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
君子通常斗不贏小人,大都緣于這種情況,君子往往會錯把小人當(dāng)成君子,而小人則始終習(xí)慣把君子也視作小人。
研讀美國歷史,漢密爾頓與亞倫·伯爾決斗之事耐人尋味。兩人交惡始于1880年。那一年,剛建國不久的美國要改選總統(tǒng),根據(jù)選舉法,得票最多的候選人當(dāng)選,得票第二的則為副總統(tǒng)。共和黨候選人亞倫·伯爾和杰弗遜棋逢對手,實力相當(dāng),經(jīng)過36次投票還是同票,相持不下,這時除非有一名眾議員改變主意,把選票投入到另一人名下才能分出勝負(fù)。
在關(guān)鍵時刻,開國元勛之一、首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站了出來,他抽回了原先對亞倫·伯爾的支持,改投支持杰弗遜,最終杰弗遜靠這票成為美國第三任總統(tǒng),而亞倫·伯爾則勉為其難地當(dāng)了副總統(tǒng)。漢密爾頓的做法遭到眾人猜疑,連他家人和朋友也大惑不解,因為漢密爾頓和杰弗遜實際上是公開的政敵,兩人觀點相左,逢會必爭執(zhí),而他和亞倫·伯爾雖算不上深交,至少關(guān)系還不錯。
面對疑議,漢密爾頓解釋:“雖然杰弗遜的很多理念都錯了,但他對自己的信仰堅信不疑,是個正直的君子,能夠治理國家。而伯爾我很了解,他沒有信仰,是個搖擺的小人,把政府交給他只會有危險?!边@話傳到了亞倫·伯爾耳中,他有氣沒法出,兩人從此結(jié)下了梁子,反目成仇。
總統(tǒng)四年任期屆滿,杰弗遜競選連任成功,亞倫·伯爾則沒再進入副總統(tǒng)提名。亞倫·伯爾決定到紐約競選州長,結(jié)果出乎意料,竟輸給了不知名的對手。亞倫·伯爾郁悶不已,正好這時漢密爾頓又在報紙上對他當(dāng)副總統(tǒng)沒干幾件正事濫發(fā)評論,他惱羞成怒,把老賬新賬都算到漢密爾頓頭上。
朋友勸說漢密爾頓:“伯爾已夠悲慘,你就不要再落井下石了?!睗h密爾頓糾正說:“對于這樣的小人,就要實話實說,痛打落水狗,免得他把失敗歸咎于他人?!眮唫悺げ疇柭犝f了,暴跳如雷,他公開宣稱,自己競選失敗完全是漢密爾頓從中作梗,背后造謠,他要與漢密爾頓以決斗方式解決恩怨。
漢密爾頓是個敢說敢為的君子,他對亞倫·伯爾沒當(dāng)上總統(tǒng),從來不否認(rèn)自己改投一票的責(zé)任,而對亞倫·伯爾競選州長失敗,則沒有任何插手。漢密爾頓受了冤枉,忿忿不平。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接受了用決斗來捍衛(wèi)聲譽。
此前,漢密爾頓曾與人決斗多次,都是君子間的情緒發(fā)泄,兩人憤怒對立,然后相互讓子彈在天上亂飛,至多是瞄準(zhǔn)后又故意射偏,這樣的結(jié)果都是雙方毫發(fā)無損,最終握手言和,既保證了面上出氣,又保全了君子形象。
決斗那天,漢密爾頓運氣好,抽中了先開槍。他沒有多想,便像往常一樣把子彈射向空中,然后擺出若無其事的樣子,等待著對方也禮尚往來一槍,自己再開一槍便回家。
而亞倫·伯爾早已被嚇得冷汗淋漓,他慶幸過自己大難不死后,嘀咕了一句“什么眼神”,便舉起槍,把一枚仇恨的子彈射進了漢密爾頓胸膛
有人在整理漢密爾頓的遺作時發(fā)現(xiàn),他在決斗前一天的日記里寫道:明天我不會開槍。事實上,他開了槍,不過是面朝上的空槍,大概他到臨死前都以為亞倫·伯爾也會跟自己一樣,選擇放空槍或者不開槍??墒菨h密爾頓錯了,在生死關(guān)頭,他忽略了兩人的不同,自己是君子,而亞倫·伯爾是小人。
君子通常斗不贏小人,大都緣于這種情況,君子往往會錯把小人當(dāng)成君子,而小人則始終習(xí)慣把君子也視作小人。漢密爾頓只是大意地把亞倫·伯爾當(dāng)了一回君子,就為此付出了生命代價。
(摘自《中國青年》2014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