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葉
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發(fā)展最主要的兩大環(huán)境,家長和教師分別是這兩大環(huán)境中的施教者。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與家長本來就應該是一種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實踐還表明,現(xiàn)在有不少幼兒家長不僅有較高的文化層次和閱歷,而且具有較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因此,家長和教師應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互相信任、共同提高,這是實現(xiàn)家園共育的基礎。
一、家園共育的內涵
家園共育是指幼兒園和家庭雙方積極主動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都把自己當作促進兒童發(fā)展的主體,并形成一種合力,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p>
二、家園共育的重要性
1.幼兒園與家庭的教育優(yōu)勢互補,有利于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偉大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jīng)說過:“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0世紀70年代,美國就提出了“家庭開端計劃”,該方案是在家庭中為兒童及其家長服務的,也就是說家長既是方案的實施者,又是方案實施的對象。
2.家園共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需要。在幼兒期,幼兒生存、生活的地方,就是對幼兒的成長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地方,也就是教育幼兒的地方。家庭、幼兒園、社區(qū)都會對幼兒的成長產(chǎn)生影響,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幼兒園教育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幼兒教育,幼兒園只是幼兒教育的一種較為普遍的專門的教育機構,除此之外,對于幼兒來說,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機構,因此家庭和幼兒園應建立一種合作、和諧、互補的關系,對幼兒的成長起到同步、同育、同構的作用,共同促進兒童的發(fā)展。
三、家園共育的有效途徑
1.家長要轉變以往舊觀念,配合老師的工作。(1)有些家長對幼兒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認識,認為將孩子送到學校就覺得他終于清閑了,出了什么事情就是老師的責任了,跟自己沒有關系了。對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不聞不問,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處于什么樣的發(fā)展水平,孩子需要什么。(2)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上存在著重知識技能(只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與智力發(fā)展),忽視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3)絕大部分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嬌縱,過度保護,樣樣事情包辦代替等等,個個都是“小皇帝”、“小公主”?,F(xiàn)在上大班了,多數(shù)孩子已經(jīng)會自己穿鞋子、穿衣服了;可還有部分孩子,到現(xiàn)在還是個生活上的低能兒。有些孩子還將家里的一些壞習慣帶進幼兒園,兩手一伸等著老師來幫忙,兩嘴一張等著老師來喂,這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對孩子能力的發(fā)展十分不利。
2.家園共育需要教師尊重、理解家長。教師要做好家長工作,使家園合力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尊重與理解是前提,家園合作要以教師對家長的尊重與理解為起點。平等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心理學表明,家長合作的態(tài)度取決于合作是否滿足了他們再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當幼兒園在滿足了家長的合理要求時,家長合作的愿望和熱情就會更高,也更為積極主動;相反,當家長有某種合理的要求而幼兒園沒有加以注意,或者家長被一些自身的問題所困擾時,家長就不會熱心于家園合作。因此,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角色意識,既要明確自己在家園合作中的任務,又要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意識,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更要尊重家長的權利和義務,取得家長的信任,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主動參與精神,與家長建立連好的同伴關系,雙方為幼兒的健康成長齊心合力。
3.組織家長參加幼兒園豐富多彩的活動。(1)組織主題教育活動。在 “六一”兒童節(jié)、“元旦”等重大節(jié)日,我們都組織家園共慶活動?!叭恕眿D女節(jié),組織孩子們給媽媽一首歌,一個故事,一張賀卡等,表達孩子們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傲弧眱和?jié)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讓家長一起來慶祝,觀看孩子們自己精彩的演出,家長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時代,一同沉浸在節(jié)日的快樂中。 參加“元旦”文藝晚會,孩子和家長一同在游戲中邁進了嶄新的一年。通過一系列活動,促進了孩子和孩子、孩子與家長、家長與老師的交流,為每位幼兒都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深受家長的歡迎。在主題教育活動中,家長已成了幼兒園親密的合作伙伴,他們經(jīng)常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慶?;顒雍妥呦蜃匀?、走向社會的一些教育活動。這些請進來、走出去的活動使幼兒體驗到了在學習中與家長及其他幼兒的家庭一起活動的快樂,給家長與幼兒都創(chuàng)設了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機會,有效地促進了幼兒人格的發(fā)展,陶冶幼兒的情操。(2)家長一日觀摩活動。如在秋冬季時,家長普遍要求幼兒外出時帶帽子、穿大衣。對教師的解釋置之不理。在一日觀摩活動中,家長觀察幼兒進行戶外活動,做完幼兒體操后,幼兒又開始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有的拍球,有的踢球,有的跳繩,有的滾輪胎……在深秋季節(jié)氣候已是非常寒冷,家長在一邊凍的發(fā)抖,而孩子卻玩的興高采烈。教師不失時機的邀請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一個小時下來,大家都感到全身熱乎乎的,而且精神煥發(fā),都說自己年輕了好幾歲……活動結束后,教師不用再多做解釋,家長們都明白了幼兒園為什么不提倡幼兒戶外活動時穿大衣的規(guī)定的原因。
四、家園共育促進了幼兒的健康發(fā)展
幼兒從不同的家庭進入幼兒園,面對新的生活環(huán)境,在心理上會面對一些困惑。對于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來說,在家庭中凡事以他們?yōu)橹行?,而在集體中他們卻必須考慮別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見,獨生子女的普遍,使越來越多的幼兒缺少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他們在人際關系中無所適從,良好的環(huán)境少不了幼兒園、家庭和社區(qū)共同組成,形成合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學前教育系統(tǒng)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
總之,幼兒園及教師要平等的面對家長,真誠的傾聽家長的建議和意見,在方向一致、內容協(xié)調、方法手段互補的家園活動中,始終處在一個統(tǒng)一的教育過程中,從而大大減少了成長中的負面影響。同時,家長參與教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幼兒教師比例過大帶來的壓力,增加了教育機會。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