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
【關鍵詞】 腸腺癌;X線診斷
【中圖分類號】 R735 ? ?【文獻標識碼】 B
十二指腸癌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病變,本文中報告6例十二指腸腺癌,3例發(fā)生在十二指腸降部,2例在十二指腸壺腹部,1例在十二指腸升部,以上6例均做了上消化道氣鋇雙重造影及小腸低張造影,亦經纖維內窺鏡及手術病理證實。
1 ?病歷資料
1.1 ?病例1 李某某,女性,59歲,上腹部反復疼痛九年有余,有噯氣,反酸癥狀,近一個月以來,體重明顯減輕,左頸部淋巴結腫大,在上腹部可以觸及多個腫塊,大小約為4cm×3cm,局部有壓痛,初步診斷:十二指腸降部癌。術中可見:降部有質地較硬的腫瘤,表面粗糙不光滑,大小約5cm×4 m×3cm。病理診斷:十二指腸降段腺癌。
1.2 ?病例2 王某某,男性:65歲,反復上腹脹痛四年,近2月以來,疼痛加重,并伴有柏油樣便,體重下降,查體可見:患者有貧血的癥狀,上腹部有壓痛,觸診時可見腫塊,大小約為6cm×6cm,活動度小或不活動?;灲Y果;便潛血陽性,血紅蛋白70g/L。胃腸鋇餐透視: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明顯擴張,胃輪廓清楚,邊緣光整,其內可見大量潴留液,胃位置低,胃角切跡在髂嵴下約4.5cm,胃張力減小,蠕動較慢。2h后未發(fā)現造影劑進入到降部以下。診斷:小腸高位梗阻,性質未明。手術:十二指腸降部見一約5cm×6cm×7cm大小的質地較硬,腫瘤為分葉狀,組織周圍可見淋巴腫脹明顯。病理診斷:十二指腸腺癌。
1.3 ?病例3 譚某,男,54歲,反復出現的低熱,鞏膜及部分皮膚可見黃染,有瘙癢感,病情加重月余,未見黑便,尿為黃色濃茶狀,未見腹痛,腹壁僵硬,無腫塊,有畏寒的表現。肝肋下未觸及,直接膽紅素27mmol/L,間接膽紅素48mmol/L,黃疸指數28。胃腸鋇餐可見:十二指腸球部后側及降部外側有凹陷,向左突出,外緣平整,在降部內側緣存在充盈缺損,為3.5cm×1.5cm,可見粘膜排列混亂,有多處斷裂。診斷:十二指腸壺腹部癌,內窺鏡見:十二指腸壺腹部腫塊,菜花樣,顏色呈灰白,有壞死。術中見:十二指腸壺腹部腫瘤,菜花樣,大小為4cm×3cm,質地較硬。病理診斷:十二指腸壺腹部腺癌。
1.4 ?病例4 黃某某,男性,60歲。乏力,消瘦,近一年來,腹脹隱痛。半月以來伴低熱、尿深茶色并伴柏油樣便,查體:鞏膜及部分皮膚黃染,上腹部出現壓痛,未見腫物。實驗室檢查:DBIL:62mmol/L,IBIL:73mmol/L,黃疸指數:45。便隱血試驗陽性,HB:65g/L,鋇餐可見:十二指腸降部內側有切跡??紤]:胰頭癌。ERCP:見乳頭部息肉樣突出,顏色灰白,表面不光滑,有壞死,送入導管后,注入造影劑,見胰管顯影,并明顯擴張、迂曲,約1-2cm,胰管后有串珠樣擴張,胰管開口呈刀切樣增寬,且外緣不平整。術中見:膽管擴張,位于開口外2cm,有腫塊,大小為3cm×3cm,胰腺除頭部外質地均變硬,有慢性炎癥出現,另可見管壁變厚。病理診斷:膽總管十二指腸間部腺癌。
2 ?討論
由于十二指腸腺癌在臨床上并不多見,且沒有一定特異的臨床表現,往往不容易引起注意,一般的臨床表現有以下幾個:早期癌約半數無任何癥狀,其余可有腹痛,上腹部不適等一般癥狀,伴隨腫瘤進展,腹痛加重,多有嘔吐,胃部脹滿、貧血和體重減輕。若乳頭部受累,可有黃疸、發(fā)燒等表現。乳頭下部癌在嘔吐物中可伴有膽汁,與乳頭上部癌不同;乳頭周圍癌可早期出現黃疸,查體有時可觸及包塊,半數以上便潛血陽性[1]。進食或應用抗酸藥物都不能對癥狀有一定的緩解。此外,也可以出現的主要表現是高位的腸道梗阻或梗阻性黃疸,如病例2和病例4的患者是以消化道出血就診的。本組患者6例,包括男性4例,女性2例,年齡在38到65歲之間,高發(fā)年齡為大于50歲,按發(fā)生部位來看,發(fā)生在降部的有3例,發(fā)生在壺腹部的為2例,1例在升部。
上消化道鋇餐檢查:一般檢查可見病變的組織部位出現以下幾種情況:(1)上消化道的充盈缺損,周圍可見突起。(2)管腔變窄,腸壁變硬,正常粘膜減少或消失。(3)息肉狀的充盈缺損,外緣無固定的形態(tài)。(4)局限性的狹窄,多呈環(huán)形,腸壁由于變硬常不能活動。(5)腸道的狹窄部位以上見十二指腸擴張,病情嚴重時可延伸到胃,表現為胃體積擴大[2]。在本組病例中,病例1、病例3和病例4經檢查時都是充盈缺損,病例3為十二指腸受壓移位,病例2表現為由于梗阻導致的十二指腸和胃的擴張,病例1和病例5表現為腸腔的狹窄,變硬,正常的粘膜組織消失。本組在術后的診斷與術前相符的有4例。產生誤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這些腫瘤組織可能通過血管,淋巴等循環(huán)系統等與其余組織相連,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時可能出現大小,形狀的變化。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十二指腸的排空較快,使腫瘤組織的形態(tài)并不能很好地顯示出來,因此,在某些部位的腫瘤可能被忽略[3]。若使用低張力的造影劑,可使十二指腸的顯影更加明顯,以便更好地判斷炎癥或是腫瘤,為臨床的治療方法的判斷提供一定的幫助。目前,十二指腸癌主要的診斷方法為內鏡,這種方法的主要優(yōu)點是可以通過活檢的方法進行相關的診斷,可以較為明確地確定病理組織的類型[4]。在本組中,有2例因患者出現黃疸而懷疑為胰頭癌或壺腹部癌,另外包括降部的腺癌4例。
綜上,我們認為,一旦臨床懷疑為本病,可行鋇餐檢查或內鏡檢查,利用透視可以大概提供疾病的部位和嚴重程度的信息,利用內鏡加病理活檢可以做出明確的病理學診斷。
參考文獻
[1] 張景榮,徐榮天,辛軍.實用放射學[M].第三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3.
[2] 楊漢勤.原發(fā)性十二指腸惡性腫瘤(附28例臨床分析)[J].癌癥,1989,03.
[3] 李威,曾永明,王懿儒.原發(fā)性十二指腸惡性腫瘤(附8例報告)[J].廣東醫(yī)學,1994,06.
[4] 沈國強,周懷琪,張令珝.十二指腸球部隆起性病灶的X線鑒別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19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