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南瓜是葫蘆科南瓜屬中葉片具有白斑、果柄五棱形的栽培種。南瓜品種繁多,日本南瓜是其中之一。日本南瓜以其優(yōu)質(zhì)、早熟、抗性強、產(chǎn)量高和經(jīng)濟效益明顯而被農(nóng)民廣泛栽培;以其味甜、品質(zhì)好、香糯可口,深受人們的喜愛。近年來,南瓜新品種桔紅、東升的栽培面積越來越大,給農(nóng)民帶來了很好的收益。這些品種不僅栽培效益好,有的地方還用這些品種做嫁接砧木,進行栽培試驗。
1 特征特性
南瓜根系發(fā)達,吸肥能力強。莖蔓呈5棱形。葉掌狀5裂缺刻淺,葉脈分枝處有明顯白斑,被剛毛,卷須有3~4個分叉。分枝力強?;▎涡?,雌雄異花同株,黃色,雌花萼簡短,萼片常呈掌狀,雄花萼筒下多緊縊,花冠多翻卷呈鐘狀,花梗5棱。瓜蒂近果處擴大成喇叭狀。果實扁圓球形,果皮桔紅,外觀極鮮艷。果實大小均勻整齊,平均果重1.2千克左右,成熟果呈桔紅色,多蠟粉。果肉厚,橙色,肉質(zhì)粘,味極美。
新品種桔紅、東升南瓜生長發(fā)育過程分四個時期:①發(fā)芽期。種子萌動到子葉展平,第1片真葉顯露,約10天。發(fā)芽適溫25~28℃。②幼苗期。第1片真葉顯露到第5片真葉展開,歷時約30天。主側(cè)根生長迅速,每日可增加4~5厘米。真葉陸續(xù)展開,莖節(jié)開始伸長。③抽蔓期。第5片真葉展開至第1雌花開放,為10~15天。莖的生長速度加快,雄花陸續(xù)開放,為生長盛期。④結(jié)果期。第1雌花開放至果實成熟,莖葉生長與開花結(jié)果同時進行,為60~70天?;ǚ郯l(fā)芽溫度8~10℃,適溫為10~13℃,此期根系增長速度逐漸降低,果實各種組織結(jié)構(gòu)分化形成。同化產(chǎn)物向果實輸送,果實生長適溫25~27℃。南瓜生長速度快,葉面積大,蒸騰強度高。
2 栽培要點
2.1 品種選擇
選擇桔紅、東升等桔紅皮品種。
2.2 栽培方式
南瓜要在地溫15℃以上,氣溫10℃以上,才適宜定植,故采取地膜覆蓋結(jié)合小環(huán)棚栽培。定植時選擇無風晴天進行,盡量不使傷根,促使定植后早活棵。過分早播和早定植,反而會影響南瓜正常生長。
2.3 播種、定植
南瓜播種期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采取催芽后直播于直徑12厘米的塑料缽內(nèi),要求缽內(nèi)育苗土有充足的腐熟有機肥,并有很好的通氣性和保水性。種子在溫水中浸種4小時,然后放置26~30℃處催芽。當胚根伸出種皮2~3毫米時,選晴天播種。播種前塑料缽內(nèi)育苗土澆足底水,直播后放在25~28℃的育苗床內(nèi)。
南瓜容易徒長,發(fā)芽后要適當控制水分,空氣濕度也應該控制得低一些。白天讓幼苗充分接受陽光,夜溫逐漸降低到10~12℃,防止幼苗徒長,促使雌花的分化。苗齡掌握在30~35天,當真葉4~5片時即可定植。定植前要進行煉苗。
2.4 采取2.7米畦寬,深溝高畦,株距80厘米,單株定植。每畝定植350~400株。日本習慣定植于畦面中間,蔓向兩邊生長。而我國習慣定植于畦的一側(cè),離溝50厘米處。
南瓜肥料過多容易徒長,影響產(chǎn)量和質(zhì)量。所以施肥應根據(jù)土地的肥力適當加減。日本南瓜對土地的適應性非常廣,吸肥能力和抗旱能力都很強,基本上沒有連作障害。但為了改善根系周圍的土壤結(jié)構(gòu),適當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促使果實的肥大和保持后期的正常生長勢的需要。
2.5 田間管理:定植后,當植株有5片真葉時摘心,促使3根子蔓整齊生長。著果以下的孫蔓全部摘除。整枝一定要掌握適時。
南瓜定植后35~40天開花,第1果一般8節(jié)著果,長勢較弱的10節(jié)著果。沒有蜜蜂時要依靠人工授粉,確保坐果。授粉要在上午8~9時進行。
2.6 病蟲害防治:南瓜病蟲害發(fā)生比較少,主要的病害是疫病,葉、莖果均可受害。莖基部皮層軟化腐爛,整枝萎蔫青枯。果受害后,呈暗綠色凹陷軟腐,表面長出稀疏的霉,病菌隨著病殘株在土中越冬,生長期隨濺起的雨水及地面流水傳播。高溫高濕,多雨或暴雨后流行。
防治方法:輪作、高畦,采取地膜覆蓋栽培。生長期間做好防澇、排水、拔除病株等田間管理工作。也可用瑞毒霉、乙磷鋁、百菌清或代森鋅等防治。同時,也要做好蚜蟲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