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樂
摘 要:政體學說貫穿整部《論法的精神》,是與“法的精神”并行的一條線索。一國的政體與法律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在此著作中,政體學說是孟德斯鳩思想的精髓。
關鍵詞:政體;孟德斯鳩;法的精神
根據孟德斯鳩的理論,“法的精神”存在于法律和各種事物所可能有的種種關系之中。而在一個國家與法律相關的現(xiàn)實事物中,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政體的性質和原則。政體的性質和原則決定國家的各種制度,法律必須與政體相適應并為政體提供保障。所以,在總體上界定了法的精神之后,他立即轉入對政體的探討。
一國的法律與政體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首先,法律的存在是為了維護國家的政體,它需要與本國的政體相一致?!墩摲ǖ木瘛分刑岬剑骸胺蓱撆c已建立或即將建立的政體的本質和原則相吻合。無論這些法律是為組成政體而制定的政治法規(guī),還是為維持政體而制定的民事法規(guī)。”說明了法律是服務于政體的。
同時,政體也作用于本國的法律,政體是法律和其他各種影響因素發(fā)生關聯(lián)的政治背景和決定性因素。政體學說實際上貫穿了整部著作,是與“法的精神”并行的一根虛線線索。政體的性質決定國家基本法律的性質,立法應當和政體的原則相適應,同時還具有對政體的能動性。法律和政體的關系是法的精神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關系。政體的性質決定國家的基本法律。應該看什么法律是直接從政體的性質產生出來的,這種法律便是最初的基本法律。孟德斯鳩依據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人數和法律在國家中的地位,把政體分為共和政體、君主政體和專制政體。以實行民主政治的共和政體為例,在這種政體下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代議制是其基本政治組織形式,是全體人民表達意志、行使國家主權的基本途徑,因此規(guī)定投票權利、投票方式、選舉方式的法律是國家的基本法律。立法者為整個社會制定的法律應當和政體的原則相適應,法律應當服務于一定性質的政治,而一定的政體也會從相應的法律中得到加強;反之,如果沒有法律的支持,所建立的政體不久便會消逝,因此立法不但要維護各種政體的性質,同時還要矯正從這種政體的性質可能產生的弊端。
書中提到:“為某國人民制定的法律,應該是非常適合該國人民的,如果說一個國家的法律能適合另外一個國家的話,那完全是一種巧合。”這句話反映出一個國家需要根據本國的政體制定適合自己國家的法律。每個國家的起源不同,所擁有的歷史不同,所以它應有一套獨特的本國的法律。
對于法律與政體相吻合,一方面,事物是不斷發(fā)展的,法律需要在一個國家的不斷發(fā)展中完善,去適應這個國家的政體,解決這個政體所暴露出的弊端。如今,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無一不在危害百姓的生命安全;“我爸是李剛”、公務員犯法等一系列事件點燃了百姓心中憤怒的火焰;官員洗白、貪污事件更是激起了民憤。這些層出不窮的讓人瞠目結舌的事件還在不斷發(fā)生,這已經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對當今政治制度極為不利。我認為,導致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是我國法律尚未健全。隨著制度弊端的暴露,我國法律需要不斷完善。比如說,對于以上嚴重的社會問題,政府應當加大懲治力度,使違反法律者認識到后果的嚴重,用法律約束,反過來促使其提高道德修養(yǎng)。
另一方面,法律需要與一國政體相吻合,卻并不代表法律只是服務于這一國的少數統(tǒng)治者。就像孟德斯鳩在書中所說:“一般來說,支配著地球上的所有居民的法律就是人類的理性;每個國家的政治法和民事法應該只是人類理性的具體體現(xiàn)?!憋@然,法律應是服務于一國所有人民的。以前看過一篇文章,作者將某一地方政府為人民辦事的時間節(jié)點與人民需要完成政府下達的指令的時間節(jié)點作了對比,前者是十五個工作日,后者是十五天。十五個工作日不含周末,也就是十九天。顯然,這對于人民是極其不公的。雖然這條規(guī)定并不是什么正式的法律條文,但是也反映出當下一些特權主義的現(xiàn)象。法律維護一個國家的政體,并不只是用來維護國家上位者,如果法律過于偏向少數上位者,那么必然會引起國家秩序的混亂,則又喪失了法律最本質的精神。
參考文獻:
[1](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2]蔣海松.探尋中國法的“精神”——解讀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中的中國圖景[J].經典中的法理,2010(02):264—301.
[3]陳 霞.淺談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中關于政體的學說[J].滄桑,2007(05):156—157.
[4]張羽君.孟德斯鳩立法思想評述——從一個維度解讀《論法的精神》[J].河北法學,2009(03): 166—170.
(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