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張艷
【摘要】在中國,需要教育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家長。家長教育素質(zhì)的高低和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影響著孩子成長的方向。本文結(jié)合多年幼兒工作實踐,重點針對父母及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產(chǎn)生的影響,就如何搭建教育平臺、營造和諧家庭教育氛圍、提升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同,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關(guān)鍵詞】家庭教育;家長教育素質(zhì);健康成長
我們普遍認為教育是學校和老師該承擔的職責,當孩子到了學齡,家長認為把孩子托付給學校便沒有責任了。從業(yè)初期,我也存在這樣的慣性思維,然而,隨著幾十年一線工作閱歷的積累,通過對一批批家長的溝通和孩子的培養(yǎng),我的教育視野和思維不斷開闊,我認為,在中國,需要教育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我們的家長。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為幼兒成長做好鋪墊,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下面,結(jié)合一線從教實踐談一下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實踐和探索。
一、加強家庭教育的現(xiàn)實需要
(一)傳統(tǒng)思維的片面性。一是表現(xiàn)在我們普遍認為孩子應該接受的教育就只是單純的知識教育,而這種教育就應該由教師來傳授;認為孩子能否全面成長,更取決于他是否遇到了足以影響他一生的名師,或者他上的學校是否是名校,我們把這種成才的決定因素過多的押在了客觀的學校選擇和教師教育上。二是越來越多的家長走到一個教育誤區(qū):對孩子的愛發(fā)生了錯位,大包大攬,不舍得放手,把孩子當“低能兒”溺愛,導致了孩子真正成了高智商的生活“低能兒”,這是我們極不愿意看到的。三是社會整體的教育渴望傾向于智力層面的知識教育,所指所對,皆是機械式的面子教育,因為面子教育具有外顯性,見效快的優(yōu)點,而那些心態(tài)、性格、品質(zhì)、良好習慣等具有強大支撐力的里子教育卻被忽略,只因為他們養(yǎng)成的速度太慢,且又是隱性的。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家庭教育主要涵蓋了諸如:性格教育、品行教育、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等很多非智力因素教育。而這種教育,源自父母本身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和家庭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
(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許多事情,是孩子無法選擇和左右的,父母那種無意識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家庭的“教育”對孩子的一生會產(chǎn)生烙印式的影響,所以給予他們依靠和向他們施以教育的大人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孩子的世界里,模仿是本性,也是學習的重要途徑,大人的言行舉止、處事方法、道德觀等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因此,家庭教育的這種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健康心態(tài)的養(yǎng)成、美好品質(zhì)的鋪墊、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jīng)Q定性作用。因此,營造全民參與教育的氛圍,顯得至關(guān)重要。
二、當前家庭教育影響孩子成長的主要表現(xiàn)
從孩子的身上,能看到父母的影子,也能感受到這個孩子所接受的來自家庭的教育會對他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結(jié)合我校工作經(jīng)驗大致梳攏一下:
