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郁
二○○八年,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感言里,言及中國的老舍,以為他與莎士比亞一樣偉大,是“替那些無權(quán)說話的人說話”的人。如果他活在世上,也許會同意這個看法。究其一生,也確是這樣的人物。
他最初的寫作,因為寂寞,一個人在英國倫敦東方學院,回憶自己的故土,不是感傷的觸摸,而多笑話式的表達,不正經(jīng)的書寫,內(nèi)容卻有點沉重。那些文本,都老實得很,有著胡同的聲音、色彩,還有天上的飄動的揚塵,指示著無數(shù)灰色的命運。我覺得他的寫作,無非記錄自己的經(jīng)驗一種,輻射到可憐的市井里。他哀嘆著那樣的生活,卻也留戀屋下的兒語、庭院的老樹、飛動的鴿哨。北京城被遺忘的群落,在其筆下一點點復活了。
老舍早期的作品,滑稽的詞語時常可見,寫人的時候,以善意的調(diào)侃為樂。覺得回憶過去是一種快樂。《老張的哲學》、《二馬》對過去的中國兒女,就有嬉笑描述,許多篇章的夸大的描述有溫潤的感情的透露。他是很有正義感的人,有時候也借著小說諷刺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擔當?shù)氖且环N責任?!囤w子曰》、《貓城記》對于社會的理解,雖然有點朦朧,而真意在焉。到了《四世同堂》、《正紅旗下》,家國、人我、古今,有了多維的表達,精神漸趨闊大。就文學的地域美而言,已達化境。
人們談論老舍,不太深言最初的幾部小說,以為流于滑稽的地方多。《老張的哲學》諷刺北京教育界的混子,批判的意味濃烈,幾乎沒有溫情的地方,一切都被無聊、可笑的場景占據(jù)了。《趙子曰》敘述略見趣味,但諷刺的段落控制得不好,像被夸張的漫畫,我們看出作者的幽怨。到了《二馬》,結(jié)構(gòu)與意韻好了起來,人物也活了。小說寫一對中國父子在英國的故事,透著國民性的審視目光,那種冷靜中的勾畫,讓人忍俊不禁,但最后有悲涼的況味流出,我們只能嘆息。
因為有了宗教的背景,他意識到自己祖國的諸多無趣生活的可憐。發(fā)現(xiàn)了自己生活的空間的可笑,于是就多了反諷的沖動。中國人如何沒有信仰,如何偽善,如何在主奴文化里互相傾軋,都在一個個故事里流露出來?!独蠌埖恼軐W》開篇就寫主人的無特操,什么教都信,但等于無所信;什么職業(yè)都沾一點,兵、學、商的習氣都有,而又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語言。他辦教育,卻又要經(jīng)商,對待青年不好,身上有著諸多惡習;《趙子曰》描寫一群在北京公寓里寄住的青年,在昏暗里無望的故事壓抑里有思想熱流的滾動。這看出作者早期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他對于國家的哀憐里,痛感陣陣,借著灰色的人間抒發(fā)人生的感嘆,憂患之情與魯迅庶幾近之。
老舍對于青年有不同的分類。他看到他們的諸多劣根性,又發(fā)現(xiàn)一絲人性的光亮。以《趙子曰》為例,周少濂是個可笑的詩人;歐陽天風乃玩世的利己主義者;武端專會探聽別人的機密,猥瑣的樣子頗為可笑;莫大年是口無遮攔的人物;趙子曰染有許多世俗的毛病,荒唐度日的時候居多,但也不泯良知;李景純則是有抱負的人,雖然并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他們在軍閥當?shù)?、教育混亂的時候,找不到自己存活的路,造反、清議、鬼混于梨園,攙雜在富人騙子之間,渾渾噩噩地面對世界。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學校不好好讀書,捆了校長,作文罵老師,被學校除名。