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周金文歷譜述略(下篇)

      2015-05-30 23:19:29劉桓
      北方論叢 2015年5期
      關(guān)鍵詞:金文

      劉桓

      [摘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以實(shí)證法,重考古書記載的西周總年數(shù)以及相關(guān)問題,并根據(jù)《中國先秦史歷表》對有關(guān)歷日進(jìn)行驗證,確定周武王克商的年代是前1111年。又通過查歷譜結(jié)合金文斷代來考定年代的方法,確定西周各王王年,從而構(gòu)建出一個新的西周金文歷譜。

      [關(guān)鍵詞]西周;金文;歷譜

      [中圖分類號]K221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5)05-0006-08

      [收稿日期]2015-05-12

      武王(前1111—前1105)

      利簋(前1111年)隹甲子朝與《逸周書·世俘解》、《詩·大雅·大明》所述牧野之戰(zhàn)的干支相合。

      天亡簋(前1108年)《逸周書·度邑解》,并參考劉曉東釋讀此銘東土度邑說 。

      周公、成王(前1104—前1098)

      周公攝政七年,《尚書大傳》明言:“七年致政成王”,實(shí)難否定。攝政期間,共出現(xiàn)兩次紀(jì)年變化。一是武王去世后,成王最初接續(xù)武王的紀(jì)年,《逸周書·作雒解》云:“九年夏,葬武王于畢。二年,又作師旅臨衛(wèi)征殷”,《成開解》:“成王九年,大開告用?!边^去??闭呔选熬拍辍备臑椤霸辍?。清華簡《耆夜》:“武王八年,征伐耆,大戡之?!苯页鑫耐跏苊吣耆ナ?,武王沿用文王受命之紀(jì)年而稱“八年”。成王也是如此,武王在克商的第七年去世,成王在周公的輔佐下,成為即位者,因年少未正式登位,故沿襲武王克商的紀(jì)年?!犊鬃蛹艺Z·冠頌》:“天子冠者,武王崩,成王年十三而嗣立。周公居冢宰,攝政以治天下。明年夏六月既葬,冠成王而朝于祖,示有君也?!薄懊髂辍奔闯赏蹙拍?,可與《作雒解》互證。至周公攝政的第三年,成王重新紀(jì)年,故周公七年是成王五年,何尊紀(jì)年可證。王國維對于《洛誥》“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解釋為既克商七年,即成王五年。隨著《清華簡·金縢》問世,知王氏采用《史記》所記武王崩年年代不成立,其說法自然不能相合。楊寬《西周史》說何尊的“惟王五祀”,是成王五年,這是對的;又說:“也即周公攝政五年”,不知實(shí)為“攝政七年”。日本成家徹郎也謂此“隹王五祀”等于《洛誥》的“惟七年”,但考年有誤。

      周公、成王年表

      前1104成王八年, 周公攝政元年。

      前1103成王九年,大開告用。(《逸周書·成開解》)九年夏,葬武王于畢。(《逸周書·作雒解》《孔子家語·冠頌》)周公攝政“二年克殷”。(《尚書大傳》)“二年,又作師旅,臨衛(wèi)征殷。殷大震潰,降辟三叔?!保ā蹲黯媒狻罚?/p>

      前1102成王元年周公攝政“三年踐奄”(《尚書大傳》)《書·多方》:“惟五月丁亥,王來自奄,至于宗周?!薄伴喔鏍栍蟹蕉嗍眶咭蠖嗍浚駹柋甲叱嘉冶O(jiān)五祀?!碧铺m先生引此,謂:“這是包括武王克商后的二年說的,所以是五祀,從成王來說正是三年。”(《金文論集》144頁)按唐說以此為武王克商后第二年去世的證據(jù),其實(shí)似是而非,并不指此。正義引王肅說武王立三監(jiān)后,“惟其始五年之間,殷民未萌畔志,經(jīng)言‘五祀者,是本其未畔時言也。”(據(jù)《今文尚書經(jīng)說考》)

      前1101成王二年周公攝政“四年建侯衛(wèi)”。(同上)

      前1100成王三年周公攝政“五年營成周”。(同上)

      前1099成王四年周公攝政“六年制禮作樂”。(同上)

      前1098成王五年周公攝政“七年致政成王”。(同上)

      大保簋(前1103)王伐錄子咠是武王去世后的次年,即周公攝政二年器。錄子咠,日本白川靜最早指出此人就是殷王子祿父。清華簡《系年》載:“周武王既克殷,乃設(shè)三監(jiān)于殷。武王陟,商邑興反,殺三監(jiān)而立錄子耿?!崩顚W(xué)勤先生聯(lián)系此器內(nèi)涵作了解讀。(《初識清華簡》)

      何簋(前1103)隹八月公殷年張光裕謂指周公平定三監(jiān)之亂時事,是。

      小臣單觶(前1103)王后墮克商,在成師,周公年代同上。

      方鼎(前1102)隹周公于征伐東夷,豐伯、薄姑咸捷《韓非子·說林》:“周公旦攻九夷而商蓋伏?!薄爸芄⒐ド躺w,辛公甲曰:‘不如服眾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蓋服矣?!鄙w就是奄,可知征伐東夷(九夷)在先,商蓋(奄)服在后。

      德鼎(1098)隹三月,王在成周,延武王祼自蒿(鎬)銘文述王在鎬京的祭祀與在成周的祭祀是連續(xù)舉行的,這種情況可與《書·洛誥》對讀。

      何尊(1098)四月丙戌 隹王五祀四月甲戌朔,丙戌十三日。諸家多認(rèn)為是成王時器。董作賓、馬承源、張聞玉都推算《書·召誥》《洛誥》干支在公元前1098年。唐蘭先生認(rèn)為:“此器作于成王親政后五年”。(《金文論集》187頁),蓋屬于推論;《紀(jì)研》列此于公元前1100年(成王五年),均未允。

