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靜 任媛媛
摘 要:為了使框架柱與轉(zhuǎn)墻壁之間得到有效連接,從而使其抗震整體性得到提升,需要通過采用拉結鋼筋在柱和磚墻之間進行設置。而拉結鋼筋的設置有較高的控制標準,若控制不當則會到建筑的安全性造成直接影響。
關鍵詞:建筑結構;框架墻體;拉筋設置;施工工藝
中圖分類號:TU75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5)27-0158-01
1 植筋技術的主要特點
1.1 靈活性的設計
結合需要在鋼筋混凝土的任何位置,根據(jù)結構受力特征而對植筋的數(shù)量級規(guī)格進行設計。
1.2 與預埋件相比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存在
通常情況下,在需要將鋼筋混凝土與其他結構進行連接的位置都應對預埋件進行預留,但難以對預埋件的位置進行準確控制,當功能調(diào)整之后,難以對預埋件的位置得到調(diào)整且具有施工繁雜的缺點。而植筋施工存在一定的靈活性,與預埋件相比,其可靠度大致相同。
1.3 受力均勻
和一般的鉚、焊法相比具有受力均勻的特點,材料不會有集中現(xiàn)象產(chǎn)生,促使植筋有較強的耐疲勞特點。
1.4 具有較大的承載力
有較大的承載力,根據(jù)計算施工的植筋,能夠?qū)⑹芰σ蟮玫綕M足。
1.5 簡單的施工工藝
簡單的施工工藝,能夠?qū)κ┕ぶ芷诘玫接行У目s短,通常在2~3 d甚至更短的時間內(nèi)即可使用。
1.6 運用植筋的方式鉆孔
在框架結構中,運用植筋的方式可以無須在模板上實施預留鋼筋的鉆孔。當實施鉆孔預留鋼筋,則會導致漏漿現(xiàn)象發(fā)生,混凝土表面會有蜂窩麻面存在。植筋位置具有一定的準確靈活性,能夠與施工要求得到符合。
2 拉結鋼筋設置的方式
在實際施工中,拉結鋼筋的設置主要運用了兩種方式:預埋式設置和后置式設置。運用一定的預埋式的裝置控制措施則是通過對拉結鋼筋實施一次性預埋,一般情況下都是在柱內(nèi)進行預先的鋼筋預埋,而且當混凝土成型之后再進行拆模,并能夠從柱內(nèi)將拉結鋼筋進行鑿出,而后置式則是當混凝土成型拆模之后,再進行拉結鋼筋進行埋設。
2.1 預埋式設置的運用
由于在施工過程中,預埋拉結的鋼筋綁扎還存在一定的不牢固性,因此在真正實施過程中通過混凝土的振搗,柱子則會有拉結鋼筋位移現(xiàn)象發(fā)生,嚴重情況下甚至造成鋼筋滑落出現(xiàn)。由于拉結鋼筋實施過程中所形成的鋼筋位移或者是砌體皮數(shù)桿的尺寸能產(chǎn)生一定的改變,也直接導致鋼筋的預埋件的位置處于砌體的水平縫內(nèi)。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砌體位置一般都設置在砌體水平灰縫內(nèi),形成拉結鋼筋彎折虛設的下線。
2.2 運用后置式設置
后置拉結鋼筋的運用不僅能夠優(yōu)先的避免混凝土結構后期所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而且由于鉆孔灌注樁的模板損失較為強烈,在施工過程中還應根據(jù)施工過程中建筑墻體的改變以及砌體材料尺寸的大小的實施準確的定位,禁止預埋拉結筋有偏位、漏放、錯縫或著在砌筑時候隨意的對拉結鋼筋進行折彎,也會導致虛設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這也就進一步的對混凝土的結構砌體的拉結作用也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根據(jù)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運用后置式拉結鋼筋能夠?qū)Y鋼筋的設置要求得到滿足。
3 后植式拉結鋼筋的應用
3.1 膨脹螺栓的固定情況
在使用膨脹螺栓在進行固定時候,在施工過程中容易加大的影響,一般情況下都會與成孔的大小、插入的深度以及螺母的緊固等,還要依據(jù)自身的情況來進行有效的調(diào)控與阿全性能的調(diào)控,其次螺栓的螺桿還應該根據(jù)施工現(xiàn)狀要求來需要與拉筋相互連接,螺桿的長度不足等一般都會與拉筋的焊接的長度或者是運用點焊也無法達到設計的要求。
3.2 拉結鋼筋和柱筋焊接的固定
