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章
關(guān)于高克恭
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其先西域人,后籍大同(今山西大同),家居燕京(今北京)。德佑元年(1275),在京師貢補(bǔ)工部令史。大德八年(1304)改刑部侍郎,擢尚書,秩滿后,寓武林(今浙江杭州),不求仕宦,從事于繪畫。擅長山水,兼工畫墨竹,情趣不減文同,嘗寫竹自題日,子昂寫竹,神而不似,仲賓寫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兩此君也。其自負(fù)如此。其山水初學(xué)“二米”,后用董巨法,造詣頗精,然不輕于著筆,遇酒興發(fā),或好友前,則取縑楮,研墨揮毫,乘快為之,淋漓盡致,不可端倪,為時第一。與同時的畫家趙雍,極推重之。元代畫家柳貫說初用“二米”法寫林巒煙雨,晚更出入董北苑,故為一代奇作。明董其昌謂房山雖學(xué)米氏父子,乃迄宗吾家北苑,而降格為墨戲者。清惲壽平云米家畫法至房山而始備。從存世的畫跡云橫秀嶺、秋山暮靄等圖來看,克恭確乎不僅不局限于米氏,而是遠(yuǎn)宗北苑,取法自然,能不囿于陳法。其雄渾高華之處,米氏亦難企及,故雖繼承,實則更有發(fā)展,自具家數(shù)。據(jù)董其昌說,世間傳米畫,有些是屬于被挖去了題款高氏的作品,因而高克恭的作品也就罕存于世了。其作品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的一幅墨竹坡石圖,是高克恭的一件真跡作品。廣東省博物館在1970年發(fā)現(xiàn)高氏一件云山煙樹圖卷,此卷曾經(jīng)書畫鑒定家認(rèn)為是明代初期的作品,但也有人認(rèn)為是高氏的真跡,原因是該卷可能是一分成二,前半段失掉或裁為二件,前半段或會有高氏題識,而此段的款識字跡潦草顯然為后人所添,但卷尾的李衙題字看不出是偽作,今特把它提供出來,以備鑒考。
明人署窮款者
明代有幾位畫家只落自己的名,從來不見其他題識,主要有林良小仙、平山、四明呂紀(jì)、四明王諤等。
楊景曾品書
在對書家的品評上,清代楊景曾撰有廿四品,別具一格,它們是神韻、古雅、瀟灑、雄肆、名貴、擺脫、道煉、峭拔、精嚴(yán)、松秀、渾洽、淡逸、工細(xì)、變化、流利、頓挫、飛舞、超邁、瘦硬、圓厚、奇險、停勻、寬博、嫵媚。
查士標(biāo)的署款
“海陽四家”之一的查士標(biāo)(另三家為漸江、汪之瑞、孫逸)字二瞻,號梅壑,安徽休寧人。他的署款中“士”字,到了晚年一般都寫成“七”字,方是真跡。
板橋不點苔
鄭板橋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jìn)士,可謂“三朝元老”。他的畫有很多人做假。最突出的是,在板橋家做木匠活的一個人叫譚云龍,人稱“譚木匠”,也常偽作其畫。不過,一般板橋畫石不點苔,可譚木匠畫石多點苔。
“左沖”
明代萬歷開始至清代順治年間的尺牘中,在結(jié)尾空白處常見“左沖”二字。這原是寫“左終”的,因為寫“終”不吉利,用諧音“沖”代替。
上款斷代
在書畫中通過上款的稱呼就可知道它的年代,如明末至康熙時代就常常稱“××社長”、“××詞長”、“××社盟”、“××道長”等。
錢選署款習(xí)慣
元代花鳥畫家錢選,他的傳世作品幾乎都有自己的題跋,落款又特別具體(如籍貫、姓氏、名、號等),這在以前的畫家中是很少見的。
林良的署款
廣東南海林良是明代較早期的花鳥畫家,與當(dāng)時的呂紀(jì)齊名。他的署款都是兩個字“林良”,用印大多為朱文方印“以善圖書”。其中,署款之“林”字,左邊的“木”字較短,右邊的“木”字較細(xì)長,而最后一捺多是用點。
林良的兒子林郊,字子達(dá)。據(jù)說他畫的花鳥能繼承父業(yè),可惜至今未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傳世,連假的都很少見。
明以前的嶺南畫家
嶺南從唐至清代,按汪兆鏞編著的《嶺南畫徵略》一書記載,共約四百余人。
唐代二人,一為張詢,字正言,南海人,擅畫山水:一為徽和尚,亦為南海人,擅畫龍。
宋代—人,為南宋的葛長庚,后改名白玉蟾,原籍福建,出生于海南島的瓊州,擅畫梅花,揚州八家的金農(nóng)受其影響尤深,亦兼擅人物。