      □ 卿方鼎(1098)隹四月才成周,丙戌,王在京宗唐蘭《史征》說:“此與前何尊同為在成周京宗,王賞貝,是同時同事?!崩顚W(xué)勤先生說略同。

      成王(前1097—前1068)

      《書序》:“成周既成,遷殷頑民,周公以王命誥,作《多士》。”《書·多士》:“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睔v來注疏多以為是成王七年三月事,也有認(rèn)為是成王元年三月事,均非是。對讀何尊,可判知為成王五年事,何尊敘成王四月在成周的政治活動,《多士》載三月周公先以成王之命告殷頑民,此時殷頑民已經(jīng)遷至新邑洛,而不是動員他們遷往新邑洛。成王五年即周公攝政七年,是年冬周公還政成王,成王在周公還政之后稱元祀,乃是從次年(公元前1097年)算起,猶文王受命次年稱元祀。

      康侯簋(前1097) 陳夢家認(rèn)為,封康叔于衛(wèi)在成王伐武庚之后。(《斷代》11—12頁)《清華簡·系年》:“周成王、周公既遷殷民于洛邑……乃先封衛(wèi)叔封于庚(通“康”)丘,以侯殷之余民。衛(wèi)人自庚丘遷于淇衛(wèi)?!痹斂家娎顚W(xué)勤《初識清華簡》(163—166頁)。事在何尊后,故次于此年。

      保卣(前1097或前1071)乙卯,在二月既望二月戊戌朔,乙卯十八日。黃盛璋說“?!奔凑俦]?!兑葜軙ね鯐狻罚骸俺芍苤畷!编嵭ⅲ骸巴醭羌瘸桑髸T侯及四夷也?!保ā段倪x·赭白馬賦》李注引)關(guān)于東國五侯,陳夢家謂即薄姑與四國。五侯應(yīng)指薄姑、商奄、豐伯、東夷等五國。東國五侯殷見周王,肯定是在成王二年之前,最可能是在武王時期。趙光賢《武王克商與西周諸王年代考》認(rèn)為是成王元年器,說:“大祀即《洛誥》之元祀”。彭裕商說:“按諸文獻(xiàn),成王在岐周和成周均舉行過集會……但岐周之會以盟諸侯為主,本銘所記則為四方會王大祭祀,與《王會》類同?!保ā毒C合研究》223頁)保尊和保卣與荊子鼎,李學(xué)勤先生認(rèn)為指《左傳·昭公四年》“成有岐陽之蒐”,是一次盟會。 依李先生說推算,則在前1071年,是年二月亦戊戌朔。

      荊子鼎(前1097或前1071)丁巳、戊午、己未與保卣同時,丁巳在乙卯第三日,參考陳小三、黃錦前說。但陳說是武王時,黃說成王時。武王說非是,銘文先說“荊子”,后說“荊子麗”,“麗”非人名(熊麗),此人應(yīng)是熊繹。保員簋:“保員邐?!?,麗通邐、儷,《周禮·校人》鄭注:“麗,耦也。”《廣雅·釋詁四》:“儷,耦也。”

      叔夨(虞)方鼎(前1095之前)隹十又四月李伯謙、李學(xué)勤先生均指出夨通虞,叔夨即唐叔虞?!蹲髠鳌ふ压辍氛f唐叔是在成王滅唐之后始封?!缎绿茣v志》一行考證:“成王三年,歲在丙午,星在大火,唐叔始封,故《國語》曰:‘晉之始封,歲在大火?!贝似魈剖迳形词芊猓顺赏跞辏ㄇ?095)以前作。

      犅伯卣(前1089)庚寅,在二月生(生,指既生霸)“生”的釋讀用李學(xué)勤先生說。壬午朔,庚寅初九,可合。

      覺公簋(前1070)隹王廿又八祀朱鳳瀚、彭裕商認(rèn)為是成王二十八年器,可從。成王在位年數(shù)有28、30兩說,以30年為是。

      康王(前1067—前1042)

      (《斷代》)墻盤:“ 肅哲康王,遂尹億彊(疆)。”逑盤:“會召康王,方褱不廷?!薄豆疟局駮o(jì)年》曰:“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薄墩摵狻鈮邸罚骸埃ㄕ俟┛低踔畷r尚為太保,出入百有余歲矣。”陳夢家認(rèn)為,康王有35年,從歷日驗證看,仍以在位26年為是。

      王壺蓋(前1061)銘:“王鑄。王七祀?!碧铺m先生定康王七年。

      庚贏卣(前1060)隹十月既望,辰在己丑辰在某日,即朔在某日,參張聞玉說。十月庚寅朔,遲一日,可合。此應(yīng)與商尊(前1059)年代相近。

      商尊(前1059)隹五月辰在丁亥,帝司(后)賞庚贏貝丙戌朔,丁亥初二。

      公易旂仆鼎(前1056)隹八月初吉,辰在丁卯丁卯朔,可合。此年即康王十二年。

      段簋(前1054)十又四祀十又一月丁卯甲寅朔,丁卯為十四日。

      臣辰父癸尊(及卣、盉,前1052)五月既望辛酉丙午朔,辛酉十六日,可合。是年,伯禽卒。

      庚贏鼎(前1050)隹廿又二年四月既望己酉甲午朔,己酉十六日。

      以上商尊、庚贏鼎、庚贏卣三器均為康王時器。有學(xué)者認(rèn)為是穆王時作,恐非是。郭沫若《大系》認(rèn)為卣的字體、鼎的形制與大盂鼎相仿佛,“故以次于康世”。陳夢家注意到兩器的鳥紋,加以論證,“庚贏、效、靜、雍父各組銅器,應(yīng)序列于康王之世,最晚是昭世?!保ā稊啻飞?9—100頁)可參考。

