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琦
內容摘要: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逐步實施,思想品德課要提高教學效率,就要求教學緊扣課前、課中、課后三環(huán)節(jié),有的放矢,真情施教,必定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關健詞:思想品德課 三步教學法
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課程教學標準,其中明確規(guī)定現(xiàn)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必須倡導實現(xiàn)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加強其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積極嘗試新型教學方法,通過對學生主體能動性與學習熱情的調動,創(chuàng)建高效的德育課堂。
我從事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已經十五年了,這些年在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上也做了不少探討,其中“三步教學”法最受兄弟學校同仁的稱贊,在此提出來與大家交流共勉。
第一步,課前要重視前奏,精心設計情境導入新課。
課堂教學中,前奏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形成師生之間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凝練、恰切、感人的課堂情境導入,可以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帶著對問題的疑惑投入帶課堂學習中。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課教學開始前,教師根據(jù)實際教學狀況,創(chuàng)設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與學生現(xiàn)有認知水平相契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特定教學情境的刺激與感染下明確自己的學習行為,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從而更好地開展課堂學習。比如:利用媒體演示導入。如在講授《珍惜生命》這一課時,可以播放一段殷雪梅教師舍身救助幾名學生的視頻材料,通過學生從中受到深刻的情緒感染和強烈的情感震撼,誘發(fā)對生命問題的新認識,順利進入新課。
通過列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讓學生更具體真實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引導學生對周圍事物的關注,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觀察力與洞察力。如通過講扶貧資助某學生返校讀書一例,引入《維護受教育權》教學內容。
第二步,課中要突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實際鍛煉。
新課程教學實踐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思想品德課自然也不例外,依然突出“主體參與”和“人本觀念”?!爸黧w參與意識從本質上說是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開展課堂學習。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針對初中生開設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就是立足學生德育實際,調動主體意識的過程。例如在思想品德課堂上引導學生談談對生活或者生活中某件事的感悟,通過與大家的交流化解心中的疑惑與苦惱。再例如引導運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談談自己在生活中如何理智地處理生活糾紛,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通過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認識到德育課程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指導他們人生的發(fā)展。
“人本觀念”就是把學生置于所有教學活動的第一位,綜合應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和途徑,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課堂教學的積極參與者,努力將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目標中去。其實“人本觀念”就是要求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盡肯能地解決好人的思想、情感與知識技能等問題。因此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應當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實踐、去嘗試,通過實踐與嘗試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參與各項德育活動。學生參與德育活動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每一位教師都要在課程教學中樹立“人本理念”,尊重學生,一切為了學生,讓德育教學真正變得有意義起來。
第三步,課后要緊盯目標,努力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落腳點在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最終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們通過開展內容豐富與形式靈活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在各種活動的參與中增強對課本知識的認識與靈活運用。
指導他們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將課本知識轉化到學生的行動中去。比如在教了《了解祖國,愛我中華》之后,我讓學生觀看《東方時空》、《新聞聯(lián)播》等節(jié)目,掌握我國的最新社會動態(tài),激發(fā)學生對國事的參與熱情,這樣,學生既受到了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教育,又加深了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總而言之,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貫穿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全過程,真正做到教育實踐活動與教育目標緊密結合,課前、課中、課后逐步推進,逐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發(fā)揮出在價值觀引導方面的強大影響力,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社會主義德育活動的建構中去。
參考文獻
[1]朱小蔓.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版
[2]閆桂琴.《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論》.北京師范大出版.2010。
[3]皮連生.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單位:甘肅通渭縣通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