除了李景純,他們大多喜歡做官、賺錢、談女人,但又沒有應對世界的本事。中國好的傳統(tǒng)比如儒家思想,在他們那里變成邪惡的遺存。京劇本來乃民間藝術(shù),而趙子曰登臺的時候,則變成市民的鬧劇和庸俗之物。這些人在無光無愛的世界里,沒有坦直的路可走。唯有李景純懷揣夢想,去刺殺政客,卻不幸被砍掉了頭顱。小說寫趙子曰這個人,有許多的毛病,一身的舊俗和昏庸的氣息,使其在悲劇的路上顛來顛去。李景純的死,喚回了他的良知,遂有思想的沖動。但未來的選擇如何,也茫然不知,小說就此打住,留下無數(shù)的問題給讀者,我們由此也帶出沒有希望國度的悶損之感。
老舍的作品,系個體生命的一種體味,對于社會的看法既非哪個學派的,也無政黨的痕跡。他以本然的思路,笑對江湖,嘲笑了官員,嘲笑了市民,也嘲笑了自己。他筆下的北京,是灰蒙蒙的、乃鬼蜮般的古都。他寫那里的節(jié)慶、日常生活,都不是溫情下的夢幻的顏色,而是愁風愁雨,死氣沉沉。對于自己的家鄉(xiāng),他愛恨交加,苦樂雜糅。比如寫春節(jié)的民俗,總有不快的影子纏繞在里。富家大院里的存在,則邪惡者居多。茶館、煙館、妓院、商鋪、學校、教堂、梨園都沒有光亮,而是死氣的所在。
有趣的是,小說里有對于婚姻的恐懼。至少在早期作品里,凡涉及愛情、婚姻,則丑陋、病態(tài)者多多,沒有一點的亮色?!抖R》筆下的域外男女之事,幾乎都不快樂,而滑稽可笑卻成了主角。到了《駱駝祥子》、《離婚》、《四世同堂》里,婚戀者多的是苦果,愛意的純真不易得到。在短篇小說里,他涉獵青年男女的感情,苦味濃濃,幾乎找不到亮麗的顏色?!段⑸瘛防锏纳倥緛砩類壑嗄昴凶?,因為朋友出國,久之而墮入青樓式的深淵,美麗的形影被夜色吞沒了?!稜奚防锏难蟛┦炕貒笏敛环D難地找到女友后,卻被女子所棄。主人公后來住進了精神病院。在作者筆下,婚姻仿佛墳墓,要么死亡,要么瘋掉。我們要在那里看到清秀、神圣的美是大難的。他后來看到巴金愛情三部曲,恍入夢中,那個沒有雜質(zhì)的烏托邦,是自愧不如的地方吧。老舍對于病態(tài)的世界帶著反諷的筆觸,人間的青春早早凋零。他在蕓蕓眾生里看到的是無望和無趣的存在。其悲劇觀念,牽扯著一個民族的宿命。
有人把他的作品與魯迅相比,或許有些道理。他對于國民性格的把握,就有逼真的一面。不過,魯迅看國民性問題,有尼采和托爾斯泰式的參照,老舍的路徑則大不相同,英國式的幽默和諷刺,以及老北京的滑稽感漫印在詞章間。他由自己的生命體驗,進入到魯迅式的話語里,說起來頗為有趣?!短煜绿健芬晃膶懙溃?/p>
中國古偉之邦也,以盤古為“起點”,居世界之中心。物則廣有,魚鱉蝦蟹,醬醋油鹽,一應俱全。民亦哲秀,往往出圣人。當今之時,豪俊尤多,咸能率一旅之眾,替天行道,殺人無數(shù),民死而弗怨。及接夷狄,又均善懷柔,陳禮樂,重揖讓,唾面容自干。既干,仰面趨進復請惠唾,敵皆感復,每不敢正式宣戰(zhàn),而時突鳴巨炮焉。夫天道惡爭,我得其旨,行見夷狄之自亡,無勞抵抗。
這個與《新青年》時代的魯迅、陳獨秀諸君的隨感如出一轍,乃西學參照下的一種民族自省無疑。他以嘲笑的口吻寫世間萬物,卻并無高高在上的樣子,因為他的雙腳站在社會最底層的地方,又無士大夫氣、紳士氣。以為士大夫與紳士不會理會底層的世界。他筆下的底層,又非左翼文人的一派正義的樣子,萎縮者、無聊者、墮落者、可愛者都在那里,像但丁筆下的地獄里形形色色的生命,遠離上帝的光澤,大的哀涼里包裹著一切。
陳獨秀、魯迅批判傳統(tǒng)社會,主要仰仗的是西學的參照。老舍對于那些學說知之甚少,所獲者不過是基督教的愛意。他很小就受過洗禮,出國是教會大學的老師推薦,而后來又在教會大學任教多年。慈悲、濟世、利他的思想下,便有了審視故土的沖動。在一篇文章里,他回憶說,小時候得到過宗月大師的幫助,故念念不忘對世間的感恩。被教會接濟過,遂有普度窮人的愛意。我們讀他的書,在最為憂患的地方,依然能夠體味到精神的暖意,那是上帝般的靈光的照耀。他在文字世界里,折射出人間珍貴的溫度。