      效卣(前1050年)四月初吉甲午甲午朔,正合。

      宜侯夨簋(前1047)隹四月,辰在丁未丁未朔,可合。《紀(jì)研》列前1042年,建丑。

      二十三祀盂鼎(前1045)銘中“南公”,唐蘭以為指聃季,李學(xué)勤先生糾正為指南宮氏,王恩田在《曾侯與編鐘與周初南公和曾侯世系——清華簡〈良臣〉“南宮夭”辨誤》說“是盂的祖父即南宮括?!?/p>

      二十五祀盂鼎(前1043)隹八月既望,辰在甲申建丑,九月甲申朔即八月,朔日相合。郭沫若釋“廿又五祀”(《大系》),有拓本作“卅又五祀”(《三代》),由于原器已失,判定較難??紤]到與昭、穆兩王的歷日驗證相吻合,本文采用郭老二十五祀說。若采用三十五祀(前1033)說,建丑,九月甲申朔即八月,亦能相合,康王在位則為36年。如此,穆王元年將是前1012年,若用《古本竹書紀(jì)年》“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來驗證,就只能解釋為自周朝始建到穆王百年,驗證不能相合。

      昭王(前1041—前1023)

      《古本竹書紀(jì)年》記載,昭王十六年、十九年,兩次南征。墻盤統(tǒng)說昭王:“廣楚荊,隹寏(奐)南行?!弊鳛橐淮笫?。中方鼎言“南國貫行”,“貫”是為南征貫通道路,應(yīng)包括開路架橋,聯(lián)絡(luò)南方方國,設(shè)王居,實(shí)際上是建立據(jù)點(diǎn),保障給養(yǎng),這是一項十分艱難的工作。當(dāng)歷經(jīng)艱險完成任務(wù)后,大臣受到封賞。關(guān)于昭王時期的青銅器斷代,唐蘭先生曾作專論。昭王南征之器,李學(xué)勤先生及彭裕商均有論列。此處大體循李先生說,年代有所調(diào)整。

      御正爵(前1041)四月既望丁亥,今大保甲戌朔,丁亥十四日,可合。今大保,表明大保已非召公,而是明公,唐蘭先生有說。

      獻(xiàn)簋(1037)九月既望庚寅丙子朔,既望十五日。張懋镕認(rèn)為康王時器,恐未允。

      靜卣(前1030)隹四月初吉丙寅,王在京戊辰朔,遲二日,可合。

      靜簋(前1029)隹六月初吉,王在京,丁卯雩八月初吉庚寅,王……射于大池前后兩干支間應(yīng)有一閏月,張表前1029年八月庚寅朔,合于八月初吉庚寅。六至八月之間的歷譜或應(yīng)是:

      六月壬戌朔,六日丁卯

      閏六月辛卯朔

      七月辛酉朔

      八月庚寅朔六月丁卯非如唐蘭《史征》說是初吉日。

      令簋(前1027)隹王于伐楚伯,在炎,隹九月既死霸丁丑陳夢家設(shè)既死霸為九月初一,《逸周書·世俘》“既死霸”在朔日初一,即其例。(《斷代》59頁)戊寅朔,遲一日,合。

      召尊(前1027)隹九月在炎師,甲午伯懋父賜白馬甲午,陳說在九月十八日,張表在十七日,亦可合。

      甗(前1025、前1024)十二月,王令南宮伐虎方之年前1025年十二月。

      正月既死霸庚申前1024年正月甲午朔,庚申二十七日,可合。

      中方鼎甲(前1025)隹王令南宮伐反虎方之年,王令中先,省南國貫行,埶王居年代同上器。

      靜方鼎(前1025、前1024)十月甲子前1025年建丑,丙寅朔,遲二日。

      八月初吉庚申前1024年八月壬戌朔,遲二日,可合。

      月既望丁丑同年八月十六丁丑,可合。《報告簡本》以為此器十月甲子在周昭王十八年(前978),八月初吉庚申與月既望丁丑在十九年,斷代各差一年,定年不合。

      中方鼎乙(前1024)隹十又三月庚寅,王在寒次前1023年正月己丑朔調(diào)整為本年十三月 ,庚寅初二。

      遣尊(前1024)隹十又三月辛卯,王在斥同上,辛卯初三。

      作冊析尊、方彝、?。ㄇ?023)王在斥,隹王十又九祀,五月戊子五月丁亥朔,戊子二日,合。

      作冊瞏卣(前1023)十又九年,王在斥,王姜王姜,昭王后,唐蘭從吳其昌說。

      穆王(前1022—前983)

      《古本竹書紀(jì)年》:“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卑次耐跏苊谇?122年,至前1022年穆王即位,正好百年,驗證正相吻合?!赌绿熳觽鳌啡嗣懊唷薄熬钡?,對斷代有指示作用。特別是倗伯爯簋、鮮簋等四要素俱全的青銅器,與穆王的年代均相吻合,董作賓斷前1023年為穆王元年,差一年。

      班簋(前1021)八月初吉,甲戌 ,毛伯,毛公,班八月癸酉朔,次日甲戌。毛班,穆王時人。

      寓鼎(前1017)隹一月既死霸丁丑, 京甲寅朔,丁丑廿四日

      作冊卣(前1013)宗周,二月既望乙亥庚申朔,乙亥十六日,可合。

      公大史,四月既生霸庚午己未朔,庚午十二日,可合。

      靜卣(前1009)隹四月初吉丙寅丁卯朔,差一日,可合。

      剌鼎(前1004)隹五月,辰在丁卯 ,禘昭王丙寅朔,丁卯初二,符合初吉。上古重大祭祀活動常擇吉日舉行,本為丁卯朔,此相差一日,可合。唐蘭先生認(rèn)為在穆王初年,前1014、前983五月均乙丑朔,亦有可能。

      長甶盉(前1002)隹三月初吉丁亥,穆王才下淢居,井伯三月丁亥朔,合。郭沫若、彭裕商認(rèn)為恭王初年器,李學(xué)勤先生認(rèn)為作于穆王晚年,后說較合。