元代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有記載的畫家,這還是個謎。
其他畫家則都是明清時代的了。
順德“二蘇”
順德“二蘇是指廣東的蘇六朋和蘇仁山。
蘇六朋,字枕琴,號怎道人,別署羅浮道人,19世紀(jì)初葉廣東順德人。他在幼年時曾拜廣州大佛寺主持德堃和尚為師,后在廣州石亭巷創(chuàng)辦一座畫室,名為‘石亭池館”,以賣畫自給。他的畫藝取法宋元,擅長畫人物、山水。繪畫題材也極為廣泛,有仙人佛道、人物山水、民間風(fēng)俗、文人事跡、諷刺畫等,其中以白描寒士、市井人物和一些諷刺性的作品最為人所樂道,這是他的獨創(chuàng)的風(fēng)格。他的畫筆法飄逸,技巧高超,欲細(xì)則細(xì),欲粗則粗,運用自如,并能精研前人畫法,尤對唐寅、陳洪綬畫法用功最深。故其早年較工細(xì)嚴(yán)謹(jǐn)之作,多不離唐、陳二家面目:其后期寫意蒼勁之作,則類似黃慎、上官周。所作山水,筆墨清雋,氣韻蔥郁,意境樸茂,丘壑淵邃。此外,亦善以指頭作畫,多運用于人物題材方面。其家室余菱,子蘇騰蛟,孫蘇逢圣亦均能繪事,承其家學(xué)。
蘇長春,字仁山,別署靜甫、夤珊、七祖、棲霞等,自號菩提再生身尊者魜潺,廣東順德杏壇人,工畫人物、山水,兼擅花卉。其畫不師古法,不泥古人,能自辟蹊徑。對于用筆、構(gòu)圖、意境皆有新意,筆法多用干筆焦墨,表現(xiàn)盡用線條和白描法,很類似古代木刻,有一種蒼勁古橫的氣韻。這是他由石刻造像所變化出來的一種獨標(biāo)的新格調(diào),純?nèi)巫匀欢挥X其板滯的獨特的畫風(fēng)。生前不得志,為人癲怪,曾被其父——畫家蘇引壽以不孝罪系于獄中。生于嘉慶十八年(1813),卒年則不詳,但從其傳世的作品看,最晚的為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作品,可知他大致卒在此年或此年以后。
仇英署名多為代筆
明代“吳門四家”之一的仇英(實父)是位擅長臨摹古人繪畫的高手,但他卻不善于書法。據(jù)說他的署名作品,皆是文氏昆仲(文嘉、文彭)代書??瑫钫叨酁槲募翁鏁`書款者多為文彭替書。
清人題款風(fēng)氣
清代繪畫中如“四王”等畫家題字多是“仿××人”,這種風(fēng)氣沿襲到晚期,唯獨石濤的作品很少見到這種題法。
王鐸書法
明末清初的書法家王鐸,字覺斯,河南孟津人,以往對他的書法無人在家里懸掛,因為他是“貳臣”(明清兩朝均做官).所以為人所輕視。后來日本有一收藏家專門搜集他的作品,因此名聲大振。
嶺南“二居”
清代同治、光緒時期,廣東花鳥畫有新的風(fēng)貌出現(xiàn),其中尤以“二居”即居巢、居廉為代表。
居巢,字梅生,號梅巢,番禺隔山鄉(xiāng)人,生于嘉慶十六年(1811).卒于同治四年(1865).享年五十四歲,工詩書,擅畫花卉。曾在廣西充任按察使張敬修的幕客。張敬修是廣東東莞人,后又結(jié)識了廣西環(huán)碧園主人李秉綬,在他家經(jīng)其介紹認(rèn)識了江蘇的孟覲乙、宋光寶二位畫家(宋、孟二家都是畫花鳥的名家),遂師其法,以后又學(xué)習(xí)宋元人的骨法和神韻,深得惲南田飄逸妙趣。他的畫法有一種疏朗淡雅的情趣。
宋光寶是江蘇吳縣人,他的畫法以工筆見長,重視寫生,受惲南田的畫法影響。
孟覲乙是江蘇常州人,著重寫意,不大重視色澤,筆法近新羅山人。
居廉乃居巢之從弟,字士剛,號古泉,別署隔山樵子,晚年自號隔山老人、羅浮散人,生于道光八年(1828),卒于光緒三年(1904年)。
明院體畫家
明代院體派花鳥畫家有許多是畫技很高的,如吳偉、張路、李在、林良、呂紀(jì)、王諤等,他們在作品中多是只寫名字不題詩,后世有人將他們的名字裁掉,冒充宋元人畫。
趙之謙別號“悲童”
清末時期有位大書畫篆刻家趙之謙,他有個別號日“悲盒”,意思是悲慘的住處,因為他在三十四歲時家中失火,家破人亡。如見到他的作品種有鈐“悲盒”印者,必是三十四歲以后的作品。
“天地人”書家
清乾隆皇帝曾封三位書法家為“天地人”,他們分別是:張照(得天),進(jìn)士:曹秀先(地山),進(jìn)士:王杰(偉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