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元
【摘 ? ?要】“手是思維的鏡子,是智慧的創(chuàng)造者?!彼杭埵悄X力活動與手的活動相結合的幼兒手工活動,在撕紙活動的過程中,能滿足幼兒的興趣,還可以使幼兒增強注意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
【關鍵詞】撕紙 ? 思維 ? 視覺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209
“手是思維的鏡子,是智慧的創(chuàng)造者?!彼杭埵悄X力活動與手的活動相結合的幼兒手工活動,在撕紙活動的過程中,能滿足幼兒的興趣,還可以使幼兒增強注意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但是在現(xiàn)今的撕紙教學中,往往體現(xiàn)的是一種灌輸和模仿,教師更多的是重視幼兒撕紙技能的訓練和作品的結果,但忽視了活動中幼兒的情感和興趣的被調動,幼兒思維的發(fā)展更是受到了限制。那么如何規(guī)范教師在撕紙教學活動中的教學行為?幼兒撕紙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有哪些?
一、“拋磚引玉”——創(chuàng)設富有濃厚撕紙藝術氣息的視覺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的撕紙興趣
(一)用創(chuàng)造的思維布置獨特的撕紙環(huán)境
為喚起幼兒探索的欲望,我們還在班級設置了“撕紙區(qū)”,為幼兒提供了各種材料,幼兒可以在這里隨意進行自由撕貼,并把自己的作品貼在撕紙作品展示墻上,讓這一面墻成了幼兒創(chuàng)新的園地。只有幼兒與環(huán)境的有效互動,教育環(huán)境才有其存在的價值。所以在設計撕紙藝術教育環(huán)境時,我們盡可能地增加其童趣性,以真正引起幼兒的共鳴,喚起幼兒參與的愿望,使幼兒對撕紙藝術產(chǎn)生熱愛之情。
(二)借助獨特的周圍環(huán)境制作創(chuàng)意的撕紙作品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說:“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痹谒囆g活動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憑借感性材料進行的,新鮮的生活體驗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幫助幼兒獲取大量的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
1.走進社會。
引導幼兒認識、接觸與他們密切相關的社會活動。觀察各種各樣的建筑物,觀察人們各種各樣的活動。了解一些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同時引導幼兒認識不同職業(yè)人們的勞動及其社會效應,使幼兒對農民、工人、教師以及私人業(yè)主等有感性的了解,從而產(chǎn)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2.走進大自然。
觀察四季的自然景物和變化,如在意愿撕貼《美麗的秋天》活動中,可以帶領幼兒到公園去尋找秋天,公園里黃色的桂花開了,潔白的菊花開了,一片片樹葉從枝頭飄落,一群群大雁排著人字形隊伍往南飛。啟發(fā)幼兒:“這么美麗的秋天我們用漂亮的撕紙來貼出來,好嗎?”通過這樣的觀察引導,讓色彩斑斕的撕紙作品“美麗的秋天”躍然紙上。
3.走進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根植于幼兒的日常生活。如:“植物媽媽的寶寶—— 水果寶寶”,“水是個寶”,“做豆寶寶的爸爸媽媽”等,這些主題貼近幼兒生活,幼兒對此有一定生活經(jīng)驗,水果寶寶、豆寶寶和水都是幼兒愿吃、喝、玩、用、學得東西,幼兒愿意擺弄,操作發(fā)現(xiàn),然后撕出更加形象的東西來,使覺得其樂無窮。
二、“循序漸進”——制定適應幼兒現(xiàn)有撕紙水平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靈感
我們根據(jù)幼兒的特點和撕紙的特點,對所選擇的撕紙內容重新加工設計,同時制定了適應幼兒現(xiàn)有撕紙水平的教學策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
(一)隨心所欲撕圖形,發(fā)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
當幼兒撕出一個圖形時,教師鼓勵幼兒隨心所欲地在形象上撕點個么,各什么地方連接起來,圖形會有什么變化,產(chǎn)生什么結果等。如在撕出的太陽上撕出眼睛、嘴,太陽就有了神情,星星、月亮撕出嘴巴就會表達感情,蝴蝶加上小辮子,就變成“蝴蝶姑娘”。
(二)具體要求撕圖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能力
在幼兒學會撕各種動植物的基本形獎的基礎上,我們還要求幼兒撕得要有變化。如雞有嘴巴有大小或張開閉合的變化,雞頭有公雞、母雞特點的變化,雞的羽毛可以用不同種顏色來撕,在長短的變化上也可由變化等。經(jīng)過這樣具體而生動的引導,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發(fā)展,他們的作品帶有幼兒獨特的情感,反映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想法。
