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茂海
材料作文由“提示文字”和“寫作要求”兩部分組成。“提示文字”重在啟發(fā),旨在拓寬我們的寫作思路,重在“放”?!皩懽饕蟆敝卦诩s束,旨在限定我們的寫作空間,重在“收”。要想將材料作文寫得精彩,我們必須在這“放”和“收”之間精心處置。
審題:緊防陷阱
文章是扣題還是偏題、離題,關鍵在審題。審題時,謹防陷阱。舉例來說,2013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題就有一個陷阱: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注意到了嗎?裝鮮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裝礦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圓瓶子,裝酒的圓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圓之間,各得其妙,古詩云:“方圓雖異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謂“上善若水任方圓”。
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以“方圓”為話題,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確立意,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材料從表達方式上說屬于議論性材料;從意義曲直角度說是比喻性材料;從結構上說,提示文字分為前后兩個部分。材料取譬設喻,表面說的是容器的“方圓”,其實是“人生也是如此”??梢钥闯?,“方圓”所代表的是兩種人生態(tài)度,“方”代表方正法度,“圓”代表靈活處世。以此材料作文,其立意的角度細分起來就有很多:如為人必須方正,處事既要有原則性,又要有靈活性;為人處世該方則方,該圓則圓,端方之士學會靈活,圓滑之人尤須方正;方正為人靈活處事;做人如銅錢內方外則圓,等等。
問題就出在“上善若水任方圓”上。寫作要求是以“方圓”為話題,寫作卻跑到“上善若水”去了。這“上善若水”就是一個陷阱。
立意:多向選擇
作文材料往往是多角度的,審題時要了解每一個角度。我們看看2014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題: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們來到山腳下,這里流水潺潺,鳥語花香,游客問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嗎?有人答沒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腳賞景,有人繼續(xù)爬山,來到山腰,這里古木參天,林靜山幽。問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嗎?有人答沒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連,有人繼續(xù)攀登。來到山頂,只見云海茫茫,群山隱約。
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自選,標題自擬。要求:立意明確,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文題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氛,沒有明確有中心句、關鍵句,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寫作空間。
認真分析材料,可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立意:
角度一:風景。山腳“流水潺潺,鳥語花香”,山腰“古木參天,林靜山幽”,山頂“云海茫茫,群山隱約”。由此可以立意:人生處處有風景,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好;景由心生,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角度二:登山。無論在山腳、山腰,還是在山頂,有人說“好看”有人說“沒啥好看的”。其實,風景是自然的,好不好看是主觀的。由此可以立意: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判斷,要靠自己的眼睛觀察;攀登的目標一旦確定,就要堅持到底,因為絕美的風景在頂峰。
角度三:人生。材料講的是登山,其實是在談人生,命題人的用意也是要談人生。我們將登山與人生比照一下,很容易發(fā)現很多的共同點。由此可以立意:要正確地聽取別人的意見;在過程中收獲美好,在過程中收獲幸福。
角度的把握是一個思維過程,問題的關鍵是,要抓住那種稍縱即逝的感覺。感覺出來了,用關鍵詞記下來,然后選取自己“最想說”和“最有話說”的立意作文。
矩形思維也叫方塊思維。我們把一篇文章分成一個個小方塊,開頭和結尾各一塊,中間幾小塊。文章的變化主要在“中間幾小塊”上。
我們不妨先畫上幾個方塊。然后在每個方塊上寫上關鍵詞,這叫做布局。布局時,要考慮段與段的關系,也就是要分析關鍵詞與關鍵詞之間的關系,然后定盤。只在這樣,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用一篇文章(2012年高考湖北省滿分作文)來做一個說明:
那一抹憂傷的底色
①自古以來,書信都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素有鴻雁傳書之說。在歷史長河里,它不單是一種聯(lián)系方式,更是一種古老的文化,這在文學作品中都有深刻的體現。面對著破碎的山河,想起遠方的家人,杜甫寫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思念之情躍然紙上。岑參在西征的途中寫下“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一封信彌足珍貴,滿紙都是對親人的牽掛。面對君王,諸葛孔明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也感人肺腑,一番忠義之情,令人欽佩!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書信在中國古代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面對這一種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我們是滿心歡喜地接受!
②但是今天,它卻遭受著一種嚴峻的挑戰(zhàn)。
③在二十一世紀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時代,聯(lián)系方式也日趨多樣化。手機聊天,電子郵件,漂流瓶……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無論那個階層的人,都在頻繁地使用。當然這種方式是好的,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對其是抱著一種認可的態(tài)度。而且,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這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④如果讓我選擇,我無法說出那一種方式更好,因為它們都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也許,你認為,郵件省錢,效率高;寫信貴,速度慢。但是,面對著整齊劃一的電腦打印的文字,我們已經有一種視覺上的疲勞。而書信,可以很好地抒發(fā)我們的情感,它給我們的意義早已超出了字面的范疇!
⑤當投身軍營的士兵,每一次收到家里的來信,都會壓在枕下,反反復復地閱讀,也許,你認為這只是一封信,但你可曾想過,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期盼與等候;當留守在家的孤寡老人,他無法使用現代先進的溝通工具,收到遠方子女的來信時,內心是怎樣的一種激動;當身處逆境之時,收到朋友的一封來信,縱然是簡簡單單的關心的話語,也足以讓你感動得淚流滿面。
⑥我們在電視上,也看見過許多貧困山區(qū)的兒童,他們和許多城市的孩子交朋友,都是靠書信來往。就是這小小的書信,讓愛心之路得以延續(xù)。當鏡頭給到那群可愛的孩子,坐在綠油油的草坪上,帶著笑容,認真地閱讀著來信的場景時,我想,在那一刻,他們一定是幸福快樂的!
⑦而如今,這種文明已經漸行漸遠,很難再去尋覓它的蹤跡,但是它并不會退出我們的生活!不管現代文明如何發(fā)達,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它不會消失!在我們的腦海深處,它已是一行不滅的印記!我想說:朋友,當你面對電腦、手機的印刷體,出現審美疲勞時,不妨拿起紙和筆,寫一封信,給親人,給朋友……
文章共七段,分為三大塊。第一塊①②③段,關鍵詞是“接受”,這一塊又可以分成兩小塊,①段“接受”書信,②③段“接受”現代通訊。第二塊④⑤⑥段,關鍵詞是“感動”。第三塊第⑦段,關鍵詞是“希望”。寫作前,塊塊在胸,并備上關鍵詞,寫起文章來就能成竹在胸、揮灑自如了。
我給大家有個“先造句,后作文”的建議。就是說,在審題立意完成之后,造幾個分句(分論點),然后作文。這是矩形思維的比較穩(wěn)妥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