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羅瑞卿和蔡文治在談判桌上面對面地較量。到了1950年代,在隱蔽斗爭戰(zhàn)線上,他們又進行了較量,但已不是面對面了。1980年6月,耿飚赴美訪問,蔡文治夫婦誠邀耿飚夫婦到他們家做客,二人握手言歡。10月,蔡文治夫婦應邀訪華,此時羅瑞卿若仍健在,同蔡文治也是會相逢一笑泯恩仇的。
羅瑞卿,四川南充人,1906年出生;蔡文治,湖北黃岡人,1911年出生。他們雖是黃埔軍校校友,但當羅瑞卿在武漢上黃埔軍校第6期時,蔡文治還是武漢第二中學的一名高中生;而當蔡文治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適逢“九一八”事變憤而回國轉入黃埔軍校第9期就讀時,羅瑞卿正在紅軍中轉戰(zhàn)贛南閩西。因此,他們此時毫不搭界。
耿飚,湖南醴陵人,1909年出生,13歲就到水口山鉛鋅礦當童工,1930年參加紅軍。此時,他和蔡文治也不搭界。后來,他們的人生軌跡曾經(jīng)有過三次交集。
第一次:羅、耿和蔡同在北平軍調(diào)部
1946年1月5日,國共雙方達成《關于停止國內(nèi)軍事沖突的協(xié)議》。1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了《關于停止國內(nèi)沖突的命令和聲明》,并達成《關于建立軍事調(diào)處執(zhí)行部的協(xié)議》。
軍事調(diào)處執(zhí)行部,簡稱軍調(diào)部,是履行停戰(zhàn)協(xié)議的機構,受周恩來、張治中和馬歇爾組成的軍事三人小組領導。三方各設參謀長一人,羅瑞卿被任命為中共方面的參謀長,國民黨方面的參謀長是蔡文治,美方的參謀長是海斯克。為了執(zhí)行任務方便,中央軍委特別授予了參加軍調(diào)部工作的人員軍銜。葉劍英、羅瑞卿、滕代遠、饒漱石為中將;耿飚為少將,任中共方面的副參謀長兼交通處處長。
1月14日,耿飚乘美國飛機到承德,將時在承德、任晉察冀野戰(zhàn)軍政治委員的羅瑞卿接到北平,履行參謀長的職務。
由于國共雙方立場尖銳對立,執(zhí)行軍調(diào)部的任務便離不開吵架,而美方則袒護國民黨,拉偏架。耿飚向羅瑞卿介紹了他代替羅瑞卿參加的第一次參謀長會議,與國民黨方面的參謀長蔡文治在會議上爭吵的情況。蔡發(fā)言罵解放軍為“共匪”;耿飚則回敬他,稱國民黨軍為“蔣匪”。雙方爭得臉紅脖子粗。
這種“爭吵”留下了許多唇槍舌劍的記錄,其中讓羅瑞卿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他和蔡文治的交鋒。在一次會議上,羅瑞卿說,狡辯改變不了事實。蔡文治說羅這話侮辱了他,要羅道歉。美方參謀長海斯克對蔡文治說,羅用的是第三人稱,不是指你,可以不道歉,這件事便不了了之。
4月間,羅瑞卿乘美國飛機到延安向毛澤東報告工作。羅瑞卿把他同蔡文治關于“狡辯”的爭論說了一遍,毛澤東聽后大笑說:工作要堅持實事求是,對國民黨的假報告,要堅決頂回去。
第二次:羅瑞卿和蔡文治隔海注視長白山區(qū)
1948年初,美國政府見蔣介石大勢已去,美國中情局在中國的頭目肖太滋便到南京與蔡文治聯(lián)絡,策劃組建“自由中國運動”組織,又稱“第三勢力”。
1949年在香港,蔡文治與肖太滋接上了頭,繼續(xù)籌劃組建“第三勢力”。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很快成立了“自由中國運動”組織,網(wǎng)羅了胡適、于斌、許崇智、張發(fā)奎等人,并以“華東公司”為掩護,糾集國民黨在港黨政軍上層人物,積極招兵買馬。張發(fā)奎等人并未進行實際活動,但蔡文治在朝鮮戰(zhàn)爭期間參與了美國策劃的對華暗戰(zhàn)。
1952年8月,公安部發(fā)現(xiàn)長白山地區(qū)有敵人空投的特務在活動,立即一面發(fā)動群眾,嚴加盤查、防范,一面組織力量進山搜捕。
9月20日,美國間諜飛機空投一個化裝成志愿軍的特務,被群眾扭送到安圖縣一派出所。經(jīng)審訊,知其名叫李英軍,參加了“自由中國運動”的特務組織。這個組織的領導人是蔡文治。
據(jù)李英軍交代,沈衡年隊的五名特務將于近期空投到長白山區(qū)。10月4日,吉林省公安廳組織力量全殲沈衡年隊,活捉沈衡年與電臺臺長等人。審訊中,沈衡年等人均供認,他們是由蔡文治領導的“自由中國運動”派來的。
為了進一步弄清美國間諜機關的戰(zhàn)略意圖,羅瑞卿同意東北公安部門利用李英軍等人設法調(diào)動美國飛機前來空投,以將敵機擊落,給敵人以狠狠的打擊。
11月初,美特上鉤了,空投了空取架。11月22日,就在敵機向空取架低飛接近的瞬間,我方槍炮齊發(fā),飛機被擊毀,美國間諜唐奈和費克圖被活捉。
第三次:相逢一笑泯恩仇
新中國成立以后,耿飚長期從事外交工作。他“重新穿上軍裝,從事闊別已久的軍事工作”,出任軍委秘書長是在1978年8月羅瑞卿逝世以后,他是接的羅瑞卿的班。他回憶道:
我和羅瑞卿同志早在1932年就相識了。特別是在晉察冀野戰(zhàn)軍和十九兵團,我們更是長期合作指揮部隊浴血奮戰(zhàn),一起出生入死,共同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在工作中,我們不僅配合得很默契,合作得很融洽,而且,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作為一名政治委員,羅瑞卿同志善于抓部隊的思想建設和黨務工作,對工作有強烈的責任心,處理問題一貫堅持原則。他秉性剛直,對錯誤的人和事,從不徇私姑息,批評起來很嚴厲,但是從不記老賬,犯錯誤的同志改了就好。這是他光明磊落,剛正不阿的人格表現(xiàn)。他才思敏捷,活力洋溢,擅長講演宣傳,還會寫文章、演戲,是位出色的宣傳家和政治鼓動家。
1980年6月,任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的耿飚應美國政府邀請,赴美訪問。此時,蔡文治已定居美國多年。耿飚到美國后,蔡文治和夫人吳佩琪盛情邀請耿飚和他的夫人趙蘭香到他們家做客。耿飚和蔡文治終于握手言歡,相逢一笑泯恩仇。
回國后,耿飚向葉劍英轉達了蔡文治對他的問候,并建議邀請蔡文治夫婦來華訪問。
1980年10月,蔡文治夫婦應邀訪華,受到葉劍英、徐向前等人的親切接見。耿飚也請蔡文治夫婦到家里做客。
此時羅瑞卿如果仍然健在.同蔡文治也是會相逢一笑泯恩仇的。
此后,蔡文治被選為全國黃埔同學會理事,一直致力于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事業(yè)。
1994年,蔡文治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