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竹
內(nèi)容摘要:怎樣避免“注入式”、“滿堂灌”,充分刺激學生的神經(jīng)、調(diào)動起學生的興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語言上多下功夫,在教學素材上力求豐富多彩。我們歷史老師要充當“畫家”——把歷史課由“素描畫”變成“油畫”;我們歷史老師要充當“化妝師”——把鄰家小妹變成耀眼明星。
關(guān)鍵詞:講述法 袁隆平 周恩來
講述法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最通用、最簡便的、在時間上也是最經(jīng)濟的教學法,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教學中最常用的就是講述法。歷史講述法是歷史教師運用口頭語言表達歷史事實,傳授歷史知識的方法。講述法的方式是由教師講述、說明、學生靜聽。它的優(yōu)點是:可以傳授新知識,并保持系統(tǒng)性和深刻性;教師可以通過簡明的語言講清問題,保證教學時間的經(jīng)濟有效,而且簡便易行。缺點是:它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不利于訓練學生的自主能力。
教學實際反映出,大多數(shù)初中學生是喜歡歷史的,但又不太喜歡歷史課,因為歷史課的學習要記憶、背誦很多的歷史知識,因此上歷史課的興趣降低,甚至是感到枯燥無味,有為難情緒。
下面我就把我在教學實踐運用“講述法”講述歷史人物而達到不錯效果的案例分享給大家,請大家予以指導。
一.袁隆平
眾所周知袁隆平是位德隆望尊的科學家,他先后獲得“國家特等發(fā)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等多項國內(nèi)獎項和聯(lián)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并在200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如何讓學生全面的認識袁隆平,并從袁隆平身上學到他的為科學、為人民鞠躬盡瘁、身家富有卻生活簡樸的精神,除了讓學生收集材料外,就需要我們的生動講述了。
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簡介袁隆平,著重指出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獲得的“世界糧食獎”是農(nóng)業(yè)領(lǐng)域國際上的最高榮譽;然后詳細介紹雜交水稻:他培育成功的秈型雜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產(chǎn)量和質(zhì)量,不僅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每年光增產(chǎn)的糧食就可以多養(yǎng)活7000萬人,這個數(shù)字相當于世界上每年出生人口的總量。之后給學生播放視頻,視頻中袁隆平接受中央臺記者的采訪,據(jù)說身價過千億的他身穿幾十塊的衣服,樂觀、睿智、幽默。他說:“我穿貴的衣服有什么用!”而2011年雜交水稻已經(jīng)實現(xiàn)大面積畝產(chǎn)900公斤。今年82歲的袁隆平說,“也許十年左右,等我變成‘90后時,中國超級稻就可以實現(xiàn)畝產(chǎn)1000公斤的目標了?!笨吹竭@里,學生們會心地笑了,那是欣賞的笑,觸及到靈魂的笑。最后我深情朗誦2004年度袁隆平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時的獲獎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時候,已經(jīng)具有顛覆世界權(quán)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薄名利,一介農(nóng)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二.周恩來
眾所周知周恩來總理的外交魅力和人格魅力,他是當之無愧的“外交家”。他的對手尼克松說:“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革命之火可能不會燃燒起來;如果沒有周恩來,中國的革命可能被燒毀,只剩下一堆灰燼?!?/p>
課本(八下)通過萬隆會議、日內(nèi)瓦會議、中美建交等板塊滲透有周總理的外交實例,怎樣讓周總理的形象變得有血有肉,光依靠課本是不夠的。我想拋磚引玉,引導學生自己搜集周總理的故事,于是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
九一三事件發(fā)生以后,蘇聯(lián)大使找到周總理,陰陽怪氣地問道:“總理同志,聽說最近中國發(fā)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周總理平靜地回答: “也沒什么大事,只不過是森林里倒了一棵樹;一棵樹上落下一片葉子而已?!碧K聯(lián)大使有些惱怒:“總理同志,有句話我早就想說了,你們在國際上口口聲聲罵我們是社會帝國主義,把我們說得比廁所還臭。既是這樣,那么請問:你們的林副統(tǒng)帥在國內(nèi)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么偏要投奔我們蘇聯(lián)呢?”周總理冷笑道:“正因為廁所臭,蒼蠅才喜歡那個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又何必多此一問?”蘇聯(lián)大使被說得啞口無言。講完這個故事,有的學生不知不覺地鼓起掌來,被周恩來的外交機智所折服。
最后我給趁熱打鐵,給學生布置一個拓展作業(yè):搜集周總理的外交小故事,下節(jié)課舉行”小小故事會”。
我想很多老師在講述這兩個人物時肯定有更好的方法、途徑或者切入點,敬請指正。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城陽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