最著名的小說是《駱駝祥子》,這給他帶來無數(shù)的聲譽。讀此書,看得出作者內(nèi)心的豐富體驗。他借著一個底層青年的不幸命運,看出世間的病象。勞動者沒有幸??裳裕屏嫉南樽涌嗫鄴陙淼囊稽c積蓄,卻不能避免厄運,婚姻被騙,勞動受辱,最后在慘境里掙扎著。他在描述祥子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時,處處不順,道道關(guān)口,幾乎無路可行。那些造成他不幸之人的嘴臉,多是漫畫式的,但又非模式化的點染,而是有著市井的氣息,仿佛是真人的錄像,栩栩如生之間,道出生活本意。
在《駱駝祥子》那里,他的思想是隱含在文字背后的,沒有左翼著作家的布道腔調(diào)。那是一種人道的俯視,打量人間萬物的時候,我們聽出他心音的跳動,痛感是隱隱的,它折磨著讀者,以致無法從惆悵里脫身。北京城最為黑暗的影子,刻出歷史的心酸的一頁。
與京派的文人不同,他不喜歡貴族的筆法,古雅的、故作高貴的精神在他那里是絕跡的。在百姓的苦樂里看人間萬象,而非從既成的概念里去瞭望人間,就有獨特的發(fā)現(xiàn)。在這個意義上說,他是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人物,在他之前的文學長廊里,沒有這類都市里的靈魂,被折磨與被凌辱的人們,構(gòu)成了與魯迅小說人物相對應的另類群像。
因為深味苦難,他知道萬物不能以齊一的方式為之。所以在熱鬧的地方,看出寂寞;于純情的所在,嗅出苦味;他甚至用了殘忍的手段,送無數(shù)可憐的人到死亡的路上,灰色之影遍地,無奈的惆悵縷縷,真真是悲劇的神手。他寫的小人物都栩栩如生,提供了無數(shù)人間圖景。一般的文人,看不到普通人的辛酸苦辣,而他獨以慧眼得之?!恶橊勏樽印贰ⅰ对卵纼骸?、《四世同堂》,各種人生的喜怒哀樂,形成一幅幅人間百圖。市井里的嘈雜,城邊的冷寂,墓地的肅殺,伴隨無邊的噩夢。許多小說寫到自殺的念頭,潛意識里對人間有無量的悲哀。說他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不是沒有道理。
我們有時候看他的作品,在壓抑的氣氛里有地獄般的驚恐。他從人間看到了陰間的東西,世俗的光環(huán)背后差不多被絕望占據(jù)了。在意識深處,他本能地感受到存在的無意義,只有寫作,才賦予了一種價值。許多學者發(fā)現(xiàn)了他與意大利作家但丁的關(guān)系,他自己就專門寫過贊佩《神曲》的文章,以為那里有靈魂里的深。在《靈的文學與佛教》里,他主張文學要表現(xiàn)人的心靈世界,不能是對世俗生活簡單的描摹,應當對人的內(nèi)心、對靈魂、對天堂、對地獄有所關(guān)照。但丁的偉大,就是在極端的環(huán)境里發(fā)現(xiàn)人類的隱秘,他那么精確地描繪了人在地獄里的慘狀,又描寫了人如何超越這種苦難,尋找光明,內(nèi)在的偉力是常人不及的。
因為欣賞但丁、狄更斯、康拉德,他找到了進入人的靈魂世界的另一種路口。他失望于中國沒有靈的生活和靈的文學,人們被實用的繩索束縛了。在他眼里中國有道教,但是算不上靈的文學,因為它是根據(jù)老莊的哲學再攙和一些佛教的因素而成,失之于淺是自然的。他說中國的佛教已經(jīng)宣傳了將近兩千年,但未能把靈的生活推動到社會去,送到人民的腦海去,致使中國的社會群魔亂舞,人民的內(nèi)心出現(xiàn)病態(tài),不能不引以為憾。這個觀點跟傳教士對中國的判斷非常接近。明代以來,許多傳教士到中國,寫過一些研究中國人心理的文章。其思路也影響了許多國人。魯迅就是在看了史密斯《支那人的氣質(zhì)》后,對國民性的認識加深。在這個層面說,他與魯迅內(nèi)心相通,不能不說緣自知識背景的相似性。
