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味道,一年只能品嘗一次,對它最初的味蕾感知大多源于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那便是年味。年夜飯,一年中最富含家味的一頓飯,也是我們兒時最期待的一頓飯。全家熱熱鬧鬧圍聚在飯桌前,享受一年難得出場一回的幾道私房菜式,團聚的溫馨得以在齒頰間滿溢。
兒時,春節(jié)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吩的大日子,有鼓鼓的紅包,滿滿的壓歲錢;有漂亮的新衣,精美的新鞋;有鞭炮齊響、煙火璀璨,還有滿滿一桌的好吃好喝。在那個物質較為貧乏的時代,需憑票證采購的歲月里,餐桌上若有些許魚肉,則是再奢侈不過的事情了。
時光流逝,不記得從什么時候開始,我慢慢試圖疏遠這個兒時最愛的節(jié)日,只為擺脫這個早已變得冷清的團圓日。奇怪的是,去年過年時人在海外,卻不由自主地惦念起了中國最傳統的節(jié)日,或許這就是身處異鄉(xiāng)的游子們口中常念叨著的思鄉(xiāng)情吧。雖然在這座陌生的城市里,只有我們夫妻倆過年,可我還是燒了滿滿一桌的菜,再配合上北京時間吃了年夜飯。說來慚愧,去年是我第一次親自下廚燒一桌年夜飯。我雖熱愛烹飪,但每逢春節(jié),豐盛的年夜飯似乎總沒有我的用武之地,更準確地說是一直輪不到我來準備。
一桌年夜飯,一半以上的菜式都是以往過年在外婆家吃的菜。因為爺爺奶奶早已于我出生前就去世,小時候過年都是去外婆家和外婆一起度過,更重要的是外婆會準備一桌讓人垂涎欲滴的年夜飯。而且,外婆夾菜總是第一個夾給我,我時常顧不得表兄妹們的嫉妒目光,欣然享受著外婆對我的偏愛。
外婆稱不上是美女,她皮膚黝黑,身材微胖且寡言少語。不過,她善良慈祥,堅強能干,還有一手人人稱贊的好廚藝。讀初三那一年,因為父母出國,我便住進了外婆家。每天早晨,外婆都會給我蒸一個雞蛋,再讓我?guī)б粋€白煮蛋。那時,雞蛋對于一個面臨中考的學生而言,絕對是小康級的營養(yǎng)品。每天晚上,她還會問我第二天想吃什么。在那些日子里,一下課我就拼命踩著自行車踏板,迫不及待飛馳而去,只為回家吃外婆燒的晚飯。
外婆去世后,我們就在自己家里過年,雖然年夜飯基本保留了外婆家的菜單,不過年味卻淡了許多。我家因為是北方少數民族,年夜飯里少不了水餃和年糕這樣的傳統美食。而大魚大肉中,我最喜歡的還數外婆燒的紅燒鯽魚和白煮肉,還有逢年過節(jié)她才會做的金黃酥脆的炸什錦?,F在想想,小時候過年真幸福,年味十足,人味滿滿。今年過年照常燒一桌年夜飯,假裝在國內過年。記憶里外婆家的年味或許再也無法復制,不過,可以讓外婆的味道跟著回憶一直留在身邊卻也備感溫馨。
白富美白煮肉
用料
800克五花肉/250克豆腐/100克洋蔥/10克姜絲、大蔥、小蔥/5克八角、蒜末、香菜末/1張生菜葉/1茶匙辣椒粉/1湯匙料酒、生抽/1/2茶匙白砂糖、香油/適量鹽、油
做法
洋蔥切片,大蔥切段,小蔥部分切絲、部分切碎。五花肉洗凈,肉皮朝上放入{咼內,加入清水大火燒開,除去浮沫,放入料酒、洋蔥片、蔥段、八角和姜絲,小火煮1小時。煮好的五花肉撈出晾涼,切成薄片擺在盤中。
豆腐切塊,均勻撒上鹽。鍋內倒油燒熱,下豆腐塊煎至金黃撈出瀝油,擺在白煮肉片旁,加以生菜葉、蔥絲點綴。
取一小碟倒入生抽,加蒜末、小蔥碎、香菜末、辣椒粉、白砂糖、鹽、香油攪拌均勻制成蘸醬,用于蘸食白煮肉片和煎豆腐。
私房筆記
北方有白煮肉,南方有白切肉,肉質吧而不膩,瘦而不柴。過年的時候,外婆喜歡煎點豆腐配在白煮肉旁邊。這道菜醬料很關鍵,如果喜歡吃辣,放少許辣椒粉或老尖椒片,會讓美味升級。
前程“什”錦
用料
半張干豆腐/1張涼皮/80克土豆/60克黃豆芽/50克黃瓜、胡蘿卜/10克香菜碎、蒜末/10粒熟花生/1茶匙鹽/1湯匙白砂糖、辣椒油、香油、生抽/1/2湯匙白醋、陳醋
做法
干豆腐洗凈切絲,開水汆燙。土豆洗凈后去皮切絲,浸泡于水中片刻,再用開水汆燙。鍋內倒水煮沸,黃豆芽擇洗干凈,焯水撈出過冷水。涼皮用水泡開切條。黃瓜、胡蘿卜洗凈,去皮切絲,和處理好的干豆腐絲、土豆絲、黃豆芽、涼皮條一起放入碗中,加熟花生、蒜末、香菜碎、鹽、白砂糖、辣椒油、香油、白醋、陳醋和生抽后拌勻即可。
私房筆記
這道菜是家里年夜飯保留菜目,過年前在家發(fā)豆芽也是當時必不可少的傳統,自家發(fā)的黃豆芽無比鮮嫩。
“鯽”祥如意
用料1條鯽魚/60克洋蔥/50克青椒、紅椒/5克蔥段、姜片、蒜片/1茶匙料酒、陳醋、白砂糖、鹽/2湯匙生抽、老抽/適量油
做法
鯽魚預先處理好,抹上鹽腌制片刻。洋蔥洗凈切絲,青椒、紅椒去蒂去籽,洗凈切絲。取一個小碗,加料酒、陳醋、白砂糖、生抽、老抽、鹽攪勻制成醬汁。鍋內倒油燒熱,下腌好的鯽魚炸至金黃撈出瀝油。鍋中留少許油,下蔥段、姜片、蒜片炒香,加入炸好的鯽魚、醬汁、清水,大火燒開后改小火慢燉15分鐘,放青紅椒絲、洋蔥絲炒勻,大火收汁后即可裝盤。
私房筆記
鯽魚肉質鮮嫩,口感豐富,特別下飯。外婆也常在菜星加豆腐,讓這盤鯽魚看起來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