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霄
學生搜索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就是閱讀。它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怎樣提高小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閱讀的角色中,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墩n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蔽艺J為閱讀教學應該讀為本質(zhì),悟為主體,以讀助寫,實施“讀、悟、寫”融為一體的教學策略。
一、讀為本質(zhì)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最初是從朗讀開始的。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吟誦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親切的體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內(nèi)容與理解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學習語文,只有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無窮。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合理而恰當?shù)剡\用朗讀,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深化語文課堂的功效。
在我的教學中,特別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要求他們讀每篇課文都要用正確流利的語言讀出語氣、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首先要正確地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聲音洪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讀。在正確讀的基礎上,重點要求讀得連貫自然,不讀破詞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讀。在讀音正確、速度合適的基礎上,把握語氣的輕重緩急,尤其是要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
“讀為本質(zhì)”,不是一遍一遍機械地重復,而是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先要讓學生明白讀這些內(nèi)容的目的,然后才是怎樣讀好的問題。如要求孩子們在讀中找出不會讀的字詞;讀準字語的音;讀通課文;讀懂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讀后質(zhì)疑,以便順學而導;讀流利課文;讀中體會文章的標點符號、詞語、句子表達的效果,體會它們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讀中要求領(lǐng)悟修辭表達的妙用;讀中發(fā)現(xiàn)文章重點段落的構(gòu)段方法;讀中揣摩文章寫作的順序……只有把朗讀和積累語言、習得方法、運用語言、搜集信息等結(jié)合起來,學生才能從大量的讀中感悟到語言的妙用。
二、悟為主體
在讀中領(lǐng)悟,就是把讀書與思考結(jié)合起來,學生對課文有所領(lǐng)悟,有利于逐步形成閱讀和表達的能力,是謂“善教者授其法也”。小學課文都是經(jīng)編者精心推敲選擇的佳作,均有啟智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可特別注意對重點語句的點拔,誘導通過朗讀吟誦,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課文描述“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在雨霧中歡笑?!痹谥笇W生品讀課文中,創(chuàng)設情景播放有關(guān)楊梅樹吮吸甘露的圖景,啟發(fā)學生由其意景美,下雨的聲音,吮吸的樣子,山林的景象,聯(lián)想語言文字再進行描述。學生描述道:沙沙沙,沙沙沙,春雨輕輕地下,山蒙蒙,樹也蒙蒙,楊梅樹醒了,它伸伸腰,笑容滿面拌擻精神,咕咚咕咚,多甜美啊!你看它那貪婪的樣子,像嬰兒吮吸母親的乳汁一樣,吸得多歡??!那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它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那些嫩葉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這真是“春雨綿綿潤楊梅啊”!多好的再造想象,感受到物的美,景的美,語言也美。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課文,不僅能讀出對楊梅樹的喜愛之情,同時課文的語言文字也就通過領(lǐng)悟儲存在學生腦中。
閱讀教學中,要避免繁瑣多余的內(nèi)容分析就必須注重和突出“感悟、積累、運用”。課程標準提出的“感悟、積累、運用”,除了讀之外,還在著大量的其他學習活動,例如說、聽、寫、思考、游戲等。讀是感悟、積累的重要手段與方式,說、聽、寫、思考、游戲等也是積累、感悟、運用的重要方式。這些方式在不同的時候針對不同的內(nèi)容和不同的對象運用,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這些方式往往體現(xiàn)為訓練,“讀”是訓練的一種方式之一。我們的語文課堂提倡以讀代講,是為了減少教師對課文進行繁瑣零碎地分析,把讀書的時間更多地還給學生?!罢Z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與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為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p>
三、趣為提升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堂教學要避免單調(diào)乏味,設計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是有效的策略之一,讓孩子們在靈活多變的教學過程中充分享受到讀書的樂趣。從不同的角度來設計,讀書的形式也就多種多樣。閱讀目的:引讀、范讀、賽讀、評讀、品讀。閱讀速度:速讀、慢讀、跳讀。是否出聲:默讀、朗讀、背誦。閱讀意圖:精讀、略讀、瀏覽、正確地讀、流利地讀、感情朗讀。讀與其它語文學習相結(jié)合:抄讀,讀思、邊讀邊想象畫面、誦讀、分角色朗讀、配樂讀、表演讀、讀畫、聽讀、讀說、讀寫……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他們喜歡讀什么就讀什么,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自讀自悟的機會,在生動活潑、樂此不疲的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形成積淀,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如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的4、5、6自然段時,由于這三段的構(gòu)段方法是相同的,我把讀思、讀說、讀寫等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教師引讀:“⑴師:一會兒天空出現(xiàn)了什么?生讀有關(guān)的句子(下用“生讀”表示)。師:什么樣子的?生讀。師:后來怎么變化的?生讀。⑵師:忽然又來了什么?生讀。師:什么樣子的?生讀。師:后來怎么變化的?生讀。⑶師:接著又來了什么?生讀。師:什么樣子的?生讀。師:后來怎么變化的?生讀。老師引著大家這么一讀,你們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性的東西。然后設計讀寫結(jié)合訓練:天空里還會變些什么來?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幾句話。(①天空里出現(xiàn)或來了什么?②是什么樣子的?③后來如何變化、消失的?)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就是例子。”實踐證明:通過引讀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構(gòu)段的規(guī)律,可以習得方法,啟迪思維,舉一反三,
為學生的習作做了厚厚的鋪墊。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是悟的基礎,悟是讀的深入,練是讀和悟的融會貫通,是語言積累和運用的重要渠道,是技能的形成過程。閱讀教學中應做到以人為本,“訓練”中包含“感悟體驗”;讀為本質(zhì),“感悟體驗”中體現(xiàn)“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要加強朗讀而且貫穿于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的感情是要靠讀者去品味。如何去品味?根據(jù)要求中將“正確、流利”放置“有感情”之前,不難發(fā)現(xiàn),讀者只有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才能去品味語言文字的感情,也才能達到“有感情”地朗讀。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初讀的指導,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耐心指導,掃清字詞障礙,把課文讀順暢。教師可利用范讀、指讀等引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使得學生都能把課文讀得瑯瑯上口,使“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一目標落到實處。
教育是知識創(chuàng)新、傳播和應用的主陣地,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搖籃。可見,創(chuàng)新是閱讀教學的生命。我們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讓讀貫穿閱讀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讀中理解,積累,模仿,創(chuàng)造,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