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近代日本漢學家筆下的京杭大運河

      2015-05-30 02:24:17江蘇段孫宗廣
      學理論·下 2015年3期
      關鍵詞:漢學家京杭大運河日本

      江蘇段 孫宗廣

      摘 要:京杭大運河如一條玉帶溝通南北,促進了江蘇段運河沿岸地區(qū)的發(fā)展與對外交流。在東亞文化坐標中,近代日本漢學家是一支推動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他們行舟運河,留下內(nèi)容極其豐富的文字與圖片。從內(nèi)容和情感方面看,他們的江蘇段運河游記既是運河沿岸城鄉(xiāng)的寫真、訪書求問的交流實錄,也是情感復雜糾結的踏勘記述,折射著特定時代下的中日力量對比及諸漢學家的復雜心態(tài)。

      關鍵詞:京杭大運河;江蘇段;日本;漢學家

      中圖分類號:K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9-0098-03

      作為溝通五大水系的京杭大運河,于2006年6月10日被列入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底又被列入重設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國家文物局要求先從地級市著手編制大運河保護規(guī)劃,在此基礎上再完成省一級規(guī)劃,最后形成全運河規(guī)劃。運河流經(jīng)地區(qū)以大運河申遺為契機,加大了對所轄河段的調查、治理、保護、開發(fā)工作,單純看近十幾年來發(fā)表的幾千篇學術論文,便涵蓋了北京段、河北段、天津段、山東段、河南段、安徽段、江蘇段、杭州段……可謂城自為戰(zhàn),省自為戰(zhàn)。

      2014年6月22日,中國向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提交的“大運河”文化遺產(chǎn)申請獲得通過,成為我國第46個世遺項目。此次申報的系列遺產(chǎn)分別選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chǎn)點。運河各地的官方媒體無不喜形于色,均以頭版慶祝。

      問題是,申遺成功以后怎樣?筆者認為,還是應該首先注重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工程未動,研究先行。國內(nèi)各地運河史料自在關注之列,國外不同時期的大運河研究也應給以充分重視。限于篇幅,本文僅以近代日本漢學家的江蘇段運河游記為例,來說明域外相關資料的應有價值。

      一、東亞文化交流坐標與近代日本漢學家

      江蘇民眾與國外的交往淵源已久。以吳地為例,其最早可溯至春秋,三國孫吳時派巨舟遠航高麗,與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地區(qū))有貿(mào)易往來。日本與吳地交往自六朝以來漸增,常稱中國為吳國,民眾為吳人,中國話為吳音,在日華人居住地為吳原。西域僧人也幾度來吳闡揚佛法。大運河的開鑿、貫通為外國人游歷江蘇各地提供了諸多便利。北宋熙寧七年(1074)日僧成尋乘船抵蘇,當?shù)厣姵鲇吝\河?!皵?shù)年后,寂昭、元燈等日僧相繼來到宋朝,宋真宗分別授予大師稱號,賜給紫衣,事后他們順汴水南下至江南,在蘇州吳門寺留住多年。”[1]日本天臺宗僧人圓仁((793—864)所撰《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明確記載一行人在京杭大運河揚州、高郵、寶應段的游歷過程。朝鮮成宗時代的文臣崔溥(1454—1504),曾于明弘治元年(1488)與同船42人飄至浙江臺州海濱登陸。他們一行抵寧波、杭州而沿京杭大運河到達北京,然后過鴨綠江回國。崔溥隨后以流暢的漢文寫成一部重要著作——《漂海錄》,其中有完整的京杭大運河江蘇段的游歷記錄。當然,中日之間的這種交流一直是雙向互動的,家喻戶曉、俗姓淳于、揚州江陽縣(今江蘇揚州)人的鑒真大師(688—763),先后率眾六次東渡日本,終于成功,對日本的佛教、醫(yī)學、建筑、雕塑、書法等生產(chǎn)了巨大的影響。因此,日本人民稱之為“天平之甍”,意即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意為高峰)。

