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簡單介紹了恒溫混勻儀結構和用途。詳細闡述了其校準裝置的設計,以及對所設計的校準裝置的技術指標進行驗證。
關鍵詞:恒溫混勻儀;校準裝置;校準
1 概述
恒溫混勻儀是樣品孵化、催化、混勻以及保存等反應過程的自動化工具。它控溫精度高,制樣平行性好,用以替代傳統(tǒng)的水浴裝置, 可廣泛應用于各種樣品的培養(yǎng)、保存和反應,應用行業(yè)遍及醫(yī)藥、化工、食品安全、質檢、環(huán)境等。
恒溫混勻儀按照其結構和用途的不同又被稱為恒溫振蕩器、恒溫孵育器、恒溫金屬浴、干式恒溫器等。它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了直流無刷電機以及微處理技術結合智能化PID 控制能夠在達到目標溫度后快速的保持穩(wěn)定,并使用金屬等溫塊來保證孔間溫度的均一性。對于ph值、酶的活性、微生物生長與存活等,溫度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恒溫混勻儀溫度參數的準確性對實驗結果有著巨大的影響。其技術指標如下:
控溫范圍:-10℃~100℃
溫度均勻性:±(0.3~1.0)℃
溫度穩(wěn)定性:±(0.3~1.0)℃
溫度顯示分辨率:0.1℃或1℃
2 校準裝置的設計
各行業(yè)在使用恒溫混勻儀時,對其實際溫度、溫度均勻度、溫度波動度都有不同的要求。另外這三項也是各種溫度類計量器具都比較關注的項目。因此恒溫混勻儀校準裝置的校準項目就包括這三項。
以前常規(guī)使用的都是T型或K型熱電偶,此類傳感器的優(yōu)點是反應迅速,使用方便,經濟實惠,缺點是準確性較差。隨著恒溫混勻儀技術指標的提高,已經不符合校準要求了。第二是鉑熱電阻,優(yōu)點是準確性高,缺點是反應慢。第三是熱敏電阻,相比熱電偶和鉑電阻,熱敏電阻溫度計優(yōu)點:體積小、反應快、使用方便,適合的量程和準確性。為了保證測試精度和適應模塊大小,計劃采用熱敏電阻當做測溫傳感器。
而針對傳感器的外型,將原有的熱電偶前端小等溫塊的結構加以改進。將鋁制外殼掏空,將熱敏電阻埋入其中,用導熱硅膠填充封裝。
經過對各個廠商生產的恒溫混勻儀的技術資料的查找,發(fā)現恒溫混勻儀的試管孔尺寸是直徑(6~40)mm,深度則需要分情況,直徑(6~10)mm深度是20mm,直徑(12~40)mm的深度則是40mm。為了實用以及經濟性考慮,希望傳感器的規(guī)格尺寸盡可能少,于是根據深度不同,選取6mm 以及12mm 作為傳感器的外形尺寸。
3 設計的驗證
3.1 不同空隙大小對溫度校準的影響
在初步確定的傳感器種類和外形結構后,需要通過實驗來分析它們的適用范圍。
為了進行實驗,制作了2個包括以上各直徑尺寸的金屬等溫塊,孔深分別為20mm和40mm,將其放入恒溫槽來模擬恒溫混勻儀的溫度環(huán)境。
首先進行測試的是直徑6mm傳感器, 在我們將它分別放入了管深20mm直徑6mm、 8mm、 10mm、 12mm試管孔中。選取-10℃、50℃以及100℃進行試驗,等待溫度穩(wěn)定后,試驗數據列表如表1。
由表1可見,對于直徑6mm,以及8mm的試管孔,6mm傳感器的測量誤差<0.1℃;10mm試管孔在加入棉花后,測量誤差<0.1℃;12mm試管孔測總是>0.1℃。
然后進行測試的是直徑12mm傳感器,將它分別放入了管深40mm直徑12mm、 16mm、 20mm、 26mm試管孔中。選取-10℃、50℃以及100℃進行試驗,等待溫度穩(wěn)定后,試驗數據列表如表2。
由表2可見,直徑12mm、16mm的試管孔,12mm傳感器的測量誤差<0.1℃;20mm試管孔在加入棉花后,測量誤差<0.1℃;26mm試管孔測總是>0.1℃。
3.2 傳感器放入不同深度對溫度校準的影響
雖然現有的恒溫混勻儀沒有孔深20mm直徑(13~40)的試管孔,但為了測試傳感器放入不同深度對溫度校準的影響,還是在等溫塊上預留了模擬用的試管孔。并將直徑12mm的傳感器放入其中進行了測試,數據列表如表3。
由表3可見,直徑≥12mm、孔深20mm的試管孔中,只有12mm的試管孔對于12mm的傳感器測量誤差在0.1℃以內。
4 結束語
通過以上實驗和相關分析,此2種規(guī)格的傳感器適用于校準常規(guī)的恒溫混勻儀,測量誤差都在0.1℃以內。于是將熱敏電阻制作2組每組6個傳感器。尺寸分別為直徑6mm高8mm以及直徑12mm高20mm。將傳感器連入數據采集器,并聯通電腦;將其分度表輸入電腦,制成自動測試軟件。這樣就建立了一套恒溫混勻儀校準系統(tǒng)??梢孕驶靹騼x的溫度誤差、均勻性和穩(wěn)定性。
參考文獻
[1]JCJ/E111025.1/0-2006.基因擴增儀(PCR儀)校準規(guī)范[S].
[2]JJF 1030-2010.恒溫槽技術性能測試規(guī)范[S].
[3]JJFXXX-XXXX.聚合酶鏈式反應分析儀校準規(guī)范(審定稿)[S].
[4]李麗娜,邵敏權,馬慶峰.淺談嵌入式系統(tǒng)的現狀及發(fā)展[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
[5]張立群,李東海,唐多元,等.基于參數穩(wěn)定空間的PID控制器設計[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
[6]白美卿,高富強.關于爐溫動態(tài)特性的分析[J].冶金自動化,1994(4).
作者簡介:朱毅晨(1985-),男,上海人,學歷:本科,工作單位: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