沵力
談論“70后”“80后”繪畫,我們是在談論一個噴薄的未來!恰如須臾萬象的社會進程及沉浮不息的精神運命,它洶涌、激蕩,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通過與萬物、自我的晤言,“70后”“80后”畫家收獲了蓬勃向上的藝術生命。它昂然挺立在風中,向下恭敬于土地,向外敏感于季節(jié),在根系的滋養(yǎng)及雨露的召喚中開枝散葉,結成一朵朵花的姿態(tài)。
足下深沃的土壤,總有一些情愫讓人念念難忘。是對古典精神的終極關懷,是技近于道的文藝理想,亦是溯自久遠未曾斷絕的筆墨傳承。漫漫征途中他們頻頻回首,投入“母親”的懷抱,他們似赤裸之嬰孩,再沒有塵俗的煩憂,卻滿心初生的喜悅。傳統(tǒng),在深受學院教育潤澤的“70后”“80后”后畫家心中,是一個從未遠去的濃郁情結。泛著溫暖的微波,它靜靜流淌,灌溉著藝術的生命,延續(xù)著血脈的記憶,亦使筆墨在常新常變的同時仍具有著某種清晰可辨的神情。由“70后”“80后”后畫作,我們重逢了身后飄逝的歲月。在皴擦的書寫中,在詠物的寄托中,在氣韻的騰挪中,它鮮活如昨日,映現(xiàn)出一代代繪者永駐的文心。
筆墨師承傳統(tǒng),又何止是對歷史的深情懷想?山川遷化,草木榮枯,縱復有舊時模樣,心事卻早已不同。伴隨著中國思想解放之后多元開放的發(fā)展道路,“70后”“80后”畫家將傳統(tǒng)繪畫精神本質置于現(xiàn)代文化語境進行了嶄新的闡釋和演繹。東方美學的意涵隨時代的脈動向前延伸,使一幅幅畫作散發(fā)出有益于當下的崇古智慧。
根,深埋地下;葉,觸向云端。枝干隨四時舒展,飽含著從天到地、由云至水的欣悅與坎坷??茨羌撅L,終年不息地從海上來,凝成世間的冷暖。你,我,他……無一例外地,皆身處其中。沉浸于廣闊的社會生活,“70后”“80后”畫家遵從自我切膚之感,用密碼般筆墨方程,敘寫出當代中國人真實的精神世界。靈敏的觸角,探及古今中外諸多領域。他們熱切地吸納,虛心地探求,使傳統(tǒng)、時尚、民族等創(chuàng)作元素在時空坐標中交融互滲,古典與當代、東方與西方亦在毫無隔閡的文化對接中得到了新的契合。在跨語言、跨邊界的探索中,“70后”“80后”畫家不斷尋求個性化的水墨語匯和視覺圖式。獨特的身世境遇、詩化的創(chuàng)作情態(tài)、微觀的敘述視角和多元的審美意趣使他們的筆墨創(chuàng)作在漸入當代語境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無邊無際般奔騁的疆域。
“或許,他們缺乏一些宏大的東西,缺乏一些歷史感和一些普遍性,缺乏一些針對存在所承擔的道義精神,但這些都構不成致命的缺陷。因為自由是他們今天最寶貴的財富,在此基礎上,很多東西是有可能得到補充和提高的?!保ɡ钚∩剑?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3/09/19/qkimagesslysslys201504slys20150402-5-l.jpg"/>
如今,一些數(shù)量可觀的“70后”“80后”畫家已經(jīng)以各自獨特的筆墨創(chuàng)作對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和生存腹地進行了深刻挖掘。個人化的豐滿想象、強烈的文化擔當和筆墨創(chuàng)作的嚴肅態(tài)度,都使得他們的勞作熠熠生輝。他們,胸懷萬古情性;他們,坐擁崢嶸當代;他們,更屬于無盡未來!“能夠繼續(xù)發(fā)展的藝術同樣具有其時代之根,然而,它不但是后者的回聲和鏡子,而且還具有催人醒悟和預示未來的力量,能夠在很長的時間里,具有深刻的活動能力。”(康定斯基)無疑,“70后”“80后”的他們,最終會站在歷史年輪的某個重要位置,實現(xiàn)獨一無二的自我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