      倗伯爯簋(前1000)隹廿又三年初吉戊戌十二月庚子朔,遲戊戌二日,可合。

      李學(xué)勤先生說此為恭王二十三年器,為前900年作。然前900年各月干支,最近的是二月甲午朔,已早戊戌五天。馮時《倗國考》說穆王二十三年器,可從。

      競卣(前998)隹伯屖父以成師即東命戍南夷,正月既生霸辛丑,在坯,伯屖父甲午朔,辛丑初八,可合。“伯屖父”又見縣妃簋等。

      害簋(前995)十月初吉壬申壬申朔,合。 李學(xué)勤先生定穆王時器,是。

      甗﹙前994﹚ 隹六月既死霸丙寅,師雍父、古師戊戌朔,丙寅二十九日,可合。

      尊﹙前994﹚隹十又三月既生霸丁卯, 從師雍父戍于古師之年前993年正月乙丑朔,應(yīng)屬本年的十三月,當(dāng)閏而未閏。丁卯初三與既生霸,有數(shù)日之差。

      鮮簋(前989)隹王卅又四祀,隹五月既望戊午庚子朔,戊午十九日,可合。李學(xué)勤先生以此為穆王標(biāo)準(zhǔn)器,可從。李先生《鮮簋的初步研究》,排比同年的鮮簋、呂方鼎、剌鼎的歷日,說在公元前十世紀(jì)的范圍內(nèi)。依張表,只有前999、前989、前963年三個年份,與三器歷朔相合,但未確定何年。按剌鼎“辰在丁卯”是初一,與鮮簋似非同年。

      師遽方彝(前987)隹正月既生霸丁酉 宰利庚寅朔,丁酉初八,可合。

      大乍大中簋(前987)隹六月初吉丁巳,王在奠丁巳朔,合。

      季姬方尊(前986)隹八月初吉庚辰,宰茀庚辰朔,合。李學(xué)勤先生定穆王時器。

      豆閉簋(前985)唯王二月既生霸,辰在戊寅,師戲大室、井伯戊寅朔,可合。李學(xué)勤先生列于穆王下,可從。

      恭王(前982—前949)

      《國語·周語上》載:“恭王游出涇上,密康公從,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于王……康公不獻(xiàn)。一年,王滅密。”《魯語下》:“周恭王能庇昭穆之闕而為恭。”《帝王世紀(jì)》曰:“周自恭至夷王四世,年紀(jì)不明,是以歷依魯為正?!保〒?jù)《太平御覽》卷八五引)董作賓考穆王在位41年,恭王元年為前982年,仍有道理,故不取《史記》穆王在位55年說,同時參考韓巍等學(xué)者的說法,定恭王在位34年。

      郃簋(前982)隹元年三月丙寅, 康公庚申朔,初七 。陳夢家說康公是密康公,韓巍從之,應(yīng)是。

      簋(前981)隹三月初吉乙卯,咸井叔,隹王二祀甲寅朔,乙卯初二,可合。郭沫若說“當(dāng)屬于孝王”,董作賓列為恭王時器,蔡運(yùn)章也說是恭王初年器,后兩說為是。

      師遽簋蓋(前980)隹王三祀四月既生霸辛酉周 、新宮、師朕戊申朔,辛酉十四,可合。董作賓、李學(xué)勤先生均認(rèn)為恭王三年器,可從。陳說懿王三年器,非是。

      尹姞鼎(前980或前970)隹六月既生霸乙卯前980六月丁未朔,乙卯初九。前970六月己酉朔,乙卯初七。二者均可合。

      七年趞曹鼎(前976)隹七年十月既生霸,周、般宮、井伯

      簋蓋(前974)隹正月乙巳,穆公乙巳朔,合。

      師湯父鼎(前971)隹十又二月初吉丙午,王在周新宮丙午朔,相合。

      走簋(前971)隹王十又二年三月既望庚寅 司馬井伯 、作冊尹丙辰朔,庚寅在下月初五,難合。董作賓說司馬井伯“與恭王組趞曹鼎一之井伯職位相同,當(dāng)是一人。”(296頁)陳夢家列為共王時器,皆是。

      望簋(前970)隹王十又三年六月初吉戊戌,周康宮新宮,宰倗父、史年己酉朔,遲十一日。

      十五年趞曹鼎(前968)五月既生霸壬午,周新宮、射盧戊辰朔,壬午十五日,可合。郭沫若、董作賓諸家列為恭王器,可從。

      史懋壺(前966)隹八月既死霸戊寅,方京、濕宮、伊伯甲寅朔,戊寅廿五日,可合。

      士山盤(前967)隹王十又六年九月即(既)生霸甲申,在周新宮己丑朔,遲甲申五日,不合。李學(xué)勤、朱鳳瀚均謂恭王時器。

      駒尊(前961)隹王十又二月,辰在甲申,師遽甲申朔,“辰在甲申”指朔日初一。

      簋(前959)隹廿又四年九月既望庚寅癸酉朔,十八日,可合。

      廿七年裘衛(wèi)簋(前956)隹廿又七年三月既生霸戊戌南伯、裘衛(wèi)、內(nèi)史己丑朔,戊戌初十,合于既生霸。彭裕商以為此器作于夷王二十七年,其他衛(wèi)盉等三器有可能作于夷王早年(352頁),不合。

      虎簋蓋(前953)隹卅年四月初吉甲戌辛未朔,差三日,可合。

      吳盉(前953)隹卅年四月既生霸壬午辛未朔,壬午十二日,可合。

      懿王(前948—前937)

      懿王,《史記·周本紀(jì)》說是共王子,《漢書·古今人表》謂“穆王子”。懿王始年,諸家多據(jù)《古本竹書紀(jì)年》“懿王元年天再旦”的記載,以日食之年定年。董作賓斷前966年,韓國方善柱認(rèn)為,相當(dāng)于西元前899年四月二十日之環(huán)食,推算前899年是懿王始年;斷代工程計算出前899、前925兩年份,而取前899年為懿王始年。均與此歷譜不相合。

