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
引言
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悠久的“重實體,輕程序”傳統(tǒng)的國家,“一攬子”式的上訴將實體問題與 程序問題混為一談,程序瑕疵(包括程序性裁量權的濫用)往往被忽略而得不到糾正。而不為當 事人開辟及時、快捷的救濟渠道,裁量權的錯誤 行使很可能導致訴訟失去實際意義或者給當事人 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因此,解決基層法院的“重實體輕程序”問題,在當前是十分迫切需要的。
基層人民法院與人民群眾接觸最多、聯(lián)系最密切,是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載體,是審判、執(zhí)行司法 業(yè)務的主要承擔力量,基層法院工作如何,直接關系 到法院系統(tǒng)的整體形象。因此基層法院的程序公正問題十分值得關注。
一、存在的問題:
當前社會反映強烈的司法不公,有相當部分是因程序不公正或是由程序不公正引起的。
在基層法院的司法實踐中,重實體輕程序現(xiàn) 象甚為嚴重。在不少地方的不少法院,許多程序制度并未得到全面、準確的貫 徹執(zhí)行。先定后審、強迫調解、自調自 記、一人查證、放棄管轄權、超期立 案、超期送達、隨意延長審限、不告知 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等等,不一而足。
二、產生的原因
(一)制度原因
我國民事審判程序具有“非正式性”的顯 著特征,標志之一是一審法官擁有廣泛而基本不 受限制的程序性裁量權。裁量權具有多種司法功 能,但也容易被濫用。民訴法及司法解釋規(guī)定了 大量“隱而不顯”的程序裁量權,需要通過一定司 法技術才能加以識別。
一審法院擁有的程 序裁量權包括(但不限于):級別管轄的確定(第19、20、21條,“重大涉外”、“重大影 響”)、管轄權異議的裁定(第38條)、管轄權 轉移的決定(第39條)、申請回避的決定(第45 條)、合并訴訟的決定(第53條第1款)、無獨 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參訴通知(第56條第2款)、離婚案件當事人不出庭的許可(第62條,“特殊 情況”)、證據保全的決定(第74條)、期限的 順延(第76條)、財產保全的裁定(第92、93 條)、先予執(zhí)行的裁定(第97條)、對妨礙民事 訴訟的強制措施的決定(第102、103、104 條)、受理起訴的裁定(第108、112條)、缺席 判決的決定(第129、130條、第131條第2 款)、準許撤訴的裁定(民訴法第131條第1 款)、延期審理的決定(第132條)、中止訴訟 的裁定(第136條第(6)項,“其他應當中止訴 訟的情形”);(以下所列為“民事證據若干規(guī) 定”的條文)依申請調查收集證據的裁決(第17 條)、延長舉證期限的決定(第36條)、對“新 的證據”的認定(第41條第(1)項,第43條第2 款)、證人有正當理由不出庭的情形(第56條第(5)項)、對妨礙證明的強制措施(第75 條);等等。從其他司法解釋中還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 有關程序裁量權的規(guī)定,此處不逐一列舉
(二)客觀原因
一方面,隨著社會主 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人民法院審判職 能作用的拓寬,人民法院管轄范圍越來越 廣,服務領域越來越寬,受理案件數量逐 年大幅增長。由于人民法院是調整社會關 系、解決社會矛盾的最后一道屏障,方方 面面的大量矛盾糾紛最后都匯集到法院,敗訴一方當事人不愿意通過嚴格、規(guī)范的 上訴、申訴程序去反映自己的主張。另一方 面,隨著人們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的提 高,許多舊審判方式時期產生的一些不規(guī) 范執(zhí)法問題逐漸顯現(xiàn),基層法院不得不對 歷史償債,由此產生的積極意義是體現(xiàn)了 國家法制的進步。
(三)根本原因
由于基層法院法官素質偏低,案件質量難免出現(xiàn)問題:少數法 官程序意識不強,仍有“重實體、輕程序”的 傾向,導致案件程序上的瑕疵;有的法官 由于業(yè)務水平不高,在認定事實和證據、適用法律上出現(xiàn)失誤,導致案件實體處理 上的偏差;個別法官職業(yè)道德素質偏低,作風散漫,責任意識差,庭外表態(tài)隨意,辦事拖拉,態(tài)度粗暴,甚至吃拿卡要,辦 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造成當事人的 強烈不滿。
基層法官隊伍整體素質偏低主要表現(xiàn)在:
(一)現(xiàn)代司法理念在法官意識中尚 未真正確立
