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偉
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是高效的,希望自己的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能力,希望自己的課堂的主體真正是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學生剛開始不適應高效課堂模式,不知道在課堂如何討論、如何展示,如何點評。往往在討論環(huán)節(jié)浪費的時間太多,導致后面展示和點評的時間少,一節(jié)課下來所展示的內容太少,就會導致一個課時的內容往往需要兩節(jié)課完成。即使是這樣,學生還是感覺沒有學會,許多學生為此而失落。
現(xiàn)在,隨著教學慢慢地、一點點地改進,許多學生真正感受到了高效課堂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學生已經適應它了。通過實踐,教師對高效課堂也有了新的認識。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建高效的學習氛圍
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贊可夫經過多年的研究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看師生之間的關系如何。就是說,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之中及課堂之外師生關系的好壞。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積極地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尊重學生的思想,善于激勵他們。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學生的鼓勵和批評才具有實際效果。在語文教學中,面對程度參差不齊的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學困生”,教師的態(tài)度要和藹可親,更不能放棄他們。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和他們建立一種融洽的關系。師生關系融洽,會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教學活動會順利開展,從而創(chuàng)建出有效的學習氣氛。融洽的關系意味著師生心靈的相遇與共融,每一個眼神與動作都潛藏著彼此的心意與情意,把這種和諧的融洽帶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像溫暖的家,輕松自如,自由發(fā)揮。
二、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嘗到學習“甜頭”
要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作為教師,就必須不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語文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語文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保持一種生動活潑、有意思、有趣味的教學氣氛。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只有趣味,才符合學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學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應該采用。所以,教師要盡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拋出來,讓學生帶著興趣去接受它,從而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三、結合學生實際,探究高效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包括教與學兩方面的方法,從教學過程說主要有三類方法:一是進行認知活動的方法,二是進行技能活動的方法,三是進行情感活動的方法。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那么,教師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進行教學,而應按照學生“學”的規(guī)律進行教學。即:學生“應該怎樣學”,教師就“應該怎樣教”。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以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為前提,教師設計的教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學生存在“已有知識能力和思想方法基礎”的事實。學生的這個基礎與教材的編排順序有關,但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與生活環(huán)境關系更大。教師應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tǒng)一。
四、設置一個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我實驗探討,大膽創(chuàng)新
語文課是語言運用課,是訓練課。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練”出來的。組織課堂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地進行“談、說、評、議”等言語表達活動,從而達到學生個體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在課堂教學中,高效課堂將會引起教師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教師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fā)進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