      至于本文所指的近代,是按照中國近代史的劃分,大體指1840年至1949之前的百年歷史,與日本明治維新到二戰(zhàn)敗北的“近代”略有不同。文中所指的漢學家,主要有竹添進一郎(1842-1917)、岡千仞(1833-1914)、內(nèi)藤湖南(1866-1934)、宇野哲人(1875—1974)、股野琢(1838-1921)、德富蘇峰(1863-1957)、青木正兒(1887-1964)、吉川幸次郎(1904-1980)等,至于適當涉及的諳熟中國文化與典籍的作家芥川龍之介(1892-1927)以及英年早逝的高倉正三(1914-1941),嚴格地說后兩位算不上真正的漢學家。

      在東亞文化坐標中,近代日本漢學家是一支參與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他們既不同于對中國文化缺乏認知的歐美人士,也不同于肩負特殊使命的日本軍人乃至諜報人員。從內(nèi)容和情感方面看,日本漢學家的江蘇段運河游記既是運河沿岸城鄉(xiāng)的寫真、訪書求問的交流實錄,也是情感復雜糾結的踏勘記憶,折射著特定時代下的中日力量對比及諸漢學家的復雜心態(tài)。

      二、運河沿岸城鄉(xiāng)的寫真

      以上所列舉的日本漢學家,都有沿京杭大運河游歷江蘇的親身體驗。他們筆下的城市與鄉(xiāng)村(尤其是城市),諸如蘇州、無錫、鎮(zhèn)江、揚州、淮安、高郵、寶應……或精細描摹,或寥寥數(shù)語,自成散放著域外韻味的寫真。

      蘇州顯然是漢學家們著墨最多的城市。先以內(nèi)藤湖南為例。內(nèi)藤是日本近代中國學的重要學者,日本中國學京都學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1899年10月25日,他乘坐客船經(jīng)大運河進入蘇州,開始了為期一周的旅行。這一周里他造訪或途經(jīng)主要景點有寶帶橋、吳門橋、胥門、閶門、虎丘、寒山寺、楓橋、留園、靈巖山、承天寺、北寺、玄妙觀、孔廟、滄浪亭等。內(nèi)藤的蘇州之行幾乎都是借助畫舫來完成的。他乘船由吳門橋到虎丘:“二十七日,畫舫在吳門橋下解纜,先去虎丘。畫舫沿著位于城墻西南、緊挨城墻外側流過的大運河行進,河中船舶穿行不息……過了胥門、閶門這些雅致名字的城門外,向左拐,進入稍微狹窄的水路……到了虎丘山麓,民家稍微稀疏了一些。我們把船系在柳蔭下上山?!盵2]可以看出,運河、內(nèi)水互通為他的出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水城風光盡收眼底。活躍于明治后期和大正初期的漢學家股野琢,其《葦杭游記》是1908年經(jīng)朝鮮到中國游歷時的見聞記錄。股野琢11月1日抵達蘇州,4日趕往杭州,三天多的時間游覽了玄妙觀、北寺塔、開元寺、寒山寺、虎丘、錦帶橋(即寶帶橋)、伍子胥墓等處。他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自己的行蹤與感受,語言雖然簡略,有時還詩文并陳,饒有趣味??傮w來看,股野琢的日記所記簡略,泛泛而談,倒是他寫楓橋的兩首詩,要比他的日記深刻得多:“月落烏啼驚客魂,乾坤猶有一詩存。古鐘聲斷新鐘續(xù),夜半江楓漁火村?!薄霸~客愁眠竟不濃,依稀漁火說遺蹤。霜天落月楓橋曉,千古敲余山寺鐘?!盵3]