如果你看他寫北京的風景、人情的文字,在咀嚼其間的味道的時候,從來不忘提示黑暗與邪惡在這里的存在,且指示著悲苦、慘淡的一隅,并無夢一般的幻影。他太冷靜,那些可怕與無聊的存在,不是以控訴的語調(diào)為之,而是以諷刺、幽默的語調(diào)模擬著,嘲笑著,有神哉妙哉的精義。北京在他筆下是立體的,貧民窟、街市、古廟、枯河、野地,構(gòu)成死滅的圖景?!端氖劳谩穼τ诤锏娜松拿枥L,全無明快之色。在無光的屋檐下,我們聽見了將死未死的低語和沖出死亡的青年的聲音。這對于老北京,乃一個不能直言的感知,他的悲觀的意識,墨汁一般流在紙面,黑色寫著黑色的詩句,而渴望的卻是升騰的東邊的曙色。
老舍有兩套筆墨。一是幽默的,不正經(jīng)的文字;一是感傷的,帶著悲楚的詞語?!独蠌埖恼軐W》、《趙子曰》、《二馬》、《牛天賜傳》、《貓城記》屬于前者,《駱駝祥子》、《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算是后者。他在不同的筆法里,傳達的意韻不同,有難以言說的苦楚。在第一種筆墨里,他批判的眼光四射,看到兩足動物的人類可笑可鄙的存在的非合理性。在第二種筆墨中,作者隨著悲劇的主人翁嘆息著命運,背后有淚水的流動。在描述那些不幸的人的時候,又常常加一點獨白,嘆息國民的不爭與不強。中國好的遺存都染上病灶,所有的東西都不再有用。人們?nèi)找鎵櫬渲≈?,竟無一點進化的內(nèi)力。從無聲的古都里看歷史與現(xiàn)實,作者給予讀者的是最為凄苦的東西。
幽默與悲劇,是兩個不可調(diào)和的存在,有時候南轅北轍。但這一切在老舍那里統(tǒng)一起來。他以夸張戲謔的筆寫人的怪誕之舉,結(jié)局卻帶著淚水。世上的作家有此本領(lǐng)者不多。果戈理如此,魯迅如此,老舍亦如此。他在作品中寫了無數(shù)無特操、無愛意的人,卻不幸都是走向黑暗的一族。有學者在其作品發(fā)現(xiàn)作者審美的巧意,太監(jiān)結(jié)婚,兩個男人娶一個女人,丑女子富貴里的寂寞,都是漫畫里見幽思,相聲中得妙悟,我們笑的時候,不禁為之感慨,似乎被什么擊中,體內(nèi)有隱隱的痛楚。他早期的文字夸張的東西很多,以致無法節(jié)制,但后來形態(tài)得體,韻味雜多,文章里透出老到的神采。尤其《茶館》、《正紅旗下》,其境界之闊大,情思之深切,在描述北京的作品里是罕見的。
在許多作品里,靈魂的問題糾纏不已。他以寫實的筆法,傳達著明暗不已的心靈世界?!洞蟊隆穼懮屏嫉睦蠋熢獾綄W生的襲擊,并不抱怨學生,以善對惡,恰是知識人最美的品德?!锻崦珒骸访枋鲆粋€看破紅塵的青年的厄運,暗示著一個道理,一個人只看到人間不幸,逃逸是不行的。溫暖著破碎的生活,或許才有意義?!逗诎桌睢番F(xiàn)出人間的原始性的正義,精神的銳氣回蕩在詞語與故事中,作者尋找著什么,探視著什么,精神就頓時高遠起來。這是老舍的另一面。他后來在《茶館》、《正紅旗下》發(fā)揚了這個優(yōu)勢,乃至成了人間神奇之作。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說,文學最迫切的任務是要講述人類的基本恐懼。他認為被遺棄是一種恐懼,碌碌無為也是一種恐懼,而這些恐懼帶來的毫無價值的恐懼,更是一種恐懼。老舍的小說,一定意義上寫出了對生命的恐懼?!蛾柟狻防锏呐踊閼俚氖?,逃逸中的不幸,以及離婚官司帶來的無限困苦,是無可奈何的。不敢想未來,那可能更為不幸?!赌┮粔K錢》里的男青年在戲院里迷戀一個青年女演員,卻沒有經(jīng)濟能力在劇院久待,因為冒失而被攆出劇院大廳。他潦倒地在街市閑逛,對于回到宿舍有著莫名的恐懼。小說寫道:
可是他沒有往回走,他覺得冷。回宿舍去睡。想到宿舍更覺得有死的必要……自殺太晚了,連買煤油燈的錢也沒有了。他和一切沒了關(guān)系,連死也算上。投河是可以不花錢;可是,生命難道就那么便宜?白白把自己扔到河里,連一個子兒都不值?
