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炒栗子
與君初相識
那日常山腳下春光旖旎,繁花似錦。他們初次相遇時,桃花映上她的面,這般暖,這般艷。彼時的王潤貞還是待字閨中的小姐,她憧憬著吟風(fēng)誦月、舉案齊眉的美滿愛情。
雖然父親早逝,母親再嫁沈家,但王潤貞卻有個美好的童年。沈家家境殷實,繼父膝下無子,便將王潤貞當作親生女兒呵護疼愛。潤貞到了及笄之年,出落得燦若水仙,貌美兼有才氣,提親的人絡(luò)繹不絕。
女兒的終身大事馬虎不得,父母從提親者中千挑萬選,最后選得兩位:一個是劉漢老,一個是徐苕郎。徐苕郎家境清貧,但頗有才情;劉漢老家底厚實,也算見多識廣。父母難下決定,還是潤貞最后說以才情定奪。于是沈家在常山腳下設(shè)宴,請兩人赴宴參賽。
潤貞躲在不遠處的亭子里遠遠看著。沈父將準備好的題目拿出,請徐、劉兩人展紙濡毫。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徐苕郎便恭敬地交上詩稿,反觀劉漢老,面前還是白紙一張。
眾人皆對徐苕郎的詩連連稱贊,劉漢老自知無望負氣離開。此時遠遠觀望的潤貞不禁笑出了聲,原來那個就是自己即將托付終身的人。沈、徐兩家約定等徐苕郎鄉(xiāng)試過后,再替他們完婚。閨中的潤貞精心準備著嫁妝,沉浸在無邊的甜蜜中。
一次,徐苕郎前來沈家探望。兩人相見后,竟都像做錯事的孩子般手足無措。原來,這對未婚小夫妻雖然訂過婚,卻拘于禮法從未謀面。此時,徐苕郎初次見到嬌若春花的未婚妻,只覺心中藏著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忽然徐苕郎塞給潤貞一張灑金紅箋,詩箋上空無一字,但在潤貞眼里卻像有千言萬語。
潤貞用飽蘸著詩情愛意的筆尖,一筆一畫在那張紅箋上寫下對他的相思與深情:茜色霞箋照面勻,王郎何事太多情;風(fēng)流不是無佳句,兩字相思寫不成。
以后的日子里,一張張詩箋滿載著愛意,從二人手中來來回回,最終織成一張情網(wǎng),將這一對璧人籠罩其中。
無奈生變故
潤貞送走了前去鄉(xiāng)試的徐苕郎后,每時每刻都在盼望著憧憬著。他們的一生還那樣長,還有那么多瑣碎而美妙的事情等著他們一同經(jīng)歷。
徐苕郎落榜的消息傳來時,潤貞心中不免有幾分失落。但她并不看重功名,她的愿望很小,只要兩人能相守一生就夠了。
可有時命運很冷酷,世間有情人也并非都能終成眷屬。
明朝乃是八股取士。八股文很刻板,徐苕郎的才情被這陳腐僵硬的形式所禁錮,最終名落孫山。十年寒窗,一朝落第,徐苕郎免不了向一同趕考的人發(fā)牢騷,議論了幾句八股文的不是,這便是禍事的開端。
回到常山后,官府便以“反對圣學(xué),污蔑科考”的罪名逮捕了徐苕郎。而告密者正是一同趕考的劉漢老。
劉漢老自認一表人才,沒想到當初擇婿時竟輸給了徐苕郎這窮小子,他自然對徐苕郎懷恨在心。一同回去的路上他聽到了徐苕郎關(guān)于科舉的牢騷,一回鄉(xiāng)就向官府告了密。
這樣的罪名在當時足以要了徐苕郎的性命,多虧沈家用銀子打點,才免了一死,改為流放遼陽。
世事難料,潤貞的夢還未成真便碎了,鳳冠霞帔未及穿上便已褪色。以為洞房花燭就在眼前,誰知卻是良辰美景換作了凄風(fēng)冷雨。
臨行之夜,他為她拭去眼淚。踏上前往遼陽的路,他的背影單薄而凄涼。徐苕郎的話還在潤貞耳邊回響:前路漫漫又無期,還是尋個好人嫁了吧。
可潤貞的心早已屬于苕郎,怎能說忘就忘?她決定等他,哪怕十年二十年。
屋漏偏逢連夜雨,潤貞還未從徐苕郎離去的悲傷中恢復(fù)過來,沈家又遇變故。這年冬天,繼父因病離世。
潤貞和母親被沈家人威逼著離開沈家,只好于集市上開了一間茶鋪,勉強度日。
潤貞明白,哭泣和悲痛沒用,她要堅強地活著,等到與他重逢的那天,穿上嫁衣,再做他的新娘。是愛,也唯有愛,能讓一朵嬌嫩的鮮花在一夜之間變成一株堅毅的翠竹。
眷侶再相遇
古有卓文君當壚賣酒,如今潤貞當市賣茶也不得不笑臉相迎。市井之中難見潤貞這樣氣質(zhì)非凡的美人,常山府中的一個小官吳指揮垂涎潤貞美色已久,于是登門求親,還假意規(guī)勸她:“徐公子怕是回不來了,姑娘年輕貌美,何不跟了我?”