      揚州、鎮(zhèn)江次之。宇野哲人,日本中國哲學史研究權威。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中國哲學史—近世儒學》《中國哲學概論》《中庸新釋》等?!吨袊拿饔洝罚?918)的紀行部分是作者1906-1907年間游歷了華北、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寫下的系列游記。其中他的鎮(zhèn)江、揚州游記除了描述兩地的風景名勝,均有與大運河有關的內(nèi)容。他認為“運河對后人之裨益甚大,而萬里長城僅是稀世之偉觀,除好事者對之嘆稱外,實是無用之長物,兩者到底難以同日而語。”[4]163的確有其道理。至于揚州,“直至最近,揚州因當運河之沖,船舶輻輳,為貨物之一大集散之地,繁榮至極而太平天國后,中心移往蘇州,揚州則一蹶不振?!盵4]163-164則寫出“昔聞?chuàng)P州鶴,今移在蘇州”盛衰變遷。德富蘇峰是以《揚州一日記》為題記述他1917年的揚州、鎮(zhèn)江之旅的。他乘坐小蒸汽船駛入他所稱的“淮南運河”,實際是大運河江蘇段的一部分。他從金山寺的高塔遠眺揚州,寫下一首詩:“六朝金粉水悠悠,南北風云今亦愁。獨立金山寺邊望,淡煙一抹是揚州?!盵5]137頗有唐風氣象。

      三、訪書求問的交流實錄

      晚清、民國年間,由于日本國內(nèi)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多重需要,中國古籍流入日本逐漸形成一定規(guī)模。當然,正如學者錢婉約所言:“這里討論的下限定在中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之前,因為戰(zhàn)爭期間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文獻典籍搶劫掠奪的野蠻行徑,已遠不是訪書,不能屬于和平時代中日之間歷史悠久的書籍文化交流的范疇?!盵6]106出于對中華文化的醉心與迷戀,近代日本漢學家沿運河南北訪書求問,一方面反映了他們作為漢學家的文化取向,另外一方面也代表了中國都城發(fā)展由黃河時代向運河時代轉移之后,貫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將政治中心與經(jīng)濟重心在地理上進行了新的布局與調整。

      因此,岡千仞、內(nèi)藤湖南等大學者的訪書自不必說。即如被日本學術界稱為“圖書學家”的長澤規(guī)矩也(1902-1980)會“盤桓北京,跋涉于揚州、南京、蘇州、上海、杭州等地,調查書業(yè)行情,以專家的眼光和非個人的財力,大批購買中國真籍善本。”[6]123。高倉正三在抗戰(zhàn)初期,也在蘇州、上海訪書購書,“主要搜求話本小說、彈詞唱本、唱片等。遇到有價值的廉價古籍珍本當然也不會放過?!盵6]201

      除了訪書購書,他們還熱衷于訪師結友。比如竹添進一郎于1876年游歷中國111天、近萬里路程,最終有《棧云峽雨日記并詩草》問世。這一既有日記、又有詩作的紀行,有實錄有感發(fā),詩文并茂,是一部有較高價值的兼具紀實性與藝術性的游記。竹添在上海期間,曾攜家眷游歷蘇杭,并親自到詁經(jīng)精舍拜訪心慕已久的樸學大師俞樾。因當時俞樾已回蘇州,他又趕往蘇州春在堂與俞會面筆談。竹添進一郎有漢文詩《廿七日過吳江縣》《過黃涇,距洞庭山可廿里》《是夜泊銅村》《登惠山,俯瞰太湖,是日微雨屢至(惠山一名九龍山)》《廿八日抵蘇州,泊閶門外。雨大至,賦似內(nèi)人》等幾首,可謂高度概括了竹添在蘇州段運河的旅途心跡。岡千仞,精通漢學與西學,1884年6月下旬,岡千仞自昆山乘船進入蘇州,觀婁門、閶門、胥門、留園、怡園、滄浪亭、寒山寺、獅子林、圓妙觀(玄妙觀)、吳門橋、覓渡橋等景觀,訪問李鴻裔、俞樾、顧文彬等名人,逗留一周有余。他的《觀光紀游》是一部格調高雅的漢文體游記。

