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祥
白色糠疹,又名單純糠疹,中醫(yī)稱之為“桃花癬”、“蟲斑”等,與寄生蟲感染有關(guān)。中醫(yī)認(rèn)為本病由風(fēng)熱、蟲積、脾失健運所致。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好發(fā)于兒童和少年,常見于面部,亦可見于頸部、軀干。皮損為圓形或橢圓形斑疹,約1-4厘米大小,淡白或淡紅色,上覆少量糠秕狀鱗屑,可有輕微瘙癢。筆者在臨床上將白色糠疹分為兩種證型予以論治,均獲得了良好的療效。
風(fēng)熱型 ?癥見皮損色淡紅,上覆鱗屑,輕度瘙癢,舌淡紅,苔薄黃,脈滑數(shù)。治宜疏風(fēng)清熱。方用:金銀花、生地各15克,牛蒡子、連翹、當(dāng)歸、荊芥、牡丹皮各10克,蟬蛻6克。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早、中、晚3次服,每日1劑。
脾失健運型 ?癥見面部有淡白斑,撓之起白屑,食欲不振,胃脘不適,舌淡紅,苔薄白,脈濡。治宜健脾和胃,祛濕除蟲。方用:使君子、檳榔,法半夏、白術(shù)、茯苓、黨參、木香各10克,陳皮、炙甘草各6克,砂仁4克。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早、中、晚3次服,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