(一)性格良好的孩子。特點:活潑開朗,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較強,能充分認知自我價值,其獨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適應能力良好。他們能通過觀察、語言溝通或者自主動腦去解決問題,樂于幫助小朋友,也樂于與其他孩子交往。家庭環(huán)境:通過家訪及調(diào)研,這類孩子的家庭氛圍活躍、溫馨、寬松、民主,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父母身上所散發(fā)出來的真誠和溫暖,以及他們良好的交流能力。偶爾會有父母手拉手來幼兒園接送孩子的,兩只大手牽一雙小手,一幅和諧美好的畫面。我相信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的心肯定像陽光一樣溫暖明亮。
(二)性格孤僻的孩子。特點:沉默寡言,缺乏溝通和不愿傾訴,不會傳遞溫暖,缺乏朋友,排斥集體活動,具有強烈的自卑或自閉傾向。家庭環(huán)境:據(jù)調(diào)研了解,這類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多是因為父母過于忙碌無暇顧及他們所致。在這些父母的意識里,他們?nèi)绱吮疾ㄊ菫榱私o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更富裕的成長環(huán)境,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更無時間與孩子談心或者與孩子互動等親子之類的活動。這在無形中向孩子傳達了一種掙錢比陪伴家人重要的觀點,而這種幼年時的缺乏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彌補,給孩子所帶來的影響往往是不可逆的,隨著長時間潛移默化的觀點灌輸,孩子會理所當然地領(lǐng)會模仿。當父母漸老,幼子長成,他們還給父母的往往也是冷淡和孤僻。
(三)有暴力傾向的孩子。特點:缺少溝通和理解,擅長武力解決問題,事無大小,拳頭出的永遠比嘴巴快。家庭環(huán)境:通過調(diào)研溝通,此類孩子的家長更勝于孩子,“動手能力”比動嘴和動腦能力更強。通常父母口角不斷,動輒拳腳相加。例如從教期間,一個孩子跟我們描述他的父母:爸爸喝醉了酒,就把媽媽摁倒在地上,用拳頭打呀打呀,媽媽不停的哭還罵爸爸,后來媽媽就帶著我藏起來了,爸爸找呀找呀,最后就把我們找到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聽后很心酸,為他的父母,更為這個孩子的將來,我仿佛能看見將來這個孩子是如何經(jīng)營他的家庭的,因為這個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太像他的父母了,除了揮拳頭,就是躺在地上撒潑哭喊。
(四)離異家庭的孩子。特點:這類孩子的性格特點是分階段的。一個婚姻破碎的家庭,所產(chǎn)生的影響波及到孩子時,是地震般的效應。這種破壞性的影響直擊孩子的心靈和性格,是持久的,更是隱性的。孩子往往經(jīng)歷著那種無法言說的痛苦“掙扎”與變化,卻又無能為力。家庭環(huán)境:以我教過一個孩子為例:小班的他愛說愛鬧,他會用天真可愛的神情向你栩栩如生的描述來自他們父母的“內(nèi)戰(zhàn)”,他不許別人碰他,有碰必退,伸手就抓,伸拳就打,那時他的父母即將離婚,天天爭吵,摔東西;中班的時候,他的話少了起來,愛哭,愛打人,對老師產(chǎn)生了更大的依戀,那時,他的父母已離婚;大班的時候,他不再喜歡與小朋友交流,經(jīng)常自言自語,表情有些木訥,還是愛打人,老師對他說話聲音稍微大一點,他就開始驚恐,那時,他的父親經(jīng)常喝醉酒,會發(fā)酒瘋……一路的成長,我們也跟著心痛了一路,作為教師,我們?yōu)楹⒆幼龆嗌僖矡o法彌補家庭帶給他的創(chuàng)傷,如果教育,也能面向家長,那這個孩子所遭受的痛苦是否能減輕很多。
(五)留守兒童。特點:還類孩子相對于同齡孩子來說,他們的性格不飽滿,不是內(nèi)向,也非膽小,而是一種欠缺。欠缺什么呢?閱歷?經(jīng)驗?活潑的心態(tài)?也許都有,這種不飽滿,隱約不明卻又到處彰顯。家庭環(huán)境:這類孩子的父母多在外地打工,他們通常跟隨老人一起生活。而這些老人的生活相對來說又帶有封閉性和守舊性,缺乏圓潤的生活接觸和及時靈動的生活隨機教育,于是這些孩子的個性和心態(tài)仿佛被壓抑了一般,無法伸展開來,更不用談健康成長了。
(六)愛電腦的孩子。特點:注意力不集中,面容疲倦,缺乏孩子的精氣神,在他們的意識里過早界定了與社會和朋友接觸的虛擬性,從而缺失了生活的真實感。家庭環(huán)境:以幾年前教過一個叫小白的孩子為例,每天來幼兒園就困的不行,特能睡覺。通過家訪,赫然發(fā)現(xiàn)他們家居然有三臺電腦,問其故,答之:每人一臺,就不用爭電腦了。每天晚上,爸爸媽媽兒子各抱一臺電腦,上網(wǎng)的上網(wǎng),看電視的看電視,玩游戲的玩游戲,不亦樂乎。我讓孩子玩游戲給我看,他嫻熟的水平令我都汗顏。我與他的父母分析了這種狀況的不合理及所帶來的危害,他們態(tài)度極好的配合我們一段時間后,又任由孩子去玩電腦了,父母都無法戒除的癮,能不傳遞給孩子嗎?
