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莉
【摘要】作文應該是歸還孩子的言語自主權,給他們充分的表達空間和言說自由,讓他們自信自我自由地訴說,隨心隨意隨時隨地,隨時有感悟的隨時寫,愿意怎么說就怎么寫;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學生抒發(fā)真情實感的舞臺。
【關鍵詞】學生;寫作;興趣;聯(lián)想;源泉;延伸
一、激發(fā)興趣是引導小學生愛上寫作的金鑰匙
興趣是學生寫作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求知的原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所學的知識產生主動需要。寫作是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而寫作內容來源于現實生活,又超越現實生活,是現實生活的書面升華的基礎,是作者利用現實世界和想象世界綜合塑造的產物。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寫好作文的關鍵。興趣是寫作的先導,是小學生愛上寫作的金鑰匙?!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處熢谥笇W生寫作過程中需著力啟發(fā)學生“好之”、“樂之”。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才能寫出優(yōu)美而生動的文章來。那么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一)、消除心理障礙,激發(fā)寫作自信。要使學生對寫作文感興趣,首先應讓學生樹立自己對寫作的自信。學生在作文中的每一點進步,比如一個好的開頭、結尾,一個好的段落,一個好的句子,哪怕是一個好的詞語,都應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成功”,自信心也就樹立起來了。
(二)、寓教于樂,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長期以來,小學生在寫作時受條條框框的限制,都是教師在講臺上反復說教,然后就讓學生動筆寫作。這樣無法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嘗試讓學生在游戲中來寫,寫自己想寫的內容。
(三)、創(chuàng)設寬松的說話環(huán)境,提高寫作積極性。啟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如作文“二十年后同學聚會”。那么二十年后的同學們會變成是怎么樣呢?家鄉(xiāng)會變成怎么樣呢?母校會變成怎么樣呢?抓住學生喜歡談論的熱門話題,啟發(fā)他們寫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寫作訓練,效果便開始慢慢的顯露出來了。文章內容由空洞變得豐富起來,語句由平淡變得生動起來,字數由開始的半頁、一頁到二三頁。同學們互相傳閱著自己的文章,看著文中的自己,樂在其中。還有的學生展望未來,提出了環(huán)保問題,有的同學看完電視里的新聞,也不時地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同學們真正做到了放開,寫自己想寫的東西。
(四)、課外資源。由于學校的課外讀物資源有限,我班設有“漂流書袋”,全體學生把自己心愛的幾本讀物裝在一個袋子里拿來大家一起分享,另外我也會把自己收藏的一些好書拿給同學們讀?!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最大的寫作難題莫過于寫作素材的缺乏,寫作素材的積累是保證寫作激情的前提。讓學生業(yè)余時間多讀課外書,積累好句子、好段落、好文章,多做讀書筆記,定期進行讀書筆記展覽活動,評出優(yōu)秀者進行表揚獎勵。這樣,通過多樣的形式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讀書興趣,也為寫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方式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熱情。
二、觀察感受生活是農村小學生愛上寫作的源泉
生活是五彩繽紛、多姿多彩的。如何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將生活中不斷演繹生成的點點滴滴、喜怒哀樂用筆記載下來。只有認真觀察,體驗生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素材的來源問題,寫出內容充實、生動活潑的好文章來。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觀察人,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美的發(fā)現。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為了反映生活,要想準確地反映生活,就必須真正的了解生活。了解生活的方法是學會觀察,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并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鼓勵學生進行全景式的掃描生活,通過細致入微地觀察,挖掘出生活中最令人熟悉的,最能打動人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發(fā)真情實感。那怎樣指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呢?例如觀察動物來說。
(二)、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難度,又能收到明顯的效果。對于初學寫作文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培養(yǎng)好文風。老師可以適當給學生范文,讓學生模仿,把自己的東西放到里面去變成自己的東西!不斷地模仿,不斷把別人的東西加入自己的東西或情感變成自己的東西。從而慢慢的能獨立的寫些自己的東西,最后脫離別人的范文能從容下筆!
(三)、引導學會修改。修改是整個寫作過程中的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文章質量的重要手段。人們常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因學生剛寫出來的文章,常常會有不妥之處,甚至有的只能算是半成品,要經過認真修改之后,才會更加完美,成為佳作。所以,要想寫出好的作文,或者說要想真正學會寫作文就必須重視文章的修改。
(四)、加大閱讀、激發(fā)想象。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還應該加大兒童的閱讀量,各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不一樣的,教師要舍得拿出時間,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講故事、編故事正是孩子們的拿手戲,讓學生想象性的作文,越新奇越好,越天真越可愛。這樣習作既能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又能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三、寫好批語是小學生愛上寫作的延伸
有不少語文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行隨筆寫作訓練,但許多效果不佳。原因是只注重了形式,沒注重效果。針對這種現象,作為教師應正確引導啟發(fā)學生,糾正他們的錯誤認識。而作為老師就不應借口工作忙,對學生交上來的隨筆不重視,隨意看兩眼,甚至打個“閱”,打個“優(yōu)”、“良”、“中”、“差”就完事。久而久之,學生不再會對隨筆寫作感興趣。批語是師生之間心靈的對話。學生對老師的批語,最關心的往往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點、得失優(yōu)劣的評價,而是頗費心思從評語的字里行間中窺察老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那么,學生喜歡怎樣的批語呢?據我嘗試,學生比較喜歡以下兩種批語:
(一).激勵性批語。一些對學生充滿熱情期望的激勵性批語往往可感染學生,使學生更加努力奮發(fā)。教師在學生優(yōu)美、精彩的語句畫幾串圈圈或寫上這樣的一些批注:“精彩”,“這是不同尋常的見解”,“比喻貼切、形象、生動”,“見解有新意”,特別是寫作較差的學生更需要鼓勵性的批語,如“閃爍照你更上一層樓”,“為你的進步” 我們應該站在與學生平等交流的位置,建立雙向交流的平臺,鼓勵與指導相結合。
(二).幽默性批語。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缺乏幽默感,就會筑起一道師生互不理解的高墻,教師不理解兒童,兒童也不理解教師。”對于學生隨筆中存在的問題,用幽默的方式指出來,往往比直截了當提出更能接受。有位學生寫作文時,不注意標點符號的運用,常常一逗到底,文末劃個句號。我在他的作文后寫了這樣的批語:“你偏愛逗號,其他符號朋友會生氣的”。這位學生看了批語后,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羞澀的微笑。此后,該生改掉了“一逗到底”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