《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寫的是失敗的人生。女子貧窮、墮落,男人屈辱、受難,都在將生將死之間。作品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傾訴自己的不幸。所有的路都是死的,一切都在不可思議之間。他寫老北方的城,都沒有多少活力,暮色與冰雪里的人與物,預示著大家都在可憐的世間。描寫這些的時候,作者透出的思想是,生命沒有什么意義,死亡與不幸才是真的。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們,那些迷失在街口的女子,不敢瞭望自己的未來。而生命都被一種晦氣習染了?!锻崦珒骸匪疽粋€人的眼里看到的多是邪惡的東西,在人們以為正常的存在,他竟看出黑暗。越是如此,越覺得自己的可怕,環(huán)境的可怕,于是遁跡他鄉(xiāng),選擇了另外的路。小說的主人公對于世界有可怕的幻影,他為自己吃驚,也為環(huán)境吃驚。未來的一切沒有靈光之美,而是不確定的絕望。這些在《駱駝祥子》里達到了極至。
難以忘懷的是他對于藝人江湖的描述。熟悉梨園、天橋的老舍,深味世態(tài)炎涼。他在許多作品中呈現(xiàn)了這個江湖,在那里,沒有寧靜、沖淡的美,一切都在黑色的包圍里。小說《兔》描繪一位為京劇藝術(shù)癡迷的青年小陳的不幸。他喜歡花旦,本來是票友,后來下海,不料被黑社會所控。美麗藝術(shù)的背后,竟暗流涌動,梨園內(nèi)外,邪氣橫生。他的老師俞先生嘆道:“玩票,能被人吃光了;使黑杵,混不上粥喝;下海,誰的氣都得受著,能吃飽就算不離。”演員在臺上神氣十足,臺下離不開煙土,頹廢的樣子讓人氣悶。小說寫他潦倒江湖的一幕幕,冷氣森森。京城藝人的辛酸史,楚楚動人地展示出來。小說最后寫到小陳的死,似乎為梨園的命運寫上嘆號。在中國,一切美麗的存在都沾染了晦氣。老舍的無奈和悲觀,都內(nèi)化在文字里。
但老舍也寫出了某些傳奇。他在江湖中窺見了人性的另類的遺存。無論《斷魂槍》還是《鼓書藝人》,奇異的精神還是可以見到一二。在《斷魂槍》里,鏢局的人們的武術(shù)之道,有恒定的規(guī)矩。沙子龍的徒弟王三勝在土地廟拉開廠場子,不料被姓孫的老人所勝。王三勝找?guī)煾瞪匙育垙统?,卻被師傅所阻。孫姓老者來見沙子龍,想會會高手,沙子龍并不接招,不想把槍法傳給世人。這種反江湖的選擇,頗有點不可思議,但有大的情思于此是清清楚楚的。這里有一股神氣在里,也許是深悟玄機所致,也許有退出江湖的隱逸,也許怕淪入苦地也說不定。寫此類作品,作者老到精妙,舉重若輕。我猜測他一定得意于這種反常規(guī)的故事,它吊起人們的胃口,神秘之力暗生,謠俗之美歷歷。小說出其不意的筆觸,恰有其耀眼的智慧。這樣的作品,在他的創(chuàng)作里為數(shù)不多,可是卻那么強烈地打動著讀者。在沒有靈魂與信仰的國度,發(fā)現(xiàn)悲劇之外的精神閃光不多,但這已經(jīng)給了他一種滿足。