      而視“中國天生就是我的戀人”[7]40的吉川幸次郎,他在北京留學期間,曾到北京大學文學院聽課,“先后聽過馬幼漁、朱稀祖、錢玄同、沈兼士以及陳垣、余嘉錫、吳承仕、倫明等人的課程,另外,還曾向北京的楊鐘羲(雪橋)、南京的黃侃(季剛)、吳梅(瞿安)等先生問學?!盵8]22。而他的《高郵舊夢》,則記述了他1931年從揚州沿運河北上,去高郵尋訪古代語言學家王念孫、王引之等高郵名人故居的過程,在他筆下,高郵的自然風光很美:“……出得城墻,就看到大運河中河水蕩漾,泛著茶色。在它的對面,高郵湖的水卻呈現(xiàn)清冷冷的光潔,遠遠地閃爍在遙望的視線中?!盵7]127,而激發(fā)他想要了解高郵的,卻是漁洋山人王士禎以及高郵詞人秦觀等。他對中國文化與歷史的熟諳、癡迷令人敬佩甚至慚愧。

      四、情感糾結的踏勘記述

      近代期間的西方社會,總體是以蔑視、嘲諷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的。即使從感情上熱愛中國文化的近代日本漢學家,也無法完全超越時代的歧見,更無法擺脫掉民族、國家利益的本位主義。正如學者張明杰指出的那樣:“由于當時日本人的中國之行,總體上與日本的大陸擴張政策相關,因此這就決定了他們所寫的游記大多不同于純粹以仿古探勝、欣賞大自然為目的而做的‘觀光記,而是以調查和探知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地理、風土、人情為目的的‘勘察記或‘踏勘記?!盵9]9所以,宇野哲人的蘇州游記包括日本租界、滄浪亭、吳門三百九十橋、玄妙觀、北寺塔、留園、楓橋、寒山寺、虎丘、靈巖山等十節(jié)文字,游記以日本租界開篇,作者即感嘆蘇州租界之荒廢:“千辛萬苦獲得之租界,若僅作賞花游水之地,未免太可惜。嗚呼!誰之罪也?!盵4]165需要指出的是,宇野哲人為學嚴謹、處事溫厚,素有中國儒家之風,但作為知識精英的他未曾有些許對于侵略我國的悔恨與負疚感,這是日本朝野較為普遍的精神取向。

      德富蘇峰被稱為“日本的梁啟超”,是繼福澤諭吉之后日本近代第二大思想家。德富蘇峰兩次來蘇州,逗留時間都不算長,均有文字記錄,1917年第二次游蘇記較為詳細。他于初冬時節(jié)先后去往虎丘、天平山、寒山寺、留園、寶帶橋等處,次日子夜一點多乘車離去。此行在蘇峰筆下,有“完全荒廢”的虎丘,也有世所罕見的寶帶橋;有天平山上滿山的黃葉,也有大運河上夕陽斜照的清波;有范公祠里堆滿牧草、谷子的農(nóng)家小院,也有留園中鋪張的盛宣懷殯葬儀式。例如:“虎丘千載塔尖孤,寶帶長橋似畫圖。一水回環(huán)行不及,月明如故過姑蘇。”[5]170詩味雋永,有戀戀不舍意。須知,他可是日本右翼思想家典型,其思想是近代日本思想史的折射,當今日本右翼思潮和政界的思維與其思想一脈相承。

      1921年3月底至7月中旬,作家芥川龍之介訪問中國,游歷了中國十幾個城市,回國后陸續(xù)成文,最終匯集成《中國游記》,該書堪稱日本大正時期(1912-1926)文學家寫作的最重要的一部中國紀行。芥川在蘇州參觀了北寺塔、玄妙觀、文廟、天平山、靈巖山、寒山寺、虎丘、留園等景點。1921年的中國是一個滿目瘡痍、處于內(nèi)憂外患、大部分國人一味沉睡的中國,那些不文明的人與事,讓他感到極其厭惡,這其中自然包括充溢著蝙蝠糞臭的蘇州文廟、顯得荒涼的佛堂、荒廢的虎丘……與此同時,喧鬧的街市、長滿蔦蘿與野草的瑞光塔、建筑整體宏大的留園、充滿詩意的蘇州水……又讓芥川對于姑蘇城生出“優(yōu)美的心境”。必須說明的是,芥川作為一個敏感的小說家,他的蘇州游記也折射出復雜而深沉、超越狹隘民族觀的憂患意識。如他面對著荒廢的文廟,他思緒萬千:“此處的荒廢,不也正是整個中國的荒廢嗎?但至少對于遠道而來的我來說,正是這種荒廢,才令我產(chǎn)生了一種懷古的詩興。但我究竟是應該嘆息,抑或是應該欣喜呢?”[10]94所謂“休言竟是人家國,我亦書生好感時?!盵6]94同樣的,芥川在長沙看到當?shù)貙W生排日的斗志與決心時,幾乎會感動得流下眼淚。