運用該種方法實施有效的固定,首先還應鑿除框架結構中混凝土的保護層,然后再進行有效的焊接,一方面也是由于人為的原因才導致的柱筋漏筋的不足出現(xiàn),而另一方面在焊接的過程中會導致柱筋燒傷的現(xiàn)象發(fā)生,也會對結構的安全性能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不僅要保證焊接的操作質(zhì)量控制,不僅要與設計的要求相符,還要對相關的規(guī)范造成一定的違反。
3.3 膠結材料對后植拉結鋼筋的固定
現(xiàn)階段,運用化學方式對拉筋進行粘結的方法主要包括兩種:一是高性能交接材料植筋技術,有較高的成本。二是運用水泥環(huán)氧樹脂膠結劑,對拉結鋼筋實施粘結固定。
4 建筑墻體結構拉結筋的施工工藝
在框架結構中,還不要墻體的拉結筋的不同效果,一般要求建筑工程質(zhì)量的實施有著密切的作用。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施工方式較多,而且對于以往的所采用的鋼筋預埋或預埋鐵設置后實施焊接的方式。
4.1 運用組合鋼模板進行使用
在建筑工地中運用存在的邊角鋼筋級扁鐵作為預埋鐵,在支模前通過對預埋鐵實施焊接校正之后,在其表面對樹脂膠實施同樣大小的粘貼,與保護層厚度相比,應采用厚度超過10~20 mm的半硬質(zhì)或軟質(zhì)海綿,然后再通過支模校正對混凝土實施澆筑管理,再加上由于海綿存在著較大的伸縮性,因此也能與模板實施緊貼,而且當拆完模板之后,海綿還應該向混凝土的表面伸出,還能夠清晰可見,并且通過手拉托之后,并能夠通過簡單清理的方式來實施拉結筋焊接操作。
4.2 運用定型木?;蛑衲z模進行使用
對于已經(jīng)制定好的預埋后實施打設,并結合抗震的圖集以及施工質(zhì)量的驗收規(guī)范對拉結筋的間距進行相應的規(guī)定性控制措施,并在模板上對預埋鐵實施反釘。通過支模校正來實施混凝土澆筑工程,而且當模板拆除完成之后,還要結合工程施工質(zhì)量控制中的實施措施對預埋件準確的找出,并能夠通過簡單清理工作實施拉結筋的焊接工作。
結合房屋建筑的實際施工情況進行分析,上述兩種方法的運用既有工藝簡單,又存在一定的經(jīng)濟性。
5 運用后植拉結筋的建議
為了使工程質(zhì)量得到保障,在實際采用后植法拉結鋼筋時也有一定的問題存在,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實施。①普通的膨脹的螺栓還要對拉結鋼筋來進行有效的固定,而且由于其安全性能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難以對施工質(zhì)量過程中的施工質(zhì)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作用,不宜在工程中進行使用。當拉結鋼筋和柱筋實施焊接固定時,由于會對結構造成破壞,因此對期質(zhì)量很難得到保障,所以應禁止使用。③在施工過程中一般通過化學粘接的作用對后植拉結鋼筋的方式也是目前最為廣泛植筋方法,但是在埋設的過程中還應根據(jù)孔的深度以及埋設后的清渣來確定,而且為了能夠在施工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控制工程質(zhì)量,還應結合不同的化學粘結材料、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控制等來確定鋼筋的插入深度以及對拉結鋼筋的拉拔力實施一系列的要求控制。
6 結 語
綜上所述,在框架結構墻體拉結筋設置中應嚴格按照施工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運用和工程實際相符的方式進行操作,促使建筑工程的整體質(zhì)量得到控制,從而提升了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要求。
參考文獻:
[1] 周建人.多層框架墻體拉結鋼筋設置方式的比較及施工措施[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6).
[2] 劉俊先.對框架墻體拉結筋設置以及施工方法的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