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芳
摘 要:目前,我國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越來越大,資金作為建設的核心要素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問題。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主體單一,融資渠道狹窄,且資金運作效率較低。我國應積極尋求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有效的管理途徑,找到更有效的著手點擴大資金來源,減少政府負擔。
關鍵詞:交通基礎設施;投資;融資
一、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融資的模式及存在問題分析
我國現在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通過政府的作用來進行投資和融資,基本是由政府或者它所授權的部門來負責,他們會結合交通基礎設施規(guī)劃的實際情況來引入社會主體的投資,這以負債型的模式最為普遍。一般是依托于政府建立的交通股份公司成為主要的主體,然后成立分公司來吸收各類資金,通常包括當地政府的資金和企業(yè)的資金,還有部分來源于銀行的貸款等。政府的投資主要是來源于交通部、省政府及地市縣政府的資金投入,這部分資金主要是地方政府通過交通基礎設施例如公路、地鐵等的盈利收益,對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依賴性較大。現在政府主要是依靠向社會征收費用來回籠資金,并通過收費償還貸款等債務。國內商業(yè)銀行貸款作為資金來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成為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籌措資金最為主要的渠道。而我國銀行的政策較為嚴格,有固定的還款期限,交通設施基本都需要較長的時間完成,資金回籠較慢,所以即使能夠通過貸款申請,還是面臨著還款難題。目前,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融資渠道匱乏,缺乏國外資金的融入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之一,直接關系著百姓的基本生活。我國交通設施建設較為滯后,但近些年政府已積極與國際接軌,所需的投資金額也不斷增加,同時投資風險也隨之增大。所以投資主體必須具有雄厚的財力和風險承受力才能促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順利實施,這就使得地方政府每次需要投資建設交通基礎建設設施時,都需要向省級政府或中央政府申請款項,造成投資主體單一的狀況。在整個項目規(guī)劃實施的過程中,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占據著主導地位,很難從社會和民間籌措到資金。雖然這些年,投融資體制有所轉變,基本是以利潤為導向,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民間資本依然受到了諸多限制,所以政府投資和銀行貸款依然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國內銀行貸款作為資金的另一個重要來源,由于其還款期限的限制,使得其很難發(fā)揮資金投入的有效性。
(二)外來資金不足。我國目前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基本依靠國內的資金流入,沒有一個健全的體制來吸納國外資金。有鑒于此,我國開始轉向吸納國外資金,但是由于缺乏有效機制及較為吸引人的回報性政策,國外資金少之又少,目前只有較大城市的地鐵存在國外貸款或國外資金的投入。
(三)融資成本增加,債務負擔加重
我國政府近些年也在不斷探索其他的融資渠道,但是對于投資額極為巨大,回報又較慢的項目,較少的民間資本敢于參與。所以政府必須犧牲一些利益,吸納社會資金,不論是對于國內的企業(yè)、民間資金,還是對于國外的政府、銀行貸款以及企業(yè)投入,都給與了較為優(yōu)惠的政策,使用豐厚的返利吸引資金必然使得我國政府的融資成本增加,這就相應的減少了建設資金,占用了一部分投入到建設中去的資金,進一步加大了政府負擔。
(四)缺乏有效的資金運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由于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公共基礎設施特別是關系國家命脈的項目都為國有控股,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主要由政府參與后續(xù)運營。現階段,政府籌集到資金后,都是由其主要進行運作和管理,所以即使企業(yè)或其他機構投入了資金,項目建成后項目的使用經營和管理權仍然由政府來掌控,這就使得資金不斷壟斷,這樣造成資金在使用和流動中無法得到有效運營,政府很可能會入不敷出,這樣政府的其他投資項目也會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我國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的新思路
(一)構建多元投資模式
目前投資模式的單一,已經造成了政府負債加重等不良后果,所以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政府應該積極尋求與各種性質的企業(yè)及民間資金的深度合作,形成多渠道投資。由于交通基礎設施屬于公共設施,所以政府在項目投資中必須占有主體地位,處于控股地位。但公共交通設施又有盈利性質,所以政府要建立市場準入機制,降低吸納資本的限制,對于優(yōu)良的企業(yè)或社會資本及外商投資要積極支持,給他們合理的經營與管理權限。積極融合不同的融資渠道,轉變融資方式,形成各類主體共同參與投資的良心健康的競爭環(huán)境。
(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yè)化與市場化運作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每個國家的重點課題,便利的交通設施能夠提高整個國家的運轉速度,關系著國家的經濟情況與大眾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標準,但是很多國家都面臨著缺乏建設資金的難題,由于近些年我國的高速發(fā)展,這一難題在我國極為凸顯。所以必須從根本上尋求突破,利用項目回籠資金。改變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經營壟斷性,不斷推進基礎設施產業(yè)化與市場化進程是非常必要的。不論是國內民間資本或是國外資金投入,利益對于他們來說是第一位的,他們要求高的資本回報率,政府只有構建了有利的產業(yè)化與市場化條件,才能更好的引入民間資本。一方面,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政策,給與國內外銀行與企業(yè)政策上的改變。另一方面,政府應積極尋求轉變政府職能,不斷尋求項目管理的科學手段,鼓勵企業(yè)積極參與進來。實現產業(yè)化與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可以是企業(yè)更好的參與到項目建成后的經營管理中去,促使資本能夠更有效的運作,提高企業(yè)主動運作的水平和回報率,提高投入與產出的比率,解決政府債務負擔重的情況,同時提高資金運營效率。
(三)積極引入外來資金
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資金雄厚的外國政府和外國企業(yè)數量較多,我國應積極尋求與國外的合作方式,制定更為科學有效的資金吸納及運作機制,吸引國外資金,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增加投資主體。一方面,應利用國際峰會或相關活動積極與其他國家進行磋商,就有關項目達成共識與合作。另一方面,應不斷建立科學的合作機制,在以我國政府為主要控股的情況下,許可外國政府及企業(yè)參與項目設施的管理與運營,提高資本運作效率及回報率,減少我國政府債務壓力,提高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效率。(作者單位: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王璞.論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的新思路[J].現代經濟信息.2009(13):1-2.
[2] 趙依萍,交通基礎設施融資探索[D].天津冶金.200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