      伯呂父盨(前948)隹王元年六月既眚(生)霸庚戌辛丑朔,庚戌初十,可合。張聞玉謂懿王元年器,李學(xué)勤先生謂孝王元年器,前說是。

      匡卣(前947或946)隹四月初吉甲午,懿王在射盧前947四月丁酉朔,遲三日;前946四月辛卯朔,甲午初四,均可合,似前者更合。

      三年衛(wèi)盉(前946)隹三年三月既生霸壬寅 建丑,辛卯朔,壬寅十二日,可合。

      五祀衛(wèi)鼎(前944)正月初吉庚戌,邦君厲、丼白(邢伯)、 白(伯)邑父、定白(伯)、白(伯)、白(伯)俗父、龏(恭)王建丑,庚戌朔,可合。李學(xué)勤先生《西周中期青銅器的重要標(biāo)尺》指出五祀衛(wèi)鼎為懿王時器,可從。

      卯簋蓋(前944)隹王十又一月既生霸丁亥,榮季、榮伯丙子朔,丁亥十二日,合于既生霸。

      師鼎(前941)隹王八祀正月,辰才丁卯建丑,癸亥朔,早四日。暫從懿王為穆王子說。 唐蘭先生原定恭王器,后改為孝王器,張聞玉從后說,定師鼎為孝王八年(前921)器。今按師曾事穆王,設(shè)其始見于穆王后期(前990年左右),到前921年已達(dá)70年,未免太長。王輝《商周金文》158頁引《銘文選》、王慎行、于豪亮說,定此器恭王時,但年歷不合。

      魯方彝(前941)隹八年十又二月初吉丁亥建丑,戊子朔,差一日可合。朱鳳瀚認(rèn)為昭王八年(前1034)十二月丁亥,未允。

      九祀衛(wèi)鼎(前940)隹九年正月既死霸庚辰丁巳朔,庚辰二十四日,合于既死霸。

      畯簋(前939)隹十年正月初吉甲寅,康公、作冊尹、朕不顯考龔?fù)跞勺铀?,甲寅初三,可合?/p>

      師永盂(前937)十又二年初吉丁卯,益公七月丁卯朔,合。唐蘭先生斷恭王時器,李學(xué)勤先生斷懿王時器,后說是。

      孝王(前936—前918)

      孝王元年,系依據(jù)對師虎簋、曶鼎歷日的推算判定,并參考郭沫若斷曶鼎為孝王時器說。

      師虎簋(前936)隹元年六月既望甲戌,王在杜居,井伯,內(nèi)史吳建丑,辛酉朔,甲戌十四日,可合。董作賓、陳夢家均將此器列在恭王時,斷代工程定懿王元年,均不合。

      曶鼎(前936)王元年六月既望乙亥,井叔月朔同上,乙亥為十五日。

      王四月既生霸,辰在丁酉王國維認(rèn)為,此系同年發(fā)生的事。 郭沫若《大系》說:“次段乃第二年事”。陳夢家認(rèn)為,此器前后兩銘屬于幾年之事,未可一定。(《斷代》58頁)按前937年四月戊戌朔,遲丁酉一日,合于“辰在丁酉”。顯系追溯上年發(fā)生的事。張經(jīng)認(rèn)為,匡就是匡卣(懿王)之匡,定為懿王器;斷代工程將曶鼎定在懿王元年,均不合。

      南季鼎(前936)隹五月既生霸庚午,伯俗父壬戌朔,庚午初九,可合。

      二祀?yún)欠揭蜕w(前935)二月初吉丁亥,宰朏、作冊吳、史戊戊子朔,差一日,可合。斷代工程定懿王二年,韓巍從之,不合。

      牧簋(前930)隹王七年,十又三月既生霸甲寅,師汓父宮、內(nèi)史吳建丑, 次年正月癸丑朔,即此十三月,甲寅初二,起碼早五六日。

      同簋(前929)惟十又二月初吉丁丑,榮伯 丁丑朔,合。徐中舒、馬承源都認(rèn)為厲王時器,彭裕商從之(《綜研》414頁)。韓巍參考李零說,定恭王時,亦可商。

      效卣(前926)隹四月初吉甲午,東宮、效甲午朔,可合。郭沫若說:“東宮當(dāng)即舀鼎之東宮,效即效父,故知二器同時?!?/p>

      夷王(前917—前879)

      白川靜認(rèn)為,夷王在位39年,可從。李學(xué)勤先生最初認(rèn)為,前917年為夷王始年,后來改變看法。彭裕商謂夷王在位33年是可能的。

      蔡簋(前917)隹元年既望,丁亥四月壬申朔,六月辛未朔,八月和十月庚午朔均可能。

      師詢簋(917)隹元年二月既望庚寅癸酉朔,庚寅十八日,可合。 陳夢家定厲王。李學(xué)勤先生取《逸周書·祭公解》對讀,列此于恭王元年,何景成釋讀銘文“亡承于先王”,改變彭裕商說,認(rèn)為“該語中所說的王位不是直接承自先王的王不是指宣王,而是夷王。”從歷日看后說是。該銘云:“首德不克規(guī),故亡承于先王”,蓋謂上面不守規(guī)矩(指王位父子相傳之制),顯然是說恭王弟辟方即位為孝王,耽誤了懿王太子燮繼承王位為夷王。

      元年師事簋(前917)隹王元年四月既生霸,王在淢居,甲寅建丑,辛丑朔,甲寅十四日,可合。

      王臣簋(前916)二年三月初吉庚寅,益公、內(nèi)史失三月丁酉朔,遲七日。

      散伯車父鼎(甲、丙、?。ㄇ?14)王四年八月初吉丁亥壬午朔,早六日。

      師酉鼎(前914)隹王四祀九月初吉丁亥,師俗建丑,辛巳朔,初七。李先生定孝王四年。

      五年師事簋(前913)隹王五年九月既生霸壬午丙子朔,壬午初七。關(guān)于此器反映的周朝與齊國史事,《竹書紀(jì)年》:“(夷王)三年,王致諸侯,烹齊哀公于鼎?!薄妒酚洝R太公世家》:“哀公時,紀(jì)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是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當(dāng)周夷王之時?!眳⒖祭顚W(xué)勤、王恩田先生的考證。