潤貞一口回絕了吳指揮??蓞侵笓]不肯善罷甘休,三番兩次騷擾,最離譜的一次,竟把花轎抬到了茶鋪門口,強逼潤貞嫁給他。
可他沒料到潤貞的性子如此剛烈,她用匕首抵住自己的頸子,大聲喝道:“我若上了此轎,你也只能得到一具尸體!”吳指揮惱羞成怒,為了泄憤,派人砸了茶鋪。
沒了棲身的茶鋪,潤貞母女流落到了街頭。不幸中的萬幸,繼父的一個舊友恰是驛丞,念在昔日情分,便在驛站安排一間小屋將她們安頓下來。
這晚潤貞輾轉(zhuǎn)難眠,她來到院中,望著北方碧冷的夜空,想起流落他鄉(xiāng)的苕郎,不禁流下酸澀的眼淚。忽聽身旁有人說話,其中一個年輕人的聲音傳入耳里,她的心猛地收縮,僵著身子緩緩走了過去。
“苕郎,是你嗎……”潤貞的聲音顫抖不已。
那人也愣住了,他轉(zhuǎn)過頭來,滾燙的淚水肆意涌出,苦澀的話全都哽在喉嚨。他們緊緊擁抱在一起。
兩人的哭聲驚動了一旁的士卒和屋內(nèi)的母親,眾人默然不語,四周的蟲兒似乎也都噤了聲。萬籟俱寂,仿佛世界都在為他們沉默。
潤貞含淚將這些年的遭遇說給徐苕郎聽,徐苕郎默然了良久,將潤貞擁在懷中。而眾人聽完,心中半是悲嘆,半是感動。這些善良的人們,當夜就在驛站為兩人籌辦了這場遲來的婚禮。
簡陋的新房里沒有紅燭高燒,沒有彩鳳錦帳,沒有合巹美酒。
時過境遷,這場婚禮和潤貞當初的想象已是大相徑庭,什么都變了,又似乎什么都沒變。潤貞明白,徐苕郎亦明白,他們的兩顆真心是不會變的,哪怕歷經(jīng)風(fēng)霜刀劍,哪怕已是滄海桑田。
從此長相守
原以為這份幸福能停留得久一些,誰知命運還是毫不留情。徐苕郎與王潤貞成親的消息傳到了吳指揮的耳中,一個戍邊的罪人竟然娶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美人!
他氣得牙根癢癢,命令手下以“怠慢軍務(wù),玩忽職守”的罪名逮捕徐苕郎,還命人一頓亂棍將他打死在公堂之上。
人生在世,大多時候就像是在苦海中浮沉。可如今,支撐潤貞在這苦海里掙扎的人已不在了。之前很多難熬的日子里,她都想過一死了之。但那時她的苕郎還活著,她心中那簇微弱的希望火苗還在頑強地燃燒著。然而此刻,徐苕郎的死訊卻像一盆冷水,徹底澆滅了這簇火苗。
母親曾問過她,你與徐苕郎不過相識幾個月而已,又何必如此執(zhí)著?
潤貞笑笑,母親不是她,當然不會懂。她愛他是因他給了她最初的悸動,給了她憧憬和希望。她永遠忘不了那個春日,那個溫潤如玉的少年,和他嘴邊淺淺的微笑。
潤貞何嘗不想追隨苕郎而去,但她不能讓丈夫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她一紙訴狀告到縣衙,可吳指揮早與縣令串通一氣,訴狀呈上后便沒了下文。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監(jiān)察御史傅經(jīng)綸巡查到常山,正好住在王潤貞借居的驛站。聽聞他清正廉明,王潤貞便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呈上狀紙。
傅經(jīng)綸隨即展開調(diào)查,他派人找到證人,又在城郊找到了徐苕郎滿是傷痕的尸體。鐵證如山,吳指揮最終伏法,徐苕郎的冤情也得以昭雪。
故人已去,唯留她一人在行將歲末的年華中孤單茍活。王潤貞著手操辦徐苕郎的喪事,此時她忽然覺得自己輕松了許多。
出殯那天,王潤貞的氣色突然好轉(zhuǎn)。她一身縞素,纖塵不染,恰似三月里枝頭上皎潔的梨花,扶著徐苕郎的棺槨,她臉上綻出了久違的笑容。
送葬的隊伍路過一方池塘?xí)r,王潤貞縱身躍下,瞬間沒入水中,再不見蹤影。
生時不能并肩,死后卻得相守。從此悲喜,再無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