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樹森
新中國成立以來,語文教育工作者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寫作教學的嘗試,但是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多年來,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寫作教學所占比重很低,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形式比較固定,缺乏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寫出的作文已經成為流水線上的的標準配件,只注重形式而沒有思想。對于作文的修改和評議只是形式而沒有落到實處,寫作教學漏洞百出,同時在一些政策上也是對寫作教學造成誤導。對此,如何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寫作水平得到提高,從一些批評和理性的思考中找出一些可以利用的方法,對當前的學生寫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新中國成立至今,語文教學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進入了新的階段。在這段時間里,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也在不斷地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探索。沒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所以中學語文寫作教學雖然在不斷地進步但也存在嚴重的問題。寫作作為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之一,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當前的寫作教學還處于幼稚階段,各種理論還不是很完善。
首先,寫作學本身的地位比較模糊,它屬于一個古老而新興的學科,寫作教學還沒有形成自己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它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從語法修辭上沿襲而來的,主要講授文章的主題、題材、結構等一些基本的寫作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當做現代漢語課的補充,由此,成為相鄰學科補充的寫作學,沒有從直觀的抽象的表現上升到規(guī)律性的統一。這樣就造成了寫作學者至今仍然缺乏寫作教學本身的特殊的價值取向的自覺,在教學過程出現盲目性,同時在價值取向上還是很不清醒的,缺乏原創(chuàng)性的科學抽象。
在這種情況下寫作教學就從其他的相關學科中尋找出路,但是這種疾病亂投醫(yī),在吸收別的相關學科的理論的時候沒有批判思想,這樣的帶來的后果是邯鄲學步,自己卻一無所獲。雖然出現了帙卷浩繁的書籍,但是水準很低,其作品沒有冷靜的分析,沒有運用邏輯上的方法,沒有運用歷史的方法,這樣就沒有任何學術上的突破,同時在術語與術語之間,它們的關系是長期凌亂不統一、不系統的狀態(tài)。幾個簡單的術語,顛來倒去的運用,根本不可能擺脫貧困概念的惡性循環(huán)。當然,寫作教學的尷尬地位,不能單純的歸咎于外部的原因,也有它本身的營養(yǎng)不良。所以需要引起重視,真正的安下心來研究和探索,尋找出路。
其次,教師作為寫作教學的主體之一,他們的方法理念也是造成了寫作教學處于貧困階段的一個原因。教育工作者本身對于寫作教學就不是很重視,加之受到自身寫作水平的局限,就更不可能更好的進行寫作教學的探索。
從教育者的教學理念上來講,千百年來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以傳承為主,新的老師剛到一個新的崗位上的時候總是由經驗豐富的教師前輩指導幫助,新老師有很多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沒有在第一時間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加之在學校教師考核標準面前,成績會證明一切。久而久之,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語文教學就會完全的承襲而沒有創(chuàng)新,這種老教師固步自封,新教師按部就班的做法使得寫作教學的進步變得舉步維艱。很多擅長寫作的教育大家長期脫離實踐教學,只是單純的理論研究,這樣就是空中樓閣,提出的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實用性;而實踐教學的一線工作者卻沒有能力作理論的支撐,有的是愛莫能助,有的是因循守舊,不思進取。
在考試指揮棒之下,教育者變得忽視了寫作教學的思維多樣性。寫作課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課,它的研究對象不僅是靜態(tài)的文章,動態(tài)的寫作主體才是重頭戲。所以在寫作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要采取多元智能教育的方法,也就是說要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要打破傳統教學中種種陳規(guī)陋習的制約,作文教學程式呆板,教師指導時過多限制,劃框框,定調子,清規(guī)戒律多,唯恐學生越雷池一步,作文命題違反學生心理,脫離學生生活實際。中學生缺乏必要觀察、想象和習作思維的能力,傳統的作文教學對寫作教學的認識只停留在它的表層結構上,認為是作文能力和表達能力兩個因素構成的,作文訓練只在低層次上重復,忽視了寫作的智力訓練,作為智力核心的思維活動是運筆行文的先導,思維是貫穿于寫作的全過程,它指導和制約寫作活動。所以一定要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除此之外,在寫作教學方法上也是不完善的,很多時候作文的反饋修改步驟程序上也會大打折扣。
最后,就是學生本身,在意識上對寫作不是很重視,加之“戴著腳鐐的舞蹈”使學生對寫作教學缺乏興趣。在實踐上學生缺乏生活經歷,沒有形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當然這也是很多因素合力造成的結果。但是缺乏觀察和想象力就造成了寫作時候的素材匱乏、言之無物等等諸多問題,而且在命題的時候命題者事先會寓于題目或材料的結論且大多流于空洞,這樣的信息暗示是對學生的誤導,學生只需要羅列事實,用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范式,無需思考,也不會跑題,這樣的命題成就了師生之間的雙重“和諧”但是卻更加加重了學生文章的干癟空洞等問題,漸漸的學生有意境沒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學生也變得麻木了,有靈氣有思考的文章就越來越少了,而且有些有自己思考的文章往往會被扼殺,從而作文寫作一潭死水,沒有一絲波瀾。
面對這樣的教學現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語文老師首先要有自己的獨立的思維,不斷地鍛煉自己的寫作水平,在寫作中支持學生的獨立思維,但是依然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開發(fā)。其次,對于學生的情感體驗給予支持和鼓勵,所有的好文章都是來源于生活,只有生活的大量輸入和教師的不斷訓練,學生在文章中才會有大量的輸出。最后,提倡和鼓勵學生閱讀,尤其是經典的閱讀,在經典中獲取更多的信息,這就需要老師巧設情境,讓學生感知到語文的溫度,從而讓學生可以通過寫作記錄自己的真實情感,有更好的生活,有更豐富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