蘋果樹冬季修剪技術
      山西果樹(2018年1期)2018-01-25 20:30:28
      油茶盛果期施肥技術研究
      准格尔旗| 渭南市| 马鞍山市| 茌平县| 澄城县| 大姚县| 东兰县| 体育| 布拖县| 婺源县| 滨州市| 颍上县| 鲜城| 宾川县| 凌源市| 富平县| 天祝| 三明市| 溧阳市| 呼图壁县| 清徐县| 应城市| 信丰县| 日土县| 兴城市| 阳原县| 洮南市| 普定县| 灵石县| 济源市| 乌拉特中旗| 孟津县| 平谷区| 泰顺县| 荣昌县| 大方县| 灵山县| 永和县| 社旗县| 江永县|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