肖揚院長提出的“中立、平 等、透明、公正、高效、獨立、文明”的現(xiàn)代司法理念,已成為普遍的共識。但由于受傳統(tǒng)思維模式的影響,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的壓力,以及現(xiàn)行體制方面的制約,這些現(xiàn)代司法理念在基層法官的思想意識上和審判實踐中并未真正確立和落實。比如,目前社會公眾對審判工作的評判仍然以道德性標準為主,這種道德性評判與現(xiàn)代司法 理念相沖突,法官在社會公眾的巨大壓力下難以突破。
(二)知識結構不合理
基層法院中全日制法律本科畢業(yè)生極少,研究生以上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多數是法院業(yè)大、黨校、函授畢業(yè)或通過自學考 試、在職學習取得的學歷,且層次較低,導致經驗型法官多而知識型法官少,知識 單一型法官多而復合型法官少,一般型法 官多而專業(yè)型法官少。由于缺乏系統(tǒng)扎實 的法學理論功底,難以應對復雜、疑難案 件的處理,問題案、瑕疵案、錯案不斷出 現(xiàn)。
(三)年齡結構不合理,趨于老化
按照目前的發(fā)展趨勢,年齡結構老化問題會進一步加重。
充實到法官隊伍的人員沒有經過嚴格的 篩選,有的是工人轉為干部,有的是非法 律院校學生分配,有的是子女接班頂替,唯獨法律專業(yè)院校畢業(yè)生少之又少,多數 沒有受過正規(guī)系統(tǒng)的法律教育,而是先來 后學、邊干邊學,逐步積累法律知識和審 判經驗。一方面是高素質的法律人才不能 補充進來,另一方面,由于法官待遇相對 較低,且職業(yè)風險越來越高,使得法院現(xiàn) 有法官中一些業(yè)務能力強、法律功底比較 深厚的骨干出現(xiàn)外流趨勢。兩方面因素造 成了基層法院法官素質難以整體快速提 高。
三 解決機制
(1)制度執(zhí)行方面
①力求案件程序的完善。凡程序問題,必須嚴格按照《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 題的意見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 若干規(guī)定》等法律及司法解釋的明確規(guī)定執(zhí)行。對于不明確的程序問題,堅持做到寧多勿少、寧繁勿減,盡量、盡力把程序問題做規(guī)范、做仔細。
②力求適用法律的準確。在法律適用 上,弄清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的正確適用范 圍,把準訴爭雙方爭議的法律關系性質,根據法律關系性質正確選擇應當適用的相關法律。對法 律適用一時拿不準或有爭議的或新類型的案件,全庭同志認真討論分析,吸收大家的意見,盡力 做到準確適用法律。
③力求庭審的規(guī)范。在開庭審判中,嚴 格規(guī)范庭審,做到開庭準時、著裝規(guī)范、用語文 明、庭審專注,不做與庭審無關的事。庭審中給 予雙方當事人對等的權利和機會。嚴格執(zhí)行庭審 規(guī)范性提綱。以規(guī)范的庭審促進案件質量的提高。
④力求判決書制作的精細。在判決書制 作中,要求必須
突出爭議焦點,表述清楚雙方當 事人圍繞爭議焦點進行的舉證、質證意見,闡明 法官認證的理由,做到判決邏輯嚴謹、說理透 徹,引用法律全文準確、恰當,杜絕錯、漏、別字的出現(xiàn)。
(2)法官隊伍素質方面
①進入基層法院擔任法官職務的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法官法》的規(guī)定,實行“兩考一培訓”制度.從通過國家統(tǒng)一司法考試取得任職資格的人員中擇優(yōu)篩選;被錄用的人員在任命法官職務前必須接受任職培訓,培訓合格的方能被任命為基層法院的法官。多多挑選全日制法律本科畢業(yè)生,來更新法官思維模式,壯大法官隊伍,提高法官的平均水平。
②大學生與法官的強強聯(lián)合。
a法學專業(yè)的大學生到基層法院實習或者進行暑期實踐。在此期間,以大學生系統(tǒng)扎實深厚的法學理論幫助規(guī)范實踐中民事案件相關程序。同時也能豐富大學生的社會經驗,為將來的就業(yè)或者學術研究提供大量素材。
b法學專業(yè)大學生,綜合素質高,兼具激情與冷靜,有利于提高法官的綜合素質、專業(yè)修養(yǎng),為法官隊伍注入活力。
c法學專業(yè)大學生接受了高等教育,有著緊跟時代的新思想。在社會發(fā)展迅速、各類民事案件層出不窮的時代,這種新的思維模式有利于合理、清晰地分析案情,提高審判效率。
③知名法學院教授擔任基層法院專業(yè)顧問。
法學院的教授們擁有著法官們常常忽視的法學理論、法學專業(yè)大學生所欠缺的社會經驗。以其前沿的法律思想,彌補法律漏洞,監(jiān)督程序公正。
參考文獻:
[1]《當代法學》.2011年第4期
[2]陳杭平.《裁量權及其規(guī)制——民事審判改革“第三波”的基本目標》.2011年
[3]孫蘭芳.《當前基層法院面臨的問題與困難》.2004年
[4]中國知網 中國法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