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葉
1982年,16歲的楊遠見做了一個艱難卻堅決的決定:放棄學業(yè),把讀書的機會讓給家中的三個弟妹,自己走出家鄉(xiāng),打工養(yǎng)家。那時的他,或許心中便已經有了一個遠大的夢想。
白手起家的30年
談到年少時離家打拼的歲月,楊遠見有些唏噓,他說:“那時爸媽是不同意我輟學的。”在楊遠見的家鄉(xiāng),長子有著撐起整個家庭的重要責任,父母堅持認為他必須讀書才能出入頭地。但楊遠見心中卻有著不一樣的想法:“家里四兄妹,我是大哥,更應該有擔當,無論如何我都應該讓弟弟妹妹們有學上?!北е@樣的想法,楊遠見不顧父母反對,只身來到成都開始了打工生涯。
最初,既無技術又沒有工作經驗的他只能干最累最苦的體力活兒,“曾經有一次在火車東站卸貨時,扛水泥包硬是磨掉了肩上的一層皮”。楊遠見在日復一日的辛苦工作中深刻意識到,只有掌握真才實學才能謀求更大的發(fā)展,于是他不斷學習,“那些年在昏暗的工棚里打著電筒看書是常事”,楊遠見笑著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后楊遠見如愿成為了一名技術工人,并從技術崗位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走向了管理崗位,成為項目經理。此后他不斷積累管理經驗,豐富閱歷,在2001年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企業(yè)——四川遠艦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如今,經過十余年的發(fā)展,公司已成長為四川遠艦建設集團,不但在業(yè)界享有盛名,還在近年走上了多元化發(fā)展的道路?!拔业娜松洑v了3個重要的十年”,楊遠見如此總結,“第一個十年是走出家鄉(xiāng),辛苦打拼,苦練技術的十年;第二個十年是成長為職業(yè)經理人,積累管理經驗的十年;第三個十年是獨闖天下,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十年。”這30年,就是楊遠見白手起家的歷程。
責任和擔當
在楊遠見看來,“企業(yè)越強大,承擔的社會責任越重”。作為一名企業(yè)管理者,他肩上挑著的是整個企業(yè)以及背后無數家庭的重量。他的辦公室里一直擺放著一封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書信,上面寫著三條他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企業(yè)品牌;對員工負責,幫助員工成長,讓他們過上富裕的生活;為了家人、朋友和愛自己的所有人愛惜自己的生命,無私奉獻。楊遠見認為,團隊是企業(yè)最大的財富,因為每一位員工都曾與企業(yè)共擔風雨。員工家里有困難,他會第一時間出現,給他們以幫助。他用自己的方式關心著每一位員工,在無形中增強了企業(yè)的凝聚力。
“社會責任”是楊遠見在接受采訪時反復提到的一個關鍵詞,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和感染員工,通過企業(yè)的努力影響社會,讓企業(yè)在成長的同時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傳遞正能量”?!?·12”汶川大地震、“4·20”蘆山地震等災害發(fā)生后,楊遠見在帶領團隊積極籌集愛心捐款的同時不忘發(fā)揮企業(yè)專長,帶領骨干員工前往受災地區(qū),義務為受災群眾搭建活動板房。除此之外,他還曾為罹患白血病的少女舉行愛心募捐,出資贊助體育活動,楊遠見說:“人生很短暫,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人,通過努力讓短暫的人生實現更大的價值。”
傳承理念接受挑戰(zhàn)
“對企業(yè)來說,要傳承的絕不只是財富,還有理念”,這是楊遠見的觀點。從一無所有的打工仔到優(yōu)秀企業(yè)的一把手,他在奮斗的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驗,與他一起打拼的團隊也逐漸成熟起來。
“如今我們正面臨轉型的重要關頭,來自市場的考驗非常嚴峻。在這樣的重要時期,我們更需要重視制度和體系的建設,將公司的理念傳承下去,才能更好地接受挑戰(zhàn)?!睏钸h見十分重視第二代管理團隊的建設,希望在傳承理念的同時不斷升華企業(yè)的精神文化內核,同步提升企業(yè)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Q&,A
Q=《成都女報》A=楊遠見
Q:在最苦最累的時候有沒有后悔過自己的選擇?
A:沒有。因為那時的我是沒有回頭路的,我只有多干點活兒才能減輕父母的負擔,供弟弟妹妹上學,所以必須堅持下去。
Q:你覺得自己現在實現了《我有一個夢想》中的承諾嗎?
A:我只能說還在這條路上繼續(xù)努力著。完成一個階段性的目標很簡單,但要實現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是不容易的,我還在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