在《怎樣寫小說》里,他說“小說是酒精,不是攙了水的酒。大至歷史、民族、社會、文化,小至職業(yè)、相貌、習慣,都須想過,我們對一個人的描繪才能簡單而精確地寫出,我們寫的事必然是我們要寫的人所能擔負起的,我們要寫的人正是我們要寫的事的必然的當事人。這樣,我們的小說才能皮裹著肉,肉撐著皮,自然地相聯(lián),看不出虛構(gòu)的痕跡”。這是的確的。在許多小說里,寫實的精確和逼真,不像是虛構(gòu),仿佛是生活的直錄。因為他沒有在自欺的幻影里,寫出人間奇奇怪怪的人生。而那里的悲傷與絕望的氛圍,我們怎么能夠忘記呢?因為關(guān)注真的人間,他的內(nèi)在的銳氣常常被悲劇元素所裹挾,魯迅之后,他是重要的悲劇的作家。在底層的風風雨雨里,我們讀出無所不在的沉重。
悲劇是一種對幻象的顛覆,在那里,不幸主宰著一切,舞之蹈之的是魔鬼般的存在。《貓城記》是無所不在的惡,鬼蜮里的冷風吹走了暖色和愛意。這書后來給他帶來許多的麻煩,認為他惡毒攻擊了自己的祖國?!豆臅嚾恕奉嶔だ锏纳睿挠袪N爛的笑呢?漂泊、無家的行走,等待自己的是不測的風雨。在許多短篇作品里,他寫了瘋子和怪人。這些畸形、無助的人的行色,給我們驚異的刺激。他們的可怖的目光,探照燈般射著一切。絲毫不覺他們的古怪,細細一想,我們何曾正常過呢?老舍以為這是世間的本原,而我們的讀書人往往忘記了這些本原,竟滑動在自欺的路上。藝術(shù)如果自欺,不能撕開假象的面紗,我們所見者,不過縹緲的影子罷了。
我自己喜歡老舍的,是他的反文人化的書寫特點。與主流的白話文寫作比,他應當是一個異端的人物。周作人、梁實秋寫北京的吃住,往往端著架子,或者說帶著書齋里的雅致,欣賞著古都,卻遠離著煙火氣。但老舍是屬于胡同里的一員,一切生命似乎都與自己有關(guān),哀于斯而又歌于斯,血管里流著黎民百姓的溫度。比如他的小說、散文,很少寫皇宮、王府、皇家遺跡。而心系的是城邊的花草,四合院的老樹,胡同的吆喝聲。他關(guān)注民間藝人、土屋、老墻根、游民。模擬他們的神態(tài)、趣味,在日常生活里看寒來暑往,生生死死,恩恩怨怨。他的善良之情在描寫動物、花草的時候,顯得格外動人。那么入微的觀察與體味,神態(tài)惟妙惟肖,舉止多帶趣味。在對象世界里,看出他胸襟的與人不同。北京城向來屬于士大夫者流的符號,自從有了老舍,百姓才成了這里的主角,且一唱就是近百年矣。
佩服老舍的人,忘不了的是他的表達。像春天的干風,熱烈里有絲絲冷意。他的語言沒有士大夫氣,幾乎不使用舊文人的語言,用之,也是反諷的時候居多。英語很好,可是又沒有翻譯腔。他的表達是從市井里來的,而又提純了詞語。幾乎看不到粗話與黑話,敘述語言干凈利落。為什么選擇這樣的方式,一定有他自己的考慮。士大夫的句子已經(jīng)不能舒散出民間的冷熱,洋腔洋調(diào)也與日常的形態(tài)相距甚遠??茨切┣纹さ木渥雍统练€(wěn)的敘述語言,你會覺得他與世間的角度總是不同。那里沒有自戀的辭藻,也無意沉浸在精神夢幻里。百姓口語折射的是生命的形態(tài),逼真、活潑,又有真的氣息在。那些語言模擬了眾生的神態(tài),帶出聲音和溫度。北京話的內(nèi)在之美,他無意中得之,又傳播于人,可謂不朽于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