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導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導課方法的應用對課堂教學的成功起著重要作用,文章介紹了導課的方法和原則,對教員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導課技術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課堂教學 導課技術 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032-02
一、引言
熟話說,萬事開頭難,上課也是一樣,要上好一堂課,開頭非常關鍵。上課的開頭就是導課,導課技術的應用對于上好一堂課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導課環(huán)節(jié)雖然所占的時間不多,但所起到的作用卻非常大。開頭開得好,可以吸引學員的注意力,激發(fā)學員的學員動機,調動學員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二、導課的方法與應用
導課是教員在上新課之前用簡短的語言凝聚學員的注意力,引導學員思考,激發(fā)學員興趣,調動學員學習動機的一種教學手段。導課的方法很多,不同的課程、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有不同的導課方法,本文只是根據(jù)自己的工作體會介紹一些常用的導課方法。
(一)情境導課法
情境導課法是指教員創(chuàng)設一個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具體的和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員猶如身臨其境,為之所動,為之所感,從而使學員產(chǎn)生一種急于進入其中、融入其境的感覺,達到調動學員積極性、主動進行學習的目的。
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通過語言描述,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設計,還可以通過模擬實際場景來構建。通過語言描述必須要做到語言精練,描述清楚,使學員能夠陶醉其中;通過多媒體手段設計時必須做到場景逼真,音效奇特;構建實際場景時必須與實際情況相符,能夠吸引學員的注意力,使其愿意參與,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比如,教員在講《軍事信息收集》課程時,先用多媒體演示了一段我軍和外軍在軍事信息收集中的戰(zhàn)例,通過戰(zhàn)例引出軍事信息收集的目的、重要性和方法。這種情景的創(chuàng)設,增加了學員學習的興趣和思考能力。
再比如,教員在講授“航材保障流程”時,通過讓學員扮演各種角色,來引出航材保障流程都包含哪些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應當做哪些工作,每個崗位都有哪些指責等。通過這種情景的設置,增加了學員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員能夠主動學習。
情景導課方法在許多課程中可以使用,只要授課內(nèi)容與所設情景相關,能夠對授課內(nèi)容起到加深印象和啟發(fā)的作用,都可以使用。
(二)故事導課法
故事導課法是指教員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引出教學內(nèi)容的方法。故事的選取一定要寓意深刻、輕松幽默、鮮為人知、扣人心弦,同時,故事的內(nèi)容一定要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且能自然地轉入新的教學內(nèi)容當中。
比如教員在講《領導的權變理論》時,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鮑勃.奈特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男子棒球隊的教練,他帶領球隊在校際棒球比賽中總是取得最佳戰(zhàn)績,究其原因是由于這支球隊是他自己招募的,隊員對他尊重和信服,他管理球隊也是非常的嚴格和霸道,他在球隊中的權威是不容挑戰(zhàn)的。他的這種領導方式令隊員、官員、新聞媒介以及學校主管望而生畏”。但是,他的這種領導作風同樣可以運用于聯(lián)合國安理會嗎?或者可以為微軟公司的軟件設計博士小組的項目經(jīng)理所采納嗎?由此引出“權變理論”。
故事導課法在使用中應注意不能生拉硬扯,故事的設定一定緊密結合授課內(nèi)容,否則會使學員分散精力,適得其反。
(三)設疑導課法
設疑導課法是指教員設置一種懸而未決的問題或現(xiàn)象,使學員產(chǎn)生一種急切期待知道結果的心理狀態(tài),達到抓住學員思維,引導學員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教學內(nèi)容上來的目的。教員在設置疑問時,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性質和教學要達到的目的,給學員造成一種躍躍欲試和急于求知的緊迫感,促使他們帶著問題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新的教學內(nèi)容中來。
比如:教員在講解“飛機發(fā)動機故障種類”課程時,可以這樣設置疑問?!叭绻陲w行的飛機發(fā)動機突然失去動力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呢?”學員會回答:“飛機墜毀”;教員可以接著提問:“為什么正在飛行的飛機發(fā)動機會突然失去動力呢?”這時學員會很茫然,教員可以接著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飛機發(fā)動機故障的種類”。
教員通過有意設置這樣一個疑問,學員能夠迅速進入到教學內(nèi)容當中,并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和急于知道結果的心理狀態(tài),達到引導學員學習的目的,該方法在故障維修課程中應用較多。
(四)實驗導課法
實驗導課法是指通過實驗導入新課的方法。實驗可以由教員做,也可以讓學員做。
例如,一教員在講摩擦起電時,首先讓學員做了一個小實驗:讓學員用膠木棒在頭皮上摩擦后接近撕碎的紙屑,學員發(fā)現(xiàn)膠木棒能夠吸起紙屑。這時,教員問:“為什么膠木棒能夠吸起紙屑呢?”從而導出了“摩擦起電”這一課題。
通過學員自己動手做小實驗來導課,這是實驗導課法中的一種,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讓學員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引起興趣,明確探求的目的與方向,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員的實驗興趣和實驗技能。
另外,教員也可以自己通過演示實驗來導入新課。比如,一教員在講大氣壓一課時,就做了這樣一個演示實驗:拿一根兩端開口的玻璃管,插到盛滿著色的水杯里。然后從玻璃管的上端吸氣,可以看到著色水被吸了上來。這時用手指堵住上端管口,將管提出杯外,盡管下端口是開著的,可是水并不流出。如果將堵住上端管口的手指放開,則水從管中流了出來。在做這個實驗的同時,教員提出問題:
1.在玻璃管上端吸氣,水為什么在管中會上升?