      五、結語

      近代日本漢學家的記述同國內(nèi)史志一樣均增添了江蘇段運河的歷史厚度。這些漢學家諳熟漢語史籍、充分了解中國儒家文化,即使部分作者在政治上歧視中國與中國人,但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大多抱有一種誠懇好學的態(tài)度。實際上甲午后到中國訪學的日本學人并不算多,可是在訪學時涉及的領域卻非常廣泛。內(nèi)藤湖南、長澤規(guī)矩也等前文已提及,而武內(nèi)義雄(1886-1966)既潛心于“燕京讀書”,又發(fā)誓走萬里路,遍讀了中國南部的名勝遺跡和古碑墓刻。中日之間的恩怨情仇,非三言兩語所能概括與化解。但“他們本著對學術的真摯追求,超越戰(zhàn)爭政治的陰影,為了一份絕大多數(shù)人尚還無法理解的專門課題,遠赴中國,忘我地潛心研究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盵6]202我們在閱讀近代日本漢學家的江蘇段運河游記時,除了體會文中所勾畫出特定時代的運河城鄉(xiāng)風貌,還要對他們總體上表現(xiàn)出的學者的認真與嚴謹奉獻出一份敬意,并期待中日文化之間的交流健康、持續(xù)地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張環(huán)宙,沈旭煒.外國人眼中的大運河[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23.

      [2]內(nèi)藤湖南.燕山楚水[M].北京:中華書局,2007:102-103.

      [3]股野琢.葦杭游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7:160.

      [4]宇野哲人.中國文明記[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

      [5]德富蘇峰.中國漫游記[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

      [6]錢婉約.從漢學到中國學——近代日本的中國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7.

      [7]吉川幸次郎.我的留學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8.

      [8]內(nèi)藤湖南長澤規(guī)矩也等[M].北京:中華書局,2006.

      [9]張明杰.近代日本人中國游記總序,見小栗棲香頂.北京紀事北京紀游[M].北京:中華書局,2008.

      [10]芥川龍之介.中國游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7.

      猜你喜歡
      漢學家京杭大運河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著名漢學家史景遷逝世,享年85歲
      英語文摘(2022年3期)2022-04-19 13:01:24
      探尋日本
      中華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與戲曲傳播研究的新視角
      戲曲研究(2020年2期)2020-11-16 01:21:44
      美國漢學家巴托爾德·勞費爾的首次中國考察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2:34
      當漢學家用上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 甲骨文,不再靠裂痕“識字”
      當代陜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24
      《黃金時代》日本版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海外漢學家影廊
      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文化資源再開發(fā)的思路與決策
      伊吾县| 襄垣县| 肇州县| 民乐县| 南川市| 南昌县| 浦东新区| 左权县| 洱源县| 和静县| 阜阳市| 东乡| 毕节市| 临泉县| 修文县| 江阴市| 运城市| 瑞丽市| 晋州市| 西华县| 河池市| 鹿泉市| 通许县| 马龙县| 苏尼特右旗| 长顺县| 阳高县| 吴川市| 日喀则市| 象山县| 宜丰县| 余庆县| 慈利县| 梁河县| 湛江市| 子洲县| 顺平县| 康平县| 甘南县| 开封市| 莲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