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9日,從平津戰(zhàn)役開始,一個叫做“楊羅耿”的詞組,密集出現(xiàn)在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發(fā)往前線的“4A”級電報里。楊(得志)羅(瑞卿)耿(飚)兵團即華北第二兵團,一直馳騁在長城內外的華北勁旅。
作戰(zhàn)室指揮了三大戰(zhàn)役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在一間只有35平方米的土磚房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指揮了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
三大戰(zhàn)役期間,西柏坡發(fā)出過多少封電報?這個數(shù)字,有的說是197封,有的說200多封,據(jù)《毛澤東軍事年譜》記載,是408封。正是通過這199封電報,小小的作戰(zhàn)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zhàn)役。
1948年11月29日,從平津戰(zhàn)役開始,一個叫做“楊羅耿”的詞組出現(xiàn)在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發(fā)往前線的“4A”級電報里。
在移駐西柏坡前夕,由于往來電報偶有丟失,經毛澤東同意,形成了文件的圈閱制度,即閱過文件的人,簽上自己的名字、日期,并在自己的名字上畫圈,“畫圈為證”。而毛澤東在簽發(fā)電報、文件時,有他自己獨特的方法來表示急緩和密級:4個“A”以上的表示刻不容緩,須立即送呈周恩來,隨即簽發(fā)。4個A為特急電報,限6小時內發(fā)出;3個A為加急報,限一天內發(fā)出;兩個A為急報,限兩天內發(fā)出;一個A為平報,限3天內發(fā)出。
有時,“A”后邊還綴個“毛”字,表明是毛澤東的電報,要立即發(fā)出。三大戰(zhàn)役期間的電報多為“AAAA”,也有“AAAAA”或“AAA”的。
楊羅耿兵團參加解放太原戰(zhàn)役
楊(得志)羅(瑞卿)耿(飚)兵團即華北第2兵團,一直馳騁在長城內外的華北勁旅。
1949年1月15日,華北第2兵團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4月,第19兵團攜帶在平津戰(zhàn)役中增編的炮兵團,參加解放太原戰(zhàn)役。
為了打好太原戰(zhàn)役,太原前線總前委召開了擴大會議,決定攻城部隊的任務區(qū)分為:第18兵團從東面進攻;第19兵團從南面、西面進攻,并負責攻下東南角的雙塔寺,第12兵團及第7軍從北面進攻。
耿飚將第64軍和晉中軍區(qū)部隊部署在太原西面。進攻開始后,他們和從西面進攻的第7軍第19師一起,沿汾河西岸分路向守軍猛攻,第64軍軍長曾思玉指揮他的炮兵群抵近射擊,一個急速射就是1000多發(fā)穿甲彈,耿飚在指揮所用電話連說:“干脆利索!干脆利索!”話音未落,各個尖刀連的紅旗就從硝煙里連續(xù)掠過南屯、南上屯、新莊、沙溝等點,11時50分,十幾面紅旗在煤山會齊,揮舞出“勝利”的旗語。
在南面,第19兵團在掃清了外圍據(jù)點后,于下午5時,組織第63軍會同第18兵團第62軍的第186師包圍了東南角上的雙塔寺。