2.堵住上端管口,水為什么不會從下端流出?
3.松開上端管口,水為什么可以從下端流出?
通過上述實驗和問題,很自然地引出了“大氣壓”這一課題。
實驗導課法不僅生動、形象,而且可以使學員通過觀察實驗,獲得感性認識,為理解和掌握新課內(nèi)容奠定了基礎。
(五)復習導課法
復習導課法就是通過復習已學過的內(nèi)容來引出新課內(nèi)容的方法。復習導課法的指導思想是學員已有知識和新課知識存在內(nèi)在聯(lián)系,教員通過復習舊知識,巧妙地與新舊知識建立聯(lián)系,使學員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來學習新知識,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學員對新知識的陌生感,而且便于學員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知識的認知結構中,從而降低學習新知識的難度。
例如,在學習“磁生電”內(nèi)容時,有教員是這樣導課的:“通過前面內(nèi)容的學習,我們知道在通電導體周圍附近的小磁針會發(fā)生偏轉,這是為什么呢?”學員回答:“通電導體周圍產(chǎn)生了磁場”。教員接著說:“對。也就是說電能生磁,那么磁是否也可以生電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導體在磁場中是如何生電的?”
復習導課法除了前面提到的在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直接建立聯(lián)系外,還可以采用類比的方法建立聯(lián)系,即利用已學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性,達到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的目的。
導課的方法很多,使用的時機也不盡相同,教員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層次的學員水平以及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等選擇不同的導課方法。
三、導課設計的注意事項
在教學實踐中,導課技術可以說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導課導的好,對本次教學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導得不好會適得其反,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員要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特點、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以及學員的心理特點等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和靈活運用導課方法。在設計和實施導課時,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一)突出目的性
教員在設計導課時一定要圍繞新的教學內(nèi)容來進行,也就是說,所有的導課設計,最終都要達到引出新的教學內(nèi)容的目的。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導課設計得再別致、再精彩、再吸引人,都不可能產(chǎn)生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導課也就失去了作用。
(二)強調適用性
教員在設計導課時要和學員的特點相適應,盡可能順應學員的心理需求。比如,在任職教育學員中,應注意考慮學員的任職需求,在學歷教育學員中,應考慮學員已有的知識。
(三)注意簡潔性
導課環(huán)節(jié)只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引子”,起到集中注意、激發(fā)興趣、組織引導的作用。如果占用時間過長,就會喧賓奪主,影響正課的講解。因此,在導課時一定要合理取材,控制時間,做到恰到好處,適可而止。
(四)突出趣味性
導課的目的是要抓住學員的思維,引導學員學習。所以導課一定要突出趣味性,只有學員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才能集中精力,積極思考,勇于學習。
(五)注重啟發(fā)性
導課要有利于啟發(fā)學員思考、激發(fā)動機、啟迪智慧。盡量做到“導而不牽,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盡量以生動、具體的事例和實驗為依托,引入新知識、新概念。提問與講述要能做到激其情,引其疑,發(fā)人深思。因此,導課能否引起學員的積極思維,能否為學員創(chuàng)造出思維上的矛盾沖突,能否使他們產(chǎn)生“新奇”感,是導課成敗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傅建明.教育原理與教學技術.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坦.現(xiàn)代教育科研.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3
[3]李如蜜.教學藝術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劉臣宇,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青島校區(qū),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