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萍
我對農(nóng)村是又愛又怕,愛農(nóng)村田野的美麗,愛農(nóng)村人的淳樸,但又怕農(nóng)村生活的艱辛,怕農(nóng)村人的蠻纏。由此,我認為農(nóng)村的干部是不簡單的,尤其是婦女干部。
前不久,我認識了一位村婦女干部,叫黃水英,今年47歲,江西鉛山縣永平鎮(zhèn)排上村婦女主任兼計生專干,縣人大代表。
第一眼,就徹底顛覆了我腦子里固有的電視劇里農(nóng)村女干部風風火火的形象。此刻,她就坐在我旁邊,安靜得就像田邊地頭的一株樹,一棵草。
人說“鉛山的女子不用揀”,說的是鉛山女子個個清秀甜美。黃水英還是符合這種審美的,只是臉上的皮膚似乎經(jīng)歷了風霜,有點粗糙;她的眼睛不大,雙眼皮。凝眸細察,這雙眼平靜,單純,眉宇一眨間隱隱有一絲憂慮。外表的寧靜給人以美,內(nèi)心的寧靜給人以慧。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子呢?
黃水英在2005年當上了鉛山縣永平鎮(zhèn)排上村的婦女主任,管五個自然村的計劃生育、民事調(diào)解、村公路養(yǎng)護、清潔管理等工作。這之前,黃水英是個代課老師。農(nóng)村老師雖然也辛苦,但老師還是受村民尊敬的。婦女干部表面是個官,風光。但在農(nóng)村,落后的封建思想還是有存在的土壤。一個女同志,要和男人一起工作,風里來雨里去,特別是還要做山民的計劃生育工作,傳統(tǒng)的中國人懷孕、流產(chǎn)都是不太齒口的事,要將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落實到村民,對那些超生戶不啻于是挖人祖墳、絕人后的事。一時間,黃水英感受到和當老師時巨大的反差。
黃水英難過,委屈,流淚,但她有著鉛山女子的執(zhí)著。五個自然村,分布在不同的方向,最近的村也要半個小時。即使進村不干活,轉(zhuǎn)完五個村,要頂著星星出發(fā),披著星星回家。那時的路,是帶著泥土的山路。
排上村2700多人,530多戶,某某家人口結構,某某家生了一胎還是二胎,某某結扎、上環(huán)、流產(chǎn)等情況,就是靠著黃水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就是靠黃水英一家一戶串門得來的。
黃水英隨身帶著一個包,包里沒有女人的化妝品,卻有三樣東西必不可少:筆記本、孕檢試紙、新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保險單。孕檢試紙、新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保險單是為方便鄉(xiāng)村群眾而隨身帶的。翻開黃色略有破舊的筆記本,我看到了一頁頁填得滿滿的《流出人口登記》《期內(nèi)四術情況》登記表,某某村,某某夫婦,生男孩或女孩數(shù),最大孩子出生日期和最小孩子出生日期,孩子性別,節(jié)育手術名稱,手術時間,一應在冊,藥具發(fā)放登記,享受獎勵扶助優(yōu)惠對象名單……可以說哪村哪戶的生育情況及節(jié)育措施,在黃水英的筆記本上是一目了然。
在黃水英的筆記本里我還看到了一組數(shù)據(jù):某某時間,水泥若干,水管若干,人丁若干,并已畫了橫線,黃水英笑笑解釋說:這是前幾天,村里的自來水管凍裂了,我先墊錢叫人來維修的記錄,這樣的事和解決鄰里糾紛的事多呢。
讀黃水英的眼睛,能讀出慈悲,讀出堅韌,讀出鉛山女子風采。外表寧靜,因安靜而給人靜穆之美,因無爭給人祥和之美;內(nèi)心寧靜,因淡泊而不受誘惑,因凝神而思遠,因鎮(zhèn)定而從容,故智慧常在。
前幾年,江家村有對夫妻,已生育了兩胎,都是女孩,按規(guī)定要結扎。通過做工作,該女子答應第二天隨黃水英去醫(yī)院。但第二天這對夫妻卻去了車站,要外出打工逃避計劃生育。黃水英趕到車站,女子的親戚把黃水英圍在中間,女子的丈夫下車就要打人,而那名女子更是拉起黃水英的手就咬。黃水英把心酸放心里,擦下眼淚以身邊的事例、生男生女都一樣進行勸說,從經(jīng)濟角度分析,苦口婆心地做工作,這對夫妻終于冷靜下來,到醫(yī)院做了結扎手術。
黃水英大部分時間都在走村串戶,某某回來了,某某家孩子要結婚了,某某已懷孕了。黃水英聽在耳里,記在心上。
姚家灣的鄭燕華又懷孕4個月了,按政策她屬于計劃外懷孕,黃水英做通了她家的工作要求她引產(chǎn)。事先給她到村里開了證明,計生辦打介紹信,計生委轉(zhuǎn)介紹信。一大早黃水英帶著她坐了半個多小時汽車到了縣醫(yī)院,黃水英帶她做B超、抽血化驗、尿樣檢查、身高體重等等全面地檢查。在醫(yī)院的四層樓上黃水英跑上跑下,忙得團團轉(zhuǎn),吃飯時面對快餐盒里的飯菜,雖然饑腸轆轆,卻沒力氣吃飯,喝了一瓶礦泉水才緩過氣來。一直忙到晚上鄭燕華丈夫來醫(yī)院她才回家。
2011年,排上村林祖敬五歲的孩子在上海郊區(qū)的一個農(nóng)場溺水身亡,巨大的悲痛壓垮了林祖敬夫婦,他們將自己鎖在家里,默默地舔自己的傷口,不與人交流。
黃水英為林祖敬夫婦流淚:生活起了波折,人生再沒有風帆,那將是怎樣的黑暗的人生??!一次又一次,黃水英“咚咚”的敲門聲,換回的是無邊的靜默;一份又一份短信的呼喚,換回的還是無邊的靜默。了解到林祖敬的妻子是浙江戶口,無法在鉛山辦理生育證,黃水英請縣計生委主動和浙江方面聯(lián)系協(xié)調(diào),在最短的時間給林祖敬辦好了再生一胎的生育證。黃水英和鎮(zhèn)計生的同志多次到村里啟動幫扶工作,為林祖敬落實大棚蔬菜種植土地,向上級部門申請幫扶資金,緩解他的資金問題。一年后林祖敬家門前的鞭炮格外響——一個小生命誕生了,林祖敬的大棚也立起來了,大棚里一壟一壟的蔬菜郁郁蔥蔥,充滿生機。
黃水英是村里的名人,個個都認識她,走在排上村的鄉(xiāng)道上,田里勞作的,房前晾曬干菜的,屋里看電視的,婦孺老叟,看到黃水英,都會親切地和她打招呼,熱情地招呼她到家里吃飯。
采訪結束了,窗外已是繁星點點,黃水英,她多么像一顆不知名的星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