      宰獸簋(前912)六年二月初吉甲戌,周師錄宮二月甲辰朔,三月甲戌朔,建丑,故三月是二月,可合。李學(xué)勤先生定夷王六年(《堅實(shí)基礎(chǔ)》),可從。

      無簋(前905)十又三年,正月初吉壬寅正月甲午朔,早八日。

      小克鼎(前905)隹王十又三年九月,宗周據(jù)下文克盨推算。

      克盨(前900)隹十又八年十又二月初吉庚寅,周康穆宮,尹氏庚寅朔,正合。

      伊簋(891)隹王廿又七年正月既望丁亥,周康宮穆大室,申季壬申朔,丁亥十六日。

      伯師父盨(前885)隹卅又三年八月,既死,辛卯,王在成周甲子朔,辛卯廿八日,“既死”謂既死霸,可合。

      善夫山鼎(881)隹卅又七年正月初吉庚戌,南宮乎乙巳朔,庚戌初六。

      厲王(前878—前842)

      厲王始年是前878年,非前877年,歷譜可證明,馬承源、張聞玉等主此說,是。厲王紀(jì)年達(dá)37年,曾有學(xué)者懷疑,然晉侯蘇三十三年的紀(jì)年,基本與之相合,足以釋疑。李學(xué)勤先生《莊白器的再考察》對一些夷厲之器斷代甚確。

      師酉簋(前878)隹王元年正月,王在虞劉啟益列為厲王器,李學(xué)勤先生論證詢與酉為父子關(guān)系,亦排在厲世。

      逆鐘(前878)唯王元年三月既生霸庚申,叔氏三月丁巳朔,庚申初四,大致相合。斷代工程排在厲王元年(前877),是年三月辛巳朔,不合。

      叔專父盨(前878)隹王元年,王在成周,六月初吉丁亥乙酉朔,丁亥初三,可合。

      祝遷簋(前877)隹二年正月初吉,周邵宮、丁亥、宣射、毛伯、內(nèi)史正月辛巳朔,丁亥七日。

      王臣簋(前877)二年三月初吉庚寅,益公、內(nèi)史失 三月辛巳朔,庚寅初十。

      師晨鼎(前876)三年三月甲戌,師俗乙亥朔,一日之差,可合。李學(xué)勤先生《師酉鼎歷日說》已謂師俗是厲王初人。

      師俞簋蓋(前876)三年三月初吉甲戌,周師錄宮、司馬共、作冊內(nèi)史乙亥朔,一日之差,可合。

      四年盨(前875)二月既生霸戊戌 ,周師錄宮、司馬共、史失置閏調(diào)整,正月己亥朔為二月,起碼遲六七日。

      諫簋(前874)隹五年三月初吉庚寅,周師錄宮、司馬共、史失癸巳朔,遲三日,可合。 以上司馬共組銅器,劉啟益定為懿王器,不合,李學(xué)勤先生定厲世,是。

      鐘(前874)厲王五年諸家同。

      大簋(前867)十又二年三月既生霸丁亥,天子建丑,四月癸未朔為三月,丁亥初五,大致可合。

      大師虘簋(前866)正月既望甲午,周師量宮、師晨、宰曶丁丑朔,甲午十八日,可合。

      大鼎(前864)十又五年三月既霸丁亥,善夫馭、走馬雁建丑,甲子朔,丁亥應(yīng)是既死霸,廿四日。

      成鐘(前863)十又六年九月丁亥丙戌朔,次日丁亥,可合。李學(xué)勤先生列入?yún)柺狼?62年,九月庚辰朔,丁亥為初八,似不若前863年相合。張聞玉《關(guān)于成鐘》推算九月丁亥朔,或更合歷。此鼎(前862)隹十又七年十又二月既生霸乙卯,周康宮夷宮、司徒毛叔、史寥 己酉朔,乙卯初七,可合。

      伯殲父簋(前855年)惟王九月初吉庚午,王出自成周,南征,伐子、桐、矞庚午朔。

      從盨(前854)王廿又五年七月既□□□□

      鐘,即宗周鐘(前853)南國子唐蘭定厲王器。據(jù)伯殲父簋紀(jì)年知此為厲王二十六年事。,以讀濮為是。濮國在厲王、宣王時很強(qiáng)大,《史記·楚世家》載,周宣王初年熊嚴(yán)之子“叔堪亡,避難于濮?!薄秶Z·鄭語》作“叔熊逃難于濮而蠻?!?/p>

      虘編鐘(前852)隹正月初吉丁亥,己伯丁亥朔,可合。

      應(yīng)侯視工簋蓋(前852)惟正月初吉丁亥丁亥朔,可合。

      攸從鼎(848)卅又一年三月初吉壬辰,善夫克壬辰朔,可合。郭沫若、容庚、董作賓、唐蘭均以為厲王器。郭沫若讀“卅又二年”,陳夢家從之,非是。

      晉侯蘇鐘(前846)唯王卅又三年,正月既生霸戊午辛亥朔,戊午八日

      二月既望癸卯(馬承源謂為“癸巳”之誤)死霸壬寅辛巳朔,癸巳十三日,壬寅二十二日。

      三月方死霸

      六月初吉戊寅己卯朔,遲一日。

      何簋(前844)隹三月初吉庚午,虢仲郭沫若斷為厲世,可從。

      共和(前841—前828)

