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菡
詩曰:戲舞學驕癡,春風動彩衣。雙親開口笑,喜氣滿庭幃。
《戲彩娛親》講述老萊子奉養(yǎng)二親的孝行。此為《二十四孝》中的第七則故事。
老萊子是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楚國人,出生于楚康王時期。他將道家思想與自己的思想溶合在一起,經(jīng)過高度整合之后,以《老萊子》傳之于世。《老萊子》十五篇(一說十六篇),漢魏時散佚。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應楚昭王之邀來楚國,會見老萊子,請教如何輔助國君。老萊子要孔子改變那種經(jīng)營四海、以賢能自負的態(tài)度,表露出戒除驕矜、淡泊名利、忘卻善惡、順乎自然、清靜無為的道家思想。其言論在戰(zhàn)國時期多為各國策士征引,在《子書》、《戰(zhàn)國策》等書籍中有所收錄。老萊子以“言道家之用”奠定了中國天道倫理觀的哲學基礎(chǔ),對中國哲學思想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老萊子以“隱”、“孝”著稱于世。楚惠王五十年(公元前479年)發(fā)生“白公勝之亂”,繼而陳國南侵。為避亂世,老萊子攜父母家眷逃至紀南城北百余里的蒙山(今湖北省荊門市象山)之陽,隱居于此,過著“葭墻蓬室,木床蓍席,衣蘊食藪,墾山播護”的生活。楚惠王親自駕車前往,迎接老萊子到郢都出任官職,輔助國政。老萊子不愿“受人官祿、為人所制”,他謝絕說:“仆野山之人,不足守政?!睘楸苊獬萃踉賮砥盖?,他棄去茅舍,渡過長江,到江南地區(qū)棲身,過著“鳥獸之解毛可績而衣之,據(jù)其遺粒足以食也”的隱居生活。
清代荊門知州舒成龍在《荊門直隸州志·老萊山莊》中這樣評價老萊子:“或言其隱,或稱其孝,皆大節(jié)也。余謂萊子之孝,非隱無以成之;萊子之隱,唯孝益能終之?!彪[居的生活方式給了老萊子充沛的時間與精力撲在家庭生活與奉養(yǎng)雙親上。他總是想盡辦法給父母弄甘甜柔脆的食物來吃;對父母體貼入微,千方百計討父母歡心。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子特地養(yǎng)了幾只美麗善叫的鳥兒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jīng)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fā)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兒叫聲真動聽!”健康養(yǎng)生的田園生活使老萊子和他的父母都健康而長壽。老萊子七十歲時,父母還健在,因此他從不說自己老,《禮記》中記載了老萊子的話:“父母在,互言不稱老?!?/p>
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發(fā),嘆氣說:“連兒子都這么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崩先R子怕父母擔憂,就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路時裝成小兒跳舞的樣子,父母看了樂呵呵的,因童趣而忘卻了年老的憂慮。一天,他為父母取漿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難過,于是靈機一動,故意裝著嬰兒啼哭的聲音,并在地上打起滾來。父母真的以為老萊子是故意跌倒打滾的,見他老是爬不起來,笑著說:“萊子真有趣啊,快起來吧?!?/p>
唐代詩人孟浩然曾作詩曰:“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彼翁K舜欽《老萊子》詩:“颯然雙鬢白,尚服五彩衣?!焙笏煲浴袄先R娛親、萊子戲、斑衣戲、斑衣舞、舞衣斑、斑衣奉親、斑衣兒啼、戲彩(采)、萊衣彩戲、老萊衣、老萊服、老萊裙、衣同萊子、彩服、服彩、斑衣、彩衣、斑斕”等表示孝養(yǎng)父母,亦借指孝養(yǎng)父母的子女。
雖然老萊子孝行的做法被后世認為有做作之嫌,但是其主旨很明確,就是千方百計讓父母享受到生活的愉悅,希望子女永遠以赤子之心和父母相處,讓父母保持愉快和幸福,使得父母之心常駐于年輕之時,常葆青春之態(tài)。