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滿華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閱讀能修身養(yǎng)性,是一個人精神建構的重要依托。重視閱讀教學,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閱讀情感,讓學生漸入意境,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閱讀興趣能力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330036
閱讀是從書面語言獲取科學文化知識的方法,是信息交流的橋梁和手段。閱讀就其本質來說,是讀者與文本的交流,它不是對文本的簡單破譯,而是對文本的一種再創(chuàng)造,是讀者通過閱讀建構自己知識與精神的過程。簡單地說,閱讀是讀者將別人的“言”內化為自己收獲的過程,與文本產生碰撞、整合、內化,以實現知識積累和滿足身心愉悅的建構過程。
語文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傳授科學的閱讀方法,豐富學生的閱讀情感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責無旁貸,讓語文教學“讀”樹一幟。
盡管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但是如果沒有閱讀作為基礎的話,學生的其他能力以及綜合素養(yǎng)是很難得到提升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欣賞、分享、誦讀、比較和模仿,通過涵泳、積累和感悟來提高綜合能力及語文成績。誠然,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是一件幸福的事。每天徜徉在經典作品和文學名著中,是一種精神享受。那么,如何讓語文教學“讀”樹一幟呢?
一、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需要教師做出明智的選擇。有些名著有特定內涵,不適合學生閱讀。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讓他理解不同的事物,一定要基于他的生活,從身邊的讀物開始,像小學生的閱讀范圍應該是大量的故事書、歷險記、童話。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開一些家庭讀書報告會、班級讀書報告會或是小伙伴之間的讀書報告會等,這都會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帶來成就感??梢栽诮淌依?、走廊上、一些活動空間布置圖書角,讓學生有書可讀;還可以給學生出一些專集、書函,放到圖書館作為學生的閱讀資源,這些都對學生起到非常好的激勵作用。
二、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提高閱讀能力可通過多種閱讀方法實現,如默讀、朗讀、品讀、研讀、講讀、誦讀等。默讀是一種無聲的閱讀,默讀時學生將通過視覺所獲得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大腦內部的思維活動,默讀有利于思考問題,提高理解水平。朗讀應充滿情感,抑揚頓挫,字正腔圓,要讀出語言的韻味和美感,日積月累,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繪聲繪色地朗讀,能喚起學生心中的激情。品讀和研讀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高語言分析概括能力。教師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邊點邊講,有所側重,最好是點點讀讀,以讀代講,切忌支離破碎地分解,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領悟,最終在讀中完成講的任務。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誦讀可以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同樣,豐富的想象又可以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聲情并茂的誦讀,可以直接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產生生動的聯想和情感的共鳴。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誦讀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心靈通了,無論興味方面,還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闭b讀能調動學生的記憶表象,激發(fā)其想象。雨果說:“想象就是深度。”“文章不是無情物”,在誦讀文章時,若能發(fā)揮學生的審美主體作用,開啟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不同角度、多層次地反復誦讀,讀出文章的聲韻美、意境美、情感美,把握語脈,進而把握思想的脈搏,就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鳴。這樣就能將作者的“言”內化為自己收獲的過程,與文本產生碰撞、整合、內化,以實現知識積累和滿足身心愉悅的建構過程。
三、不斷豐富學生的閱讀情感
閱讀史書使人明智,閱讀詩書使人靈秀。經典作品滿含主體情感,充滿人生體驗。作品中的愛國思想,優(yōu)美景色,遠大抱負,對豐富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語文教學中閱讀是核心,教師要努力教會學生讀出廣度,讀出長度,讀出深度,讀出高度,讀出速度。這樣不僅可以教會學生怎樣讀書,而且能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時達到眼觀文、口出聲、耳悅音、心會義、神會情的多重效果,在抑揚頓挫、輕重舒緩中領悟情感。
總之,閱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漸入意境,享受“悅讀人生”,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