      元年師簋(前841)隹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伯龢父若曰壬午朔,丁亥初六,有誤差。郭沫若定為共和之器,楊樹達(dá)申論郭說,引廖海廷以古六歷推算,證明是共和元年器(《金文說》255—256頁)廖用殷魯二術(shù)推朔日為辛巳,七日得丁亥。劉啟益《西周金文中的月相與共和宣幽紀(jì)年銅器》,申論楊說。

      宣王(前827—前782)

      史載宣王在位46年。始年還有前825年說(夏含夷說)。當(dāng)時執(zhí)政大臣,主要有召伯虎、毛伯、司徒南仲(邦父)、宰琱生、兮伯吉父、張仲等。

      遷簋(前826)隹二年正月初吉,丁亥,周邵宮,宣射、毛伯己卯朔,丁亥九日。

      元年師兌簋(前827)此器干支難合,蓋宣王初年,承共和告朔之制不講,故歷日紊亂待調(diào)整。

      三年師兌簋(前825)三年二月初吉丁亥,師龢父己卯朔,丁亥初九,有誤差。以上兩器排列參彭林說。

      史頌鼎、簋(前825)隹三年五月丁巳,王在宗周 戊申朔,丁巳初十。李學(xué)勤先生已作如此排列。

      頌鼎(前825)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戊申朔,甲戌二十七日,可合。王國維說乙亥朔,三十日得甲戌,近是。

      不簋蓋(前825)唯九月初吉戊申,伯氏、皇祖公伯乙巳朔,戊申初四,大致可合。陳夢家、李學(xué)勤先生及王輝都定為宣王器,銘文“公伯”是秦莊公祖父,《史記·秦本紀(jì)》、《古本竹書紀(jì)年》載伐戎史事可印證,是。李先生以為在前820年左右,王輝修正為周宣王六年(前822)之前數(shù)年內(nèi)(《秦銅集釋》),近是。

      五年琱生簋(前823)隹五年正月己丑,琱生、寢氏、君氏、召伯虎戊辰朔,己丑二十二日。

      兮甲盤(前823)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丁卯朔,庚寅廿四日??珊?。王國維定宣王器。

      五年琱生尊(前823)隹五年九月初吉,召姜、琱生、君氏、召公甲子朔,即初吉日。

      六年琱生簋(前822)隹六年四月甲子,王在,召伯虎、琱生辛卯朔,三月、五月均為辛酉朔,若建丑,甲子為初四。時琱生尚未為宰,故此器較師簋為早。

      無惠鼎(前822或 前812)隹九月既望甲戌,周廟、司徒南仲前822九月戊午朔,甲戌為十七日,可合。又,前812九月庚申朔,甲戌十五日,羅士琳推算為“宣王十六年己丑之九月十七日?!保ā稊h古》32、44)亦可合。

      師簋(前817)隹十又一年九月初吉丁亥,王在周,宰琱生、尹氏九月己丑朔 ,差二日,可合。

      克鐘(前812)隹十又六年九月初吉庚寅,王在周康剌(厲)宮,士曶唐蘭以為在宣王之世。 己丑朔,先一日,可合。

      駒父盨(前810)唯王十又八年正月,南仲邦父、南淮夷此“南淮夷”,蓋指徐戎?!对姟ご笱拧こN洹罚骸巴趺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脩我戎。”“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率彼淮浦,省此徐土?!?/p>

      吳虎鼎(前810)隹十又八年十又三月既生霸丙戌,王在周康宮夷宮前809年正月丁丑朔,移本年作十三月,丙戌初十。張聞玉說合厲王十八年天象。

      文盨(前805)隹王廿又三年八月,士曶李先生定宣王器。

      四十二年逑鼎(前786)隹卌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周康穆宮,司工□、史淢、尹氏壬戌朔,乙卯十八日,起碼差三四日以上。

      四十三年逑鼎(前785)隹卌又三年六月既生霸丁亥,周康穆宮,司馬壽、史淢、尹氏建丑,七月甲申朔為六月,丁亥初四,起碼有三四日之差。

      幽王(前781—前771)

      多友鼎(宣幽之際)唯十月、嚴(yán)(獫)狁,廣伐京師,告追于王,武公、多友、向父史書記載 ,獫狁(犬戎)危及京師,唯見宣、幽時期。前者,《詩·小雅·六月》說獫狁“侵鎬及方,至于涇陽?!辨€就是京師。參劉雨說。后者,《史記·周本紀(jì)》載:“申侯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遂殺幽王驪山下?!薄多嵤兰摇份d:“犬戎殺幽王于驪山下,并殺桓公?!便懼械奈涔c禹鼎的武公稱謂相同?!妒酚洝ばl(wèi)康叔世家》說武公“四十二年(按即幽王十一年),犬戎殺周幽王,武公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為公?!彼坪跖c此銘相合。銘文中的“向父”應(yīng)是禹,禹鼎、多友鼎表明此人參與軍事。《詩·十月之交》說(幽王時)“楀為師氏”,郭沫若指出叔向父禹即此人。如此亦與典籍記載相一致。徐中舒先生考禹是井氏族人雖是,但說判定不了禹的身份,以此否定叔向父禹是楀,恐存在問題。

      晉姜鼎(幽平之際)

      限于體例及篇幅,本文注釋除十分重要者外,不能一一詳注。但一律承認(rèn)諸家斷代勝義在先,示不敢掠美。以上考述定年,難免有疏漏不當(dāng)之處,還望方家、讀者惠予指正。

      [參 考 文 獻(xiàn)]

      [1]王國維.觀堂集林[C]//王國維全集.上海:上海書店,1987.

      [2]董作賓.西周年歷譜(簡稱董譜)[C]//董作賓先生全集:甲編第一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78.

      [3]董作賓.中國現(xiàn)代學(xué)術(shù)經(jīng)典·董作賓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4]張培瑜.中國先秦史歷表(簡稱張表)[M].濟(jì)南:齊魯書社,1987.

      [5]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簡稱大系)[M].上海:上海書店,1999.