三、多措并舉,全面提升,穩(wěn)步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好的父母就是一所好的學校,更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良好的家教會讓孩子受益一生;而問題家長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就包含了問題,那幼兒又怎么可能不是問題幼兒呢?只有家長的教育素質(zhì)提高了,孩子的素質(zhì)才會跟著提高,良莠不齊的家長教育觀,是需要我們共同關(guān)注并切實改進提升的。現(xiàn)針對如何搭建不同的教育平臺或努力營造不同教育方式,讓家長們盡可能多的接觸或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淺談幾點我的觀點:
(一)定期開設(shè)家長培訓班。如果家長早期能得到科學的教育引導,孩子就能沿著更好的軌道發(fā)展。大多家長,他們是迫切希望在孩子的教育上多下功夫的??捎挚嘤谧约翰欢萌绾谓逃鵁o從下手或者盲目下手。如果能針對不同年齡或者不同性格的孩子定期面向家長開設(shè)培訓班,由專業(yè)老師向家長們
傳授一些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那將會惠及很多孩子。只有家長的教育觀念改變了,孩子才能真正發(fā)生改變。
(二)發(fā)揮家長會的熱效應。家長會組織起來方便靈活,規(guī)模小,針對性也強,是一個向家長傳播家庭教育的好平臺。同年齡級別的孩子無論是學習、愛好還是交友處事,總有很多共同之處,但也是良莠不齊存在差異的,因為他們所面對的家庭教育和影響不同。家長會把這些家長們聚到一起,無形中也是一筆教育資源的切磋交流。相信家長們會從中獲得不小的收獲,這種收獲有時候比老師的教育方法傳授更具實效性。
(三)充分利用學校宣傳欄。宣傳欄也是我們向家長們進行教育傳播的一扇窗口。雖然它沒有家長會那么鮮明的針對性,卻是普及范圍更廣、時間也更為長久的一種教育方式。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長年齡不一、素質(zhì)不同、職業(yè)不同,時間也有差異性。如果能充分利用宣傳欄,及時張貼和更換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好方法,相信會讓這些家長們受益匪淺。
(四)讓教育普及到每一個家庭。教育應該是一項全民教育。家長們?nèi)绻寄軐W習一下《家庭教育學》,去掌握更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那樣他們的言傳身教就更具示范性、科學性和指導性。某知名專家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觀點:家長是破壞孩子注意力的元兇。感觸頗深,因著不懂,家長在無形中扼殺和破壞了很多孩子身上美好的閃光點。所以只有家長們的教育態(tài)度成長起來了,他們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所以倡議,我們的家長們多拿出一點時間來學習一下《教育學》,為孩子做好榜樣。
(五)家園共育。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與學校是密切聯(lián)系卻又不能互相代替的兩個層面,學校教育是區(qū)別于家庭教育的。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和“旁觀者”,能更清楚更客觀的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優(yōu)缺點。如果能充分利用上下學的時間,有針對性地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就能使學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鞏固;而家長的反饋也能讓老師更因人而異的明確對孩子的教育,更具靈活性和針對性,從而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jié)合起來,同步前進。
幼是定基,少是勤學。孩子的教育是具有延續(xù)性和持久性的,孩子的成長也是無法復制、不可逆轉(zhuǎn)的。教師和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懷揣著同一個美好的期望,對孩子只有飽滿又科學的教育引導和影響,他們的成長才能具有飽滿性、健康性、科學性,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們能以更科學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法去引導孩子。所以,作為家長、作為老師,我們要為孩子做的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們攜手共建,為孩子勾勒更好的藍圖、為他們搭建更科學更健康的成長平臺,讓他們能夠跑的更遠,成長的更加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