三、“授人以漁”—— 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和運用撕紙的技能,激發(fā)幼兒的主體作用
自主性的撕紙指導方法就是要教給幼兒一些撕紙所必須的本領,如沿線撕、目測撕。再引導他們將所掌握的能力與自己特有的幼兒撕紙方式結合起來靈活運用。剛開始的幾次“目測撕”的活動,我們讓孩子自由地玩,孩子可以隨意地撕出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有時,他們把一張紙撕成三角形的“面包”或長長的“面條”,有時撕出了碎片的“小草”或者“雪花”,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學會了目測撕直線;在進行沿線撕時,我們在幼兒學會了左右手配合撕出圖形后,與添畫或者粘貼活動結合起來,讓孩子在學習時不會感覺枯燥無味。在組織《撕面條》的活動時,先出示小兔以擬人化的口吻說:“我的肚子好餓哦,誰愿意做面條給我吃,我就和他做朋友,和他做游戲?!苯又處熯@樣引導:“拇指、食指尖尖嘴,尖尖嘴兒啄面團,啄出一條、又一條,一條、一條、又一條,一碗面條做好了?!边@樣的描述既形象清楚地交代了活動的內容和方法,又牢牢地吸引了幼兒進行操作活動。
四、“推陳出新”——支持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自我表現(xiàn),激發(fā)幼兒的成就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有效地調動幼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創(chuàng)造性撕紙就是要求教師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幼兒的撕紙興趣,創(chuàng)想興趣,并使兩者相互促進,不斷提高。
(一)制作材料的創(chuàng)新
1.提供不同的紙。
紙有多種多樣的色彩,各種各樣的材質,教師應提供幼兒不同顏色、不同厚薄、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紙,能吸引幼兒注意,引起幼兒興趣,在這樣的條件下,幼兒才會不由自主地對撕紙產(chǎn)生興趣。
2.提供多樣化的輔助材料。
在撕紙區(q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了多樣化的工具和材料,如:油畫棒、彩色筆、棉簽、橡皮泥、以及采集來的各種樹葉和自然材料等,這樣幼兒就能在伸手可用的撕紙區(qū)進行各種嘗試。如可以讓幼兒用油畫棒在撕紙作品上添畫,用橡皮泥捏出各種形象后用撕紙的形式裝飾以及用采集來的樹葉、花瓣進行撕貼畫活動等等。使幼兒的創(chuàng)新潛得到無限的發(fā)展。
(二)撕紙形式的創(chuàng)新
為突破活動形式的單一,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可以進行多種嘗試,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撕紙活動形式,如在語言活動《樹真好》中,讓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說出自己喜歡樹的理由,然后創(chuàng)造性地撕出各種圖案,拼成一幅美麗的畫面,然后再編成有趣的故事,從而將一幅孤立、靜止的畫面變成為動態(tài)的、深受幼兒喜愛的連環(huán)畫故事。這樣一方面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更是充分地讓幼兒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成就感。
(三)撕紙活動的多樣
放飛幼兒雙手,體驗撕紙活動的樂趣,不是讓幼兒隨便亂撕,置之不管,而是采用適當活動的方法來進行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完成作品。因此,在撕紙教學活動中,我們主要采用以下三種引導方法來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撕紙興趣。
1.隨撕隨想法。
先讓幼兒隨意地撕,撕好后看看自己的作品,想想它像什么,再把所撕的作品倒過來或者是橫過去看一看又像什么,再在所像的物品上進行修飾成形。
2.故事串編法。
讓幼兒根據(jù)自己所撕的幾個圖形編一個故事給同伴聽,還可以將自己的作品和同伴的作品結合起來創(chuàng)編故事,從而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
3.變變法。
紙對于幼兒來說也是一種輕巧方便的玩具,當幼兒的撕紙作品完成后,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玩紙的活動,讓幼兒的作品變成一種玩具,讓幼兒創(chuàng)想出多種玩法,使幼兒在玩中感受到撕紙的有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撕紙藝術廣闊的海洋中,幼兒猶如那正在學藝的捕魚者,對待初學的捕魚者,最好的辦法就是“授人以漁”?!笆谌艘詽O”——“漁”的本領用之無窮,“漁”的本領讓幼兒的作品洋溢著純真,跳躍著神奇,蘊涵著創(chuàng)新。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漁”的本領讓手指尖上的智慧之花在幼小的心靈之窗中美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