第63軍的第187師和第189師對雙塔寺守軍發(fā)起總攻。耿飚命令炮兵:“狠狠打!但是只準打塔周圍的工事、碉堡,把敵人的通訊設備、交通壕、火力點統(tǒng)統(tǒng)打爛,不準打那兩個塔?!?/p>
解放軍的大炮“發(fā)言”了。那么多炮,打得那么準,摧毀了守軍的地面工事、高堡、夾墻堡,而雙塔寺內未落一顆炮彈。這樣,這座有著許多碑刻的明朝古剎雙塔寺,就在密集的炮火中完好無損地保存了下來。兵團指揮部都已移到雙塔寺,就在寺下第一層的地上展開戰(zhàn)役全圖。兵團首長們靠墻蹲了一圈,楊得志握著“熱線”電話,坐在地上指揮。耿飚拿著一具指揮尺,在地圖前趴著作業(yè)。
雙塔寺距首義門不遠。首義門上的守軍是閻錫山的所謂決死隊。他們仗著自己的兵工廠,把槍彈、炮彈像水瀉般地往下打,第63軍幾次攻擊,均未得手。耿飚計算了城墻高度,確定火焰噴射器可以噴射到城樓上,就下令把1945年在張家口繳獲日軍的4具火焰噴射器抬來。
4條火龍飛上首義門。頃刻間,國民黨軍的守城部隊呼爺喊娘,死的死,逃的逃。接著,第188師指揮員迅速登上城樓,攻占了首義門。
拿下閻錫山的老巢
這時,西面的攻城部隊也發(fā)起了進攻。第64軍的574團在水西門和旱西門之間奮勇登上城墻,然后打開水西門,使主力部隊如怒潮般沖入城內。
在南大門,第19兵團的大炮正在“啃燒餅”,數(shù)十門榴彈炮抵近射擊,炮口搖平,直接瞄準,對著城墻打集火射擊。那可真是一炮一個洞,一炮一層磚。不到10分鐘,城墻上硬是開出一個可進四路縱隊的大口子。硝煙未散,第65軍的戰(zhàn)士們已經吶喊著沖上去了。
在進攻部隊的吶喊聲中,耿飚沖出兵團指揮所,隨部隊向突破口跑去。司令部的軍務科長、作戰(zhàn)參謀長大喊危險,楊得志急叫“拖回來!”兵團首長的幾個警衛(wèi)員一齊撲上來,怎奈耿飚腿長,他踩著山一樣的瓦礫,沖得比65軍的部隊還快。
在高高的城墻突破口上,耿飚舉起那架經歷了長征的照相機,“咔嚓”:城墻上的大窟窿——一顆150榴彈的威力;“咔嚓”:上百個定格的吶喊面孔——蜂擁而入的攻城洪流;“咔嚓”:硝煙里瀟灑的襤褸布條——紅旗飄揚在太原城頭……
通信隊干脆把前進指揮所的電臺送到城頭上來。各路指揮紛紛報告得手,請示攻擊方向,耿飚目視著大戰(zhàn)中的街景,回答:第64軍沿街向東,接應第18團和第7軍,其余部隊可以不受戰(zhàn)斗分界線限制,自行沖向市中心“綏靖公寓”——閻錫山的老巢。
繳獲了國軍9輛坦克
進攻“綏靖公署”的主力很快就到達了位置。這時,第65軍電話報告,在“綏靖公署”大門口發(fā)現(xiàn)了9輛坦克,由于打開了巷戰(zhàn),這些坦克還沒來得及用上,解放軍就沖到了跟前。坦克手棄車而逃,連發(fā)動機都沒有關閉。
耿飚立刻去找第65軍繳獲的那9輛坦克。只見一個連隊的指揮員正圍著那些“游擊堡壘”爭論不休。見耿飚到來,他們就報告說:
“副司令員,這些坦克不知為什么不響了?!?/p>
耿飚登上一輛坦克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油料都燒完了。
根據(jù)隨車文件,耿飚知道這是9輛日本“豆”式輕型坦克。耿飚說:“沒事,快從俘虜里找駕駛員,加上油就能開走?!?/p>
耿飚派人在繳獲的9輛坦克上用噴漆上紅五角,組成了第19兵團第一個坦克大隊,下轄3個連,每連3輛坦克。
接著,他們按照中央軍委的毛澤東來電中“十八及十九兵團改隸第一野戰(zhàn)軍建制,爾后行動整訓及補給等統(tǒng)聽彭德懷同志指揮區(qū)處”的指示,離開了太原,踏上了解放大西北的征程。
(據(jù)《軍中老照片》《現(xiàn)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