      [6]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征(簡稱史征)[M].北京:中華書局,1986.

      [7]唐蘭.唐蘭先生金文論集(簡稱論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

      [8]楊樹達(dá).積微居金文說(增訂本)[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59.

      [9]張政烺.張政烺文史論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4.

      [10]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簡稱斷代)[M].北京:中華書局,2004.

      [11]上海博物館編寫組.商周青銅器銘文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12]李學(xué)勤.新出青銅器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13]李學(xué)勤.中國古代文明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

      [14]李學(xué)勤.走出疑古時代[M].沈陽:遼寧大學(xué)出版社,1994.

      [15]李學(xué)勤.夏商周年代學(xué)札記[M].沈陽:遼寧大學(xué)出版社,1999.

      [16]李學(xué)勤.文物中的古文明[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8.

      [17]李學(xué)勤.通向文明之路[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

      [18]李學(xué)勤.三代文明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

      [19]李學(xué)勤.初識清華簡[M].上海:中西書局,2013.

      [20]裘錫圭.裘錫圭學(xué)術(shù)文集[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2.

      [21]黃盛璋.歷史地理與考古論叢[M].濟(jì)南:齊魯書社,1982.

      [22]蔡運(yùn)章.甲骨金文與古史新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6.

      [23]王輝.商周金文[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24]張懋镕.古文字與青銅器論集[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2.

      [25]尹盛平.西周微氏家族青銅器群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

      [26]陳夢家.西周年代考[C]//西周銅器斷代:上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

      [27]朱鳳瀚,張榮明.西周諸王年代研究[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

      [28]李仲操.西周年代[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29]劉啟益.西周紀(jì)年[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

      [30]彭裕商.西周青銅器年代綜合研究(簡稱綜研)[M].成都:巴蜀書社,2003.

      [31]葉正渤.金文月相紀(jì)時法研究[M].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5.

      [32]張聞玉,饒尚寬,王輝.西周紀(jì)年研究(簡稱紀(jì)研)[M].貴陽:貴州大學(xué)出版社,2010.

      [33]張聞玉.古代天文歷法講座[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8.

      [34]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M].北京:新世紀(jì)圖書出版公司,2000.

      [35]劉國忠.走近清華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6]楊寬.西周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7]白川靜西周史略[M].袁林譯.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

      [38]夏含夷.古史異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9]陳夢家.商殷與夏周的年代問題[J].歷史研究,1955(2).

      [40]唐蘭.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年代問題[J].新建設(shè),1955(3).

      [41]顧頡剛.《逸周書·世俘篇》校注、寫定與評論[J].文史,1963(2)

      [42]趙光賢.武王克商與周初年代的再探索[J].人文雜志,1987(2).

      [43]趙光賢.說《逸周書·世俘》篇并擬武王伐紂日程表[J].歷史研究,1986(6).

      [44]鄭光.關(guān)于中國古史的年代學(xué)問題[C]//中國先秦史學(xué)會、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夏文化研究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6.

      [45]成家徹郎.中國上古史的絕對年代[J].文博,1998(5).

      [46]徐中舒.禹鼎的年代及其相關(guān)問題[J].考古學(xué)報,1959(3).

      [47]李學(xué)勤.論倗伯爯簋的歷日[C]//文物中的古文明.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8.

      [48]李學(xué)勤.莊白器的再考察[C]//文物中的古文明.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8.

      [49]李學(xué)勤.西周中期青銅器的重要標(biāo)尺——周原莊白、強(qiáng)家兩處青銅器窖藏的綜合研究[J].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79(1).

      [50]李伯謙.叔夨方鼎銘文考釋[J].文物,2001(8).

      [51]劉曉東.天亡簋與武王東土作邑[J].考古與文物,1987(1).

      [52]朱鳳瀚.公簋與唐伯侯于晉[J].考古,2007(3).

      [53]朱鳳翰.關(guān)于西周金文歷日的新資料[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4(6).

      [54]尹弘兵.地理學(xué)與考古學(xué)視野下的昭王南征[J].歷史研究,2015(1).

      [55]馮時.晉諸侯穌鐘與西周歷法[J].考古學(xué)報,1997(4).

      [56]韓巍.□簋年代及相關(guān)問題[C]//朱鳳瀚.新出金文與西周歷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57]韓巍.簡論作冊吳盉及相關(guān)銅器的年代[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7).

      [58]何景成.論師詢簋的史實(shí)和年代[J].南方文物,2008(4)

      [59]周曉陸,穆曉軍.吳虎鼎銘略考——兼討論可能為西周宣王時的銅器[N].中國文物報,1998-05-13(3).

      [60]王紅亮.清華簡《系年》中周平王東遷的相關(guān)年代考[J].史學(xué)史研究,2012(4).

      (作者系北京職業(yè)科技學(xué)院教授)

      [責(zé)任編輯 洪 軍]

      猜你喜歡
      金文
      西周金文所見“小學(xué)”史料三題
      甲骨金文所見族考論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Special Focus(2019年5期)2019-06-12 02:35:54
      西周金文車器“鞎”補(bǔ)釋*——兼論《詩經(jīng)》“鞹鞃”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rèn)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jù)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西周金文所見周天子對諸侯臣屬的聘問之禮
      語法填空專練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萊國出土異地商周金文通釋繹論
      東方考古(2016年0期)2016-07-31 17:45:44
      福州市| 普兰店市| 黄冈市| 陆川县| 阜平县| 甘肃省| 通州市| 台州市| 凤翔县| 抚远县| 长沙市| 临沧市| 孟村| 蓝田县| 印江| 龙泉市| 保康县| 花莲市| 富裕县| 绍兴市| 萍乡市| 红原县| 惠水县| 高陵县| 化州市| 阳东县| 巩留县| 临漳县| 襄垣县| 景东| 巴青县| 普格县| 中山市| 南皮县| 疏附县| 太保市| 夏河县| 合阳县| 卢湾区| 读书|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