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艷
摘 要:在英語閱讀課中,提問是教學的重要手段,起著引導學生完成閱讀理解任務、啟發(fā)學生思維的重要作用。將課例研究應用于以提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閱讀的教學與改進中,驗證課例教學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英語閱讀課高層次提問; 課例研究; 學生思維發(fā)展;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2-040-001
一、研究背景
1.課堂提問與高中英語閱讀課
提問在英語閱讀課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滲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fā)性,又能激發(fā)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
2.課例研究與教師的進修和發(fā)展
“課例研究”,近來開始頻繁地出現(xiàn)在教師教學研究的話語系統(tǒng)?!跋嘤^而善之謂摩”,讓教師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開放自己的課堂教學,共同研究彼此的課堂,實現(xiàn)共同的專業(yè)發(fā)展,確保學生有效學習。
二、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1.探索課例研究在英語閱讀教學研修中的可行性與操作模式
在日常教學中開展課例研究的時間和人員安排是否可行?怎樣針對高二學生的特點與現(xiàn)有的閱讀課文進行,以提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課例研究?如何組織教師將理論和本班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具體操作?
2.考察針對提問的閱讀課例研究對學生閱讀學習的實際效果
2.1以提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課例研究教學模式是否能激起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增強英語閱讀的自覺性?
2.2是否能提高學生閱讀課上回答問題的質量?
2.3對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實際效果,即是否提高學生閱讀思維能力或高層次閱讀理解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英語成績的提高?
3.考察閱讀課例研究對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通過本課例研究,研究小組的教師在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中是否提高了提問的質量?是否提升了英語閱讀課教學的水平?是否改變了對教師合作學習與研究的態(tài)度與認識?
三、以提問促進學生閱讀及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閱讀課例研究
課例研究探討
課文:Module6Unit 2 Reading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
學習過程:
Step 1:閱讀導入
讀前提問學生關于桑蘭的有關信息,激活與課文有關的知識,問題:
1)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girl?(呈現(xiàn)桑蘭的一張圖片)
2)Do you think Sang Lan experienced a colorful life? Why do you think so?
Step 2:閱讀中
1)讓學生閱讀關于閱讀策略的小文章,并找出閱讀采訪體裁文章的四個步驟。
2)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判斷八個句子的正確性。
3)給出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課文:
Who is the interviewee?
Whats the topic of the TV interview?
What are the questions?
4)查讀文章,尋找文中關于桑蘭的信息。(以競賽的形式)
5)讓學生用形容詞描述桑蘭的個性。
6)完成根據(jù)文章編寫的一篇任務型閱讀。
Step3:閱讀后
1)讓學生思考并回答以下一個問題:
What impressed you most after knowing her story?
2)小組討論,總結從課文中學到的知識。
3)給出思考性的句子: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text?
(輔以圖片講解)
4)欣賞五句激勵性句子。
An optimist sees the rose; a pessimist the thorn.
Happiness is a form of courage.
People dont lack strength, they lack will.
Chances favor the minds that are prepared.
Every man is the master of his own fortune.
5)用一句啟示性的話結束這一節(jié)課。
Life is a gift, life is happiness, each minute might have been an age of happiness.
Step 4:課堂作業(yè)與布置
寫一篇關于幸福的文章。
這一教案的設計特點,通過提問培養(yǎng)學生歸納(用形容詞描述桑蘭的個性)、評價文本內容(閱讀后的問題)。通過提問讓學生掌握閱讀采訪體裁文章的閱讀策略。
起初,組員獨立備課的教案,提的問題主要是關于桑蘭人生中發(fā)生轉折的事情。沒考慮讓學生用形容詞來描述桑蘭的個性,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其實是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桑蘭人生中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如往常上閱讀課一樣,最后教師通常問:“你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什么?”集體備課后,組員都覺得這個問題太籠統(tǒng),梯度也太高了,學生會覺得無從下手。決定在這個問題前加一個“這篇文章給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的問題作為鋪墊,這樣的提問就有層次。這些是前面獨立備課時常忽略的思考環(huán)節(jié)。
四、課例研究結果的啟示與思考
以提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閱讀課例研究,給我們帶來如下的教學啟示:
1.課例研究一次次地優(yōu)化教學程序,努力發(fā)現(xiàn)問題的癥結所在,盡可能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確實提高了教學效果。
2.課例研究不僅能改變學生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改善學生思維能力,也能務實幫助和促進教師教學實踐持續(xù)改進。
3.要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應給予學生更多參與教學的機會。讓學生參與課堂設計,鼓勵其說出對教學不滿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建議或設想。
參考文獻
[1]程可拉,胡慶芳.日本和美國課例研究的比較研究[A]比較教育研究,2006(6)
[2]顧泠沅.以課例為載體引領教師發(fā)展[A]人民教育,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