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勇軍
那天,我正在辦公室忙碌,叮鈴鈴,桌上的電話響了。
是廣東一家保健品公司的,得知是我后,對方說自己有一筆廣告業(yè)務要交給我做,商談后,他很快就將前期的20萬元預付款打了過來。
主動找我們做廣告,這真是天上掉餡餅。當時由于種種原因,公司正處于非常困難階段,這20萬元真是雪中送炭,解決了公司的大難題。
對方說之所以主動找我,是因為受好友李強的引薦,稱贊我公司是一家講誠信有水準的公司,而且我為人不錯,所以敢將錢提早打過來。李強是誰,我一時還真想不起來,經(jīng)辦公室員工提醒,才知道他曾是公司的一員。
與李強通電話,他在電話里笑了。他說老大,還記得當初的情形嗎,因為工作上的事,我沒少挨你訓,設計的作品也總得不到客戶滿意,沒辦法,只得離開。我從同事那里了解到,在我走后,你并沒有將我作為“靶子”對同事進行各種“示范”教育,要求員工努力工作,否則明天努力找工作。同事問起我時,你也只是說我是由于家庭原因需要暫時離開公司一段時間。我好感動,不可否認我能力確實要差點,前期別的公司總是將我作為反面教材教育員工,還有的故意在我身后潑污水,你與他們很不同,而且挨你訓也確實是我沒做好。你這人我還是挺敬佩的,所以總想還你一個人情,總算等到了今天。
說實話,當時李強是為何離開公司,我倒真是不記得了。因為公司競爭激烈,來來往往人員非常之多,有的是高升了要走,有的受不了壓力無奈走開,更多的則是在公司的“末位淘汰制下”不得不主動離開。對于這些人,不管何種原因,我都以其家庭原因作為離開的借口。因為我想,每個人總是會有差異的,每個人的能力也總是會有差異的,生理上的缺陷是隱私,能力上的不行也是隱私。別人走后將其“傷口”剖開示眾,此種行為是極端不道德的。
國外一些企業(yè)要求善待離職者,將他們變成自己的朋友、伙伴和商業(yè)聯(lián)盟,此觀點深受國內(nèi)許多企業(yè)所推崇??烧f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難,對待離職者,惱羞成怒者有之,威脅利誘者有之,克扣工錢者有之,更多的是選擇對其人身攻擊,當眾出丑圖一時口舌之快,事后還時不時拿出來在員工面前批判一番。
雖說我還做不到陪每個離職者吃一頓飯,但我還是努力善待他們,盡量將當月的滿月工資結(jié)算給他。我不是故作高姿態(tài),而是因為我也曾是打工一族,深知求職的艱辛和不便。我更注重他們的隱私權需要,每個人都有自尊需求,他這方面不行不見得那方面不行,他今天不行不見得明天不行。
當面批評別人,背后贊揚別人。在公司,他是你的員工,你可以嚴格要求,他已經(jīng)離開了,就是你的客人,需要善待,包括他的各種隱私,善待的結(jié)果是某個不經(jīng)意間給你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