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珺
縱觀歷史,中國的美術教育一直被冠以“副科”的頭銜,在教學中的教學地位和教學作用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體現(xiàn)。然而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完善人的素質方面的獨特作用。隨之,美術教育迎來了嶄新的發(fā)展機遇。以下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小學美術教學經(jīng)驗和感受,淺談當前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嘗試的教學對策。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形式“一刀切”
小學美術教學一直以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要求學生根據(jù)教師的示范,“照貓畫虎”,一味地死板模仿,而忽略對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和挖掘。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會讓學生在短時間里學到一些東西,但會不斷磨滅學生的繪畫信心和激情。
2.教學模式“無聲息”
當前的小學美術課堂,大都是教師口述搭配簡單的板書,這樣規(guī)規(guī)矩矩的教學形式,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很難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不僅嚴重抑制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而且對美術課程的長遠發(fā)展也是非常不
利的。
3.教學素材“無生活”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材為本”,不注重結合并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選擇教學素材,無法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那么學生所做的美術作品也無法展現(xiàn)最真實、最美麗的一面。
二、小學美術教學的對策
1.有效導入
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置有效導入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時間里將學生散落在課間的心收到課堂學習任務中來;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2.合理教授
美術是一門專業(yè)技能,教師的教授直接關系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和對美術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個性、創(chuàng)造能力、審美情操和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上,首先,充分備課。教師應該在課前為課堂需要準備好應有的教具,并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設定分層教學目標和任務,靈活、有效地設計教學過程,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學,有所得。其次,注重啟迪。在課堂教學中,留下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多思考,張揚個性,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最后,巧妙交流。師生之間有效的交流,可以有效使原本枯燥,單一的教學變得更加靈活、生動。
3.注重實踐
美術不同于其他的學科,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練